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管理,我分享过许多话题。

然而,仍有许多粉丝在留言中问我:为什么我在业务方面表现出色,但成为管理者后,却难以取得同样优秀的成绩呢?

在企业晋升管理层的过程中,许多会习惯性地优先选择那些业务精湛的骨干,尤其是那些如同璀璨星辰般的明星员工

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表彰这些人才的努力,更是为了复制他们的成功经验来引领整个团队的发展,从而创造更高的价值。

可是,往往在美好的愿景面前,现实却显得如此残酷无情。

明星员工晋升为管理者的过程中,经常发现他们无法胜任新职位,无法继续保持过去的优异成绩。

这种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关键在于这类管理者还没有成功转变他们的思维模式。

在我看来,管理是一门简单而复杂的艺术,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理解人性,理顺事情

那么,如何理解人性,如何理顺事情呢?我们来详细说说。

01理解人性,管理便会事半功倍。

管理的基础在于对人性的理解。

给你讲个一个简单的故事,让你明白人性的重要性。

在二战时期,美国军事指挥官巴顿在一次报告中震惊地发现,在牺牲的盟军空军战士中,有将近一半是因为降落伞失灵而丧生的。

巴顿将军对此极为震怒,命令部下立即展开调查。

下属也很无奈,他们已经和厂家沟通了很多次,但对方总是能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和借口。

下属如实向巴顿汇报了与厂家的沟通情况。

听到这些,巴顿更加愤怒,于是要求下属立刻把厂长叫过来。

他命令厂长执行一个任务,那就是背着降落伞包从高空跳下。

同时,他还表示将会不定期抽取降落伞包让厂长跳。

最终的结果是,再没有发生降落伞故障的问题。

从这个故事中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很多时候,问题的根源都在于人。

人性使然,厂长没有亲自跳,又没有生命危险又不用承担后果,所以他并不在意。

倘若厂长重视这个问题,降落伞的安全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管理最难的并非人本身,而是人性。

洞悉人性,你便能驾驭人性,团结人心,激发人的无限潜能。

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人性是千变万化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面孔。

正如佛教所说,众生皆有三毒:贪、嗔、痴。

作为领导者,需要理解人性的多样性,而不是试探人性。

那么,具体应如何操作呢?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尊重。

员工是拥有情感和需求的人,不是工具。

这是一个基本的管理原则,但许多人却经常忽视这一点。

尤其是在很多管理者,一旦登上高位,便产生了我多么了不起的错觉,有了官僚作风官威

这类管理者,他们在带领团队时,往往忽略了团队成员的感受。

他们的管理方法生硬且简单粗暴,总是板着脸,一副正经八百的样子,活脱脱一副暴君面孔。

那这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

本质在于没有将人视为有情感、有血有肉的生命,而仅仅是将他们视为工具或手段。

员工,实际上是由自然人和经济人相互交织的复合体。

作为自然人,他们经历生老病死、喜怒哀乐的情感过程;而作为经济人,他们追求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他们讨厌受到限制和管控,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抵抗。

因此,我想要告诉你,管理时,千万别把自己当成上帝,更别把员工当成奴隶。

忽视人性的管理,你只能算是个平庸的管理者。

真正的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人性之上。

否则,管理就会像没有水源的河流、没有根的树木,最终走向失败的边缘。

其次,我们应该给予肯定和欣赏。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欣赏和尊重。

如果你不能欣赏下属,忽视他们身上的优点,那么他们将永远无法进步。

可是,在我多年企业经营和陪伴企业成长的历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管理者:他们总是看不惯下属,总是挑剔下属的缺点。

在他们眼中,员工到处都是问题,觉得他们这里不好,那里也不好。

无论在我所涉及的企业还是我们的公司内部,这样的管理者并不少见。

在心理学领域,罗森塔尔效应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当我们对员工产生负面看法,认为他们的能力和态度都不佳时,我们可能会越发觉得他们不顺眼,甚至会发现他们缺点越来越多。过一段时间,他们可能会变得越来越糟糕。

反之,如果你真诚地欣赏和表扬他们,他们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出色。

作为领导者,你需要具备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懂得欣赏团队里每一个成员,并肯定他们的价值。

不仅要尊重他们,还要让他们感受到尊重。

那么如何才能让他们感受到尊重呢?

肯定他们的贡献,重视他们的建议,认可他们的努力……

最后,我们需要激发员工的热情和欲望。

海底捞的创始人张勇曾说:只是给了吃的给了喝的不给爱那就是在养牲口,给了吃的给了喝的还给了爱那是在养宠物,给了吃的给了喝的给了爱,还给了希望和梦想,那才是真正的养员工。

管理之道,在于激发人的内心需求。

一家企业的成功与失败、优秀与平庸,其背后的逻辑实质上就是人性的逻辑、欲望的逻辑。

每家企业都是欲望的综合体。常言道,齐心协力者才能笑到最后

那么,激发每个人欲望的方法是什么?那就是让员工拥有远大的梦想。

那么,员工内心最强烈的梦想是什么?那就是拥有自己的汽车和房子,过上安定的生活,同时能够照顾和孝敬父母。

那么,员工的驱动力来自于哪里?那是对物质利益的饥饿感,这种饥饿感驱使着员工充满上进心。

那么,什么是上进心?是对提高自己生活水平的渴望,对奖金的期待,以及对成功的追求。

这种渴望将成为激发基层员工努力工作的重要动力。

但在你全力以赴之前,我建议你深入了解人性,把握人性。

别让自己在人性这个问题上被淘汰。

遵循天理,满足人的需求,管理才算真正步入正轨。

02理顺事情是领导团队的关键。

理顺事情,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许多管理者在从执行层迈向管理层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的难题。

为什么权利扩大了,团队反而更难管理了呢?

管理,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猴子抓取米粒的过程。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呢?

孙振耀讲述了一个故事。

在很久以前,有一只非常贪玩的猴子,当它看到稻田里的稻谷晾晒时,它就会忍不住跳下来,开始偷吃谷粒。

每次它都以为自己能抓住很多,结果却总是从指缝间滑落。

猴子气得不行,决定再试一次,结果还是一样。

小猴子非常焦虑,在原地尖叫个不停,四处乱跳。

这个寓言传达了一个信息:你越用力抓,得到的越少。你越想要控制一切,越容易失去。在管理领域,也有类似的问题——“一放就乱,一管就死

那么如何去解决呢?关键在于抓大,放小,关注细节。

第一点,我们强调抓大原则。抓大的意义在于关注大事,关注最重要的方面。

乔布斯一生都相信少即是多的原则,他曾大幅裁减苹果公司的项目,以实现更高效的产品线。

每家公司里都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总是忙得不可开交,无论什么时候看到他们都在埋头工作。

在任何时候找到他时,他总是回答没时间

特别是一些管理者,他们更是频繁地将没时间挂在嘴边。

忙碌是可以理解的,作为管理者,你的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无数的事情都在等待着你去处理,你怎么可能不忙碌。

但是,这种忙碌真的有价值吗?

如果一位管理者每天都看起来很忙,好像很努力的样子,但实际上都是在做一些无足轻重的事情,那么这就是在瞎忙。

以管理者为例,他们的时间从来都不会属于他们自己。

每日除了完成基本任务外,还需要处理团队问题、平行部门协同事务,以及频繁地被上司召集参加会议,很容易陷入表面勤奋的误区。

再举个例子。假设你今天辅导一个员工,发现他各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那么你在这种情况下一定会失败的。

因为他不知道如何改进,缺乏信心,而你也会因此丧失信心。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呢?

我们需要学会对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排序,优先处理重要的事情,将次要的事情放在后面,专注于解决最关键的问题。

在我公司,我要求管理层全体成员都要写TDL(待办事项清单)。

TDL的好处在于,它有助于我们明确事情的优先级,从而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

第二点,我们需要强调放小的重要性。放小,实际上就是赋予权力。

授权不应仅仅是简单地表达这件事交给你

正如拜伦法则所指出的,这种做法并不是真正的授权,而是授责。

所以,在授权之前,确保你已经充分考虑了以下问题:

哪些事情,可以授权给他人。在授权他人时,有一个参考标准,那就是在你不参与的情况下,该事情或项目仍然可以继续进行。

一、他是否会做。为了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从员工中挑选出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的人,也就是说,他们需要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和取得成果的记录。

二、他是否愿意做。如果说是否会做是能力问题,那么愿意不愿意做就是态度问题。如果某人具备能力但不愿意去做,那么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愿意做和有兴趣是推动他持续投入的自驱力。只有当某人愿意做并有兴趣参与其中时,他才会自发地去解决问题,想方设法克服遇到的困难。

四、授权与风险控制。在授权的同时,还需要关注风险。在确定可以授权的任务和找到合适的人选后,要具备规避风险的意识。

实现风险规避的方法就是关注进程、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支持,以教练的身份参与,而不是像个监工一样。

第三点是关注细节。许多管理者都强调抓大放小,但往往忽略了关注细节的重要性。

细节,并非所有事情都需要你过度关注。

我一直有个观点,没必要在那些不重要的事情磨磨唧唧。

关键在于,当你发现真正重要的信息时,要具备深入挖掘的能力。

换句话说,就是一杆子插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微软前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是抓大放小以及管细的典范。

在一次年度会议上,他让各国CEO汇报工作。

在巨大的屏幕上,可以看到详尽的业务数据呈现在每一页上。

数学系毕业的他,平日里也主要关注大局,不直接参与各国分公司的事务,但他通过听汇报来关注细节。

突然,他指着屏幕说:停,请翻到前面,这页上的数字与那页上的数字存在矛盾,请解释一下。

那位CEO一时哑口无言,无法回答。

史蒂夫表示,这说明你并不了解自己的业务,当场就让他走人了。

关注细节,就是确保潜在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那么,如何更好地进行管理呢?

一定要抓大放小,关注细节。避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困境。

最后总结:

在管理中,要追求简单高效。这八个字非常重要:理解人性,理顺事情。

对于刚刚从执行层晋升的管理者来说,首先要学会理解人性,避免在人性问题上被淘汰。理解了人性后,还要关注事情的处理。事情的顺利解决能确保效率。请牢记这个关键原则:抓大,放小,关注细节。

点亮在看,与君共勉。

作者:珍妮弗(Jennifer)

举报/反馈

思维的变革

3.5万获赞 6771粉丝
用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胜过用空话吹嘘自己
经理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