本研究结果显示:
899 名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平均得分为 1.83,最小值为 1,最大 值为 4,总体处于中等水平的心理健康状况,其中抑郁的平均得分为 1.72,焦虑的平均 得分为 1.84,压力的平均得分为 1.92。
考虑到本研究的数据是由高中生自我报告所得,因此可能会存在一些故意隐瞒自己 的真实情况或是难以表露自己不良心理状况的情况,影响研究最终的结果。
所以可以认为,现实中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比本研究结果更加严重。
高中阶段是高中生心理发展 的关键时期,受到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于晓琪等, 2022)。
高中 生自身处于自我同一性角色混乱的阶段,容易产生心理冲突,引发心理问题;家长的期 望和教养方式也可能给予高中生身心压力;
学校的学业负担、同伴交往和师生关系,都 面临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以及社会大环境为高中生成为优秀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营造的氛围也会对其造成心理负担。
由此可见,高中生的心理 健康状况出现问题时,需要从多方面寻找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高中生心理健康水 平的措施。
5.2 各研究变量的得分特点分析
5.2.1 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在人口统计学上变量的特点
国内外关于不同性别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中都指出,女性报告的心理问题比男性多 (林美琴等, 2014),整体的性别差异不会太显著。
但是呈现女性心理健康状况比男性心理 健康状况差的趋势(Baxter et al., 2013; L. Wang et al., 2016; Zhang et al., 2019)。
本研究结果发现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在心理健康状况上的得分比男生高,说明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男生更差,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
这可能是由于青春期的女生比男生的内心更加敏感和情绪化,更加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此外,随着新 社会时代发展,提倡男女平等、独立女性等新思想,给予女生更大的社会期望和适应压力。
本研究还发现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虽然有研究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由于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的增加,睡眠时间不足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于晓琪等, 2022);
也有研究发现由于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中国学生的期望值提高,导致学生对于学业的紧张程度和未来的担心程度随之增加(Duan et al., 2021; J. Wang, 2023)。
具体分析原因,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调查的对象为学年上学期的高一和高二学生,高二学生的学业压力相对来说还未达到比较繁重的程度。
再加上调查的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各种课程、活动多种途径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令高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未表现出明显的升高。
这提示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业负担的增加,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监测,及时识别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效地提升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5.2.2 高中生自闭特质在人口统计学变量的特点
国内外关于自闭特质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论各持己见,国外学者 Ratto 等人认为男性和女性在自闭特质的得分比较中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Ratto et al., 2018),国内学者陈优巧等人也认为高中生的阈下自闭特质的性别差异不显著(陈优巧等, 2018)。
而相反地,有研究发现男生地自闭特质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胡方方等, 2019),还有有研究将自闭特质总分和各维度分别进行对比,发现男生在自闭特质的总分、细节注意、言语交流和想象力上的得分高于女生,而女生在社交技能和注意力转换的得分高于男生(刘慧瀛,王婉,2019)。
对于女性在自闭特质上的得分低于男性的研究结果解释,女性的自闭特质更容易被忽略,因为女性更会掩饰和伪装自闭特质(Loomes et al., 2017)。
本研究的研究结果与胡方方、刘慧瀛等人一致,发现高中生自闭特质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女生的自闭特质比男生更高,参考具体数据,男生自闭特质的平均值为 2.96,女生自闭特质的平均值为 3.07,女生略高于男生。
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调查的女生样本比男生多,以及使用的综合自闭特质量表同步修订过程中,小部分题目的翻译和解释有待完善。
国内外关于自闭特质在年级或年龄上的差异研究比较少,有研究发现,高中生的自闭特质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高一、高二的学生显著高于高三的学生(李予同, 2021)。
而本研究是发现高中生自闭特质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高二学生的自闭特质高于高一学生。
这可能是由于使用的调查工具不同,前者使用的是自闭商数量表进行测量,或是不同地域学生的差异导致的。
5.2.3 高中生伪装自闭特质在人口统计学变量的特点
本研究发现女生在伪装自闭特质上的得分略高于男生,说明女生伪装自闭特质的程度比男生高。
基于自闭症患者和自闭特质群体显著的性别差异,大量学者认为这是由于“女性保护效应”所造成的(Rynkiewicz et al., 2019),因此国外已有大量关于伪装自闭特质的性别差异研究。
大部分的研究都认为女性伪装自闭特质的程度高于男性(Corbett et al., 2021; Jedrzejewska & Dewey, 2022; McQuaid et al., 2022; Schuck et al., 2019),不仅在总分上女性比男性高,在掩饰和同化这两个分维度上,女性的得分也比男性高(Hull, Lai, et al., 2020)。
有研究指出这可能是由父母对男生和女生的期望不同,教养方式也有所不同,与男生相比,对女生的社会行为期望更高,导致女生假装游戏这类的伪装行为出现频率更高(Young et al., 2018)。
以及女生在语言和非语言(手势)上的表现本身比男生有优势,而这些优势被当作非自闭特质的表现,以至于看上去女生自闭特质比男生低。
换而言之,女生的伪装自闭特质比男生高(Rynkiewicz et al., 2016)。
还有女生感知社会与沟通能力比男生强,更容易融入群体,就不会被轻易感觉疏离人群(Cola et al., 2020),女生在识别和分享情绪的能力也比男生强(Ratto et al., 2018)。
本研究还发现高中生伪装自闭特质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高二学生伪装自闭特质的程度高于高一学生。
关于伪装自闭特质的年级或年龄上的差异研究比较少,一项对10到 83 岁的自闭症患者和普通人群的调查研究中发现:
普通人群在青春期,伪装自闭特质的行为随年龄增长有所增加,成年后逐渐减少(Lundin Remnélius & Bölte, 2023)。
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说明当个体处于青春期,随着社交需求的增加以及关注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印象,伪装自闭特质的程度增加。
但是这种伪装自闭特质会给个体心理状况产生负面影响,所以让个体意识到伪装自闭特质的危害,以及减少伪装行为是很有必要的。
5.2.4 高中生状态自我控制在人口统计学变量的特点
目前很少有对高中生状态自我控制在性别和年级或年龄的差异比较研究,更多是认为状态自我控制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学校环境和同伴关系等因素有比较大的关联(胡倩等, 2022)。
而本研究发现高中生状态自我控制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状态自我控制能力要比男生弱。
这可能是男女生自身的性别特点造成的,女生在情绪变化、思维方式等方面相比较弱于男生,但是存在着个体差异性。
本研究还发现高中生状态自我控制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只调查了高一和高二年级的学生,年级的跨度不大,使得在年级上的差距显现不出来。
根据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对于自身思想和行为的控制能力逐步增强。
5.2.5 高中生家庭功能在人口统计学变量的特点
本研究发现高中生家庭功能在性别和年级方面都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尽管在一项关于家庭功能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中,发现在家庭功能发挥低下时,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诱发严重的心理问题症状(贾岩,李建明,2013)。
但目前关于家庭功能的研究更侧重于对个体的身心影响,在性别和年龄或年级方面的差异研究很少。
5.3 高中生伪装自闭特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本研究对高中生伪装自闭特质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高中生自闭特质与伪装自闭特质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伪装自闭特质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假设 1 一致,说明高中生群体中普遍存在自闭特质,伪装自闭特质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根据 Hull 等人(2017)建立关于伪装自闭特质的三阶段模型,指出个体为了与他人同化和联系,使用和补偿社交技巧,短暂地融入社交群体。
但短期的伪装过程使得个体觉得疲惫不堪和焦虑,长期的伪装更是令个体产生严重负面的影响,不仅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而且混乱自我认知以及耽误获得应有的帮助与支持。
个体在社交过程中 发现自己的不善于社交或行为错乱时,就容易有意或无意地掩饰自己,绞尽脑汁地消耗 自己的认知资源,使之疲倦,导致心理问题(Beck et al., 2020)。
所以意识到自己在社交方面的缺陷,并正确的看待自己是减少对心理产生负面影响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