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关注”,一起来说一说教育
图文|九月海风教育杂谈
编辑|九月海风教育杂谈
引言
青春期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但正是在这个阶段,很多孩子出现了不喜欢学习的情况。
对于家长来说,这是一大难题,因为他们忧心忡忡地想着孩子的未来。
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孩子不喜欢学习并不是他们的错,而是一种警示信号,提示我们家长需要重新反思教育方式,更好地帮助孩子度过这个阶段。
接下来,本文将探讨青春期孩子不喜欢学习的原因,以及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这种情绪,促进他们的良性发展。
01孩子为什么厌学
1、父母期望和要求过高,孩子无法承受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成绩和表现要求过高,稍微退步就会受到责备和指责。同时,父母还要求孩子多方面发展,参加各种培训班、兴趣班。
面对这种高压的教育方式,孩子对学习产生恐惧,认为自己永远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他们开始不愿意学习,认为自己已经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不可避免地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压力。
因此,作为家长,我们要明确我们的期望是否真实和合理,并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有他们自己的特点和潜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多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和自信心。
2、家庭成员间关系紧张
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如果家庭内部关系紧张,存在矛盾和不和谐,这将对孩子的情绪产生深远影响。
面对父母关系破裂或紧张的状态,孩子会变得敏感,将学习重心转移到家庭关系上,试图挽救这样的状态。因此,他们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甚至讨厌学习。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温床,孩子需要在一个和睦、温暖的环境中成长。
家长应该注重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和理解,协调解决家庭问题,给予孩子一个稳定的成长环境。
此外,家长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他们在学校和同学间能够积极融洽地相处。
3、处理不好社交关系
孩子的社交主要是围绕着老师和同学展开的。
如果孩子对老师的讲课不感兴趣,或者与同学之间关系不融洽,甚至遭受校园暴力等负面体验,都会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
家长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应该抓住机遇,与孩子一起思考如何改善学习体验。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积极与孩子和学校保持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如果孩子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并协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家长也可以提供一些额外的辅导和支持,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学校学习和社交环境。
02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学习厌恶
1、与孩子沟通
当孩子表达出不喜欢学习的情绪时,家长应该耐心倾听,尽量理解孩子的感受。
作为旁听者,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发泄情绪,并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尝试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也应该告诉孩子,即使不上学,他们仍然是我们父母心中的宝贝,他们身上有很多闪光的地方。
2、给予孩子信心
面对孩子不喜欢学习的情况,家长要保持淡定,并给予孩子信心。
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告诉他们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长期的积累才能取得好成绩。
同时,我们也要避免给孩子过高的标准和要求,以及将我们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当孩子的成绩退步时,家长要冷静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并采取适当的解决办法。
3、重新梳理与孩子的关系
在面对孩子不喜欢学习的问题时,家长不应与学习对立,而是应与孩子站在一起。
我们要帮助孩子解决学习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支持和关心。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更好地调整自己,勇敢面对困难。
4、帮助孩子自我认同
在学习方面,孩子常常因为成绩退步而感到自卑,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学会自我认可,理性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我们要让孩子认识和欣赏自己的优点和特质,同时也要让他们接受和承认自己的不足。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潜力时,他们会更有动力去面对学习的挑战。
5、为孩子创造适合的学习环境
家长可以通过创造适合的学习环境来帮助孩子克服学习厌恶。
我们可以营造一个安静、整洁、有足够光线的学习空间,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学习工具和资源。
同时,我们也可以鼓励孩子有规律地制定学习计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6、寻找学习的乐趣
学习并不只是为了追求好成绩,而是一种持续的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发掘学习的乐趣,帮助他们发展兴趣爱好,并将其与学习相结合。
同时,我们也可以鼓励孩子多参与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扩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03小结
孩子不喜欢学习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在青春期尤为突出。
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将孩子的学习热情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是要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兴趣。
通过与孩子的沟通、给予信心和支持,以及创造适合的学习环境,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厌恶,走出困境,实现良性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明确自己的教育观念,避免给孩子过高的期望和压力,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和成长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王晓红, 赵红梅.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方法[J]. 中国教育报, 2021(13):10-11.
2. 张小燕. 家庭教育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 教育研究, 2022(6):30-34.
3.李萍. 家庭教育中的文化资本积累[J]. 教育研究, 2022(3):40-44.
4.刘桂华. 家庭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 教育研究, 2021(9):60-64.
5.Becker, H. J., & Maier, R. W. (1993). _The Promise of Positive Rearing: New Directions in Modern Parenting._ New York: Dell Publishing Co.
6.Dyson, M. L., & Dollard, J. H. (2000). _Handbook of Parenting._ Mahwah, NJ: Erlbaum Associates, Inc.
7. Feinberg, T. L., & Hogan, M. E. (Eds.). (2008). _Handbook of Parenting: Infancy through Adolescence._ Hoboken, NJ: Wiley & Sons, Inc.
8. Fraiberg, S. (1982). _The Magic Years: Parenting Your Toddler._ New York: Dell Publishing Co.
9.Goleman, D. (1987). _Emotional Intelligence: Why It Matters More Than IQ._ New York: Bantam Books.
10. Kohn, A. (1999). _The Schools Our Children Deserve: Moving Beyond Traditional Classrooms and "Tougher Standards"._ Houghton Mifflin Co.
11.Patterson, K. E., & Dumas, J. E. (2007). _The SCID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Scale: Manual and Training Video._ Menlo Park, CA: Mind Research Inst., Inc.
12.Rimm-Kaufman, S. E., & Pianta, R. C. (Eds.). (2006). _Handbook of Infant Mental Health._ New York: Guilford Publications,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