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注重的是人的自然属性,呼吁按照自然规律生活,去除人身上的追名逐利等社会属性。

道家对自然属性的概念表述就是“真”,而加在事物上的等级、身份、地位、权力等等的东西,就是“伪”。

拿吃饭来说,能吃饱,保持营养,维持正常的生长就是“真”。追求味道,是次要的,但还算不上“伪”,因为味道好,有可能意味着营养丰富。至于注重吃饭时的仪式与身份、等级,谁应该坐哪个位置,谁能坐这一桌,谁不能坐这一桌,这就是“伪”。

道家的关键就在“真”字。

老子《道德经》“见素抱朴”“ 复归于朴”“ 我无欲而民自朴”。见素抱朴,这个素是没有染色的丝,是白色的,是丝的本来的自然的面目。朴也是这个意思,所以“朴”“素”“真”都是事物本来自然面目。后人总结老子的思想就是:抱朴守真。回归事物本来自然面目,人人就不用争什么,那天下就能太平了。比如树木,在自然中,各自生长,互不干涉。

《庄子•大宗师》说:“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因为顺任自然,完全去掉社会属性,有任何事都以自然而然来应对。比如,生,因为是自然行为,不值得高兴;死,也是自然行为,不值得悲伤。得到什么东西的时候,是因为自然而得到,不值得庆祝,也不应该拒绝,因为拒绝也没有用;失去什么东西的时候,是因为自然而失去,不值得悲伤,也不应该去挽留,想挽留也挽留不了。

以道家思想为指导的道教,深刻领悟了道家真义。所以将得到的仙人称为“真人”。比如“太乙真人”,庄子还被封为“南华真人”。还有“通玄真人”,“冲虚真人”,“洞灵真人”等等。

道家的这种思想对我国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魏晋时期,因为政治黑暗,皇帝动不动就杀人,所以很多有钱有闲又有文化的士大夫,放弃了仕途,将精力用到了研究老庄哲学,清谈,喝酒,写字,作文,游山玩水等等事情上。受到老庄哲学与清谈风气的影响,士大夫也以求真作为做人作文的最高要求。所以有了喜欢脱衣服喝酒的刘伶、坐牛车穷途而哭的阮籍等回归生命真相的旷达之士。

魏晋对老庄哲学的深入讨论,发现了自然万物本身的美,发现了人生命本身的意义,这对唐诗有重要影响。

唐朝诗歌之所以能登峰造极,关键就在真。唐诗中的山水,就是山水的本来面目,充满了自然之美,而不是孔子那种“仁者乐山,知者乐水”有道德味道的山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多么真切自然的描写!

对于我们来说,虽然做不了得道的真人,但是我们可以往这个上面靠一靠。

我们可以试着摆脱他人价值评判的束缚,摆脱别人的道德绑架,回归本真的生命。我是我自己的,不用他人来说三道四。

当然,社会的规则当然要遵守,因为那是大家的约定,是社会稳定运行的基石。但规则之外,我是我的,我做自己内心应该做的、想做的事。无关道德,无关文明。

真人“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他人说我是君子,是好人,是热心人,是文明人,勤奋又善良,也不能让我做不想做的事;他人说我是流氓,无赖,小人,无耻之徒,我也会做我自己想做的事!

回归自己的本来面目,活出自我,活出真我,才能活出生命的逍遥自在。

举报/反馈

二东读书

1801获赞 496粉丝
世界那么大,我在书里去看看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