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中国科学院院士、市科协第十一届委员会主席张杰 来源:郜阳 摄
今天起,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张杰多了一重新的身份:市科协第十一届委员会主席。
10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实施 细则》的决议。经过民主程序,大会选举产生了市科协新一届领导机构。
张杰说,在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征程上,需要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在新时代科技创新大潮中大显身手、建功立业,牢牢扛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上海担当。
围绕市科协“两个功能”
“在科技工作者看来,市科协有两大功能:其一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其二就是科技工作者之家。市科协新一届领导机构之后的工作会围绕这两个功能来开展。”张杰表示。
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着力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需要全市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尤其是要做好原始创新,才能当好“开路先锋”的角色。“新一届领导机构会在上一届科协工作的基础上,在原始创新和产业发展上认真谋划,努力做好党和政府交给上海科技工作者的任务。”张杰说。
而建好“科技工作者之家”,听起来简单,可内涵却很丰富。张杰认为,科技工作者的根本还是“一个人”,需要以人为本将每个人的潜力激发出来。“或许很多人并不会留意我国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增长速度,可它却是驱动科技创新的最根本动力。当下,我国R&D经费增长速度长期保持在15%左右,为科技创新铺好了基础。”张杰说,“市科协将和其他管理部门一道思考,上海的科技政策和科技资助,是否还有妨碍创新发展的,又能怎么样更好支持申城科技工作者发挥更大的创新潜能。”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上海担当”
张杰是著名的物理学家,曾在2021年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当时他说,自己有责任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最迫切、最有挑战性的问题;同时也要有兴趣探索自然界中最不可思议的奥秘。今天,作为一名一线科研工作者,他再次谈到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所需要的“上海担当”。
“在基础科学方面,我国已经有相当多的领域来到了和世界最前沿并跑的阶段,但我们应当承认在重大突破上还有欠缺,这值得每一位科技工作者认真反思。”张杰坦言。
在他看来,过去“跟跑”或是由于科技支持强度不够大,可现在科技资助已经大大提升了,科技工作者也要“换换脑子”——不再一味“别人出什么题,我们答什么卷”,而是要根据自然科学发展规律,自己提出一些重大科学问题,成为“出卷人”。
张杰也谈到,身边不少同事入选了“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青年科技英才”等人才举荐选树“名片”,自己也分享了他们的喜悦,见证了人才举荐选树工作对他们成长的支撑作用,“这些都鞭策我和市科协新一届领导机构将举荐选树工作做得更好,积极为科技工作者成长提供平台,助推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抢抓关键点下好先手棋
记者从大会上获悉,过去五年来,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奋力拼搏下,上海科技整体水平显著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显著增强,创新生态显著优化,有力推动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
数据显示,五年来,市科协以线上线下方式举办国内外学术会议万余场,参会150万余人次,上海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从2018年的18.71%升至去年的26.18%,跻身国际创新型城市水平。
科技创新是上海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也是当好排头兵和先行者的关键;人才是上海发展的战略性优势,是必须持续用心下好的“先手棋”。展望未来五年,市科协将开展梯次化的人才举荐激励体系建设,高端学术交流平台打造等工作,加强战略科技人才力量联系服务,并开展科普示范区、街道(镇、乡)、社区(村)创建工作,实施“百镇(街道)千村(社区)万家”惠民科普行动;同时积极参与科技发展战略咨询决策,深化与主要创新国家科技组织的交流合作,擦亮“国际科技会客厅”品牌。
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
【延伸阅读】张杰院士个人简历
物理学家。1958年1月生于山西省太原市,1988年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7年当选为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08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1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201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4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015年获得激光聚变和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领域国际最重要奖项-泰勒奖章;2018年获得香港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2021年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2023年获得国家级杰出教学奖。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委会常委、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政道研究所所长。曾任中共第十七届、第十八届候补中央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