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孩子哪些表现可能是心理健康异常的信号?对于已经产生心理问题的孩子来说,家长该怎么做?10月10日是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 共同守护美好未来”,南方网、粤学习客户端邀请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艳,对常见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解答。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艳。
李艳指出,诱发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因素多且复杂,家庭成员关系、孩子先天体质和性格特点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她说,孩子出现频繁失眠、恐惧、情绪低落、食欲差等症状时,家长需要寻求专业医生进行诊疗,切忌自行诊断。
抑郁情绪≠抑郁症
作息不规律、电子产品过度使用有可能诱发不良情绪
南方网: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中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为17.2%,重度抑郁为7.4%。您怎么看待这组数据?
李艳:这组数据比例走高跟我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有关。如今我们的筛查工具愈发完善,青少年很有可能只是有一种抑郁状态和情绪,不见得完全符合抑郁症的标准。
首先,抑郁的感受和体验有的跟自己的评价有关;其次,一些青少年遇到人际关系障碍和压力以后,会有一些负面的情绪体验,属于抑郁情绪。最后才是抑郁症。这三种情况都容易发生在14至18岁的青少年身上,家长要重视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但不要过于恐慌,必要时可以请医生来帮忙判断。
南方网:引起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李艳:引发的因素多且复杂,有家庭环境、孩子先天体质和性格特点、时代环境、应激事件等因素。
通常来讲,青少年心理情绪变化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与青少年的发育阶段有关,14至18岁的青少年身体激素变化、脑容量增加会影响青少年的情绪,这是最基础的前提;二是大多数青少年面临着升学、课业内容增多等方面的学习压力,一旦孩子没能适应好,情绪很容易有所波动;三是近几年青少年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生活作息不规律、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等都有可能诱发不良情绪;四是家庭成员之间互动质量不高,家庭成员关系不和谐,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或过低,存在忽视性或者过度溺爱的教育。这些因素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都会带来影响,孩子心理出现问题不是单一因素带来的结果。
多陪伴,多倾听,多鼓励
亲子交流中家长以听和理解为主,勿长篇大论讲道理
南方网:以您的门诊经验来看,青少年患者家长有哪些特征?
李艳:从门诊上看,患者的父母普遍知识文化层次低,认知理解能力偏差;也存在一些高知家庭的父母性格比较偏执,自我评价过高、不接受批评。再有就是,父母对孩子的观察和认知比较有限。门诊中很多青少年从小被父母过度要求,学习上一直被“拔苗助长”,甚至长时间因为学习被剥夺睡眠。另外,很多患者的父母婚姻质量并不好。
南方网:家长应该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形成良好有效的沟通模式
李艳:首先很重要的一点,作为家长,夫妻关系一定要好,婚姻质量比较差的情况下,家长的精力、体力可能都耗在处理婚姻了,必然对孩子产生影响。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爱、彼此理解包容,家庭环境和谐、少争吵,这可以给孩子成长过程带来很大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其次是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对待孩子要多观察、多陪伴、多鼓励。良好沟通的前提是互相信任,孩子跟父母之间都要能感受到彼此的真诚。在这个大前提下求同存异,比如大家在一起吃饭时比较放松地聊身边发生的事情,可以一起运动、旅游。在孩子需要父母帮助时,父母能够及时给予回应和支持。
南方网:孩子在家倾诉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等困惑时,家长应该如何引导?
李艳:我的建议是以听和理解为主。如果孩子只是为了表达,家长不用有太多的意见,听就行了,千万不要有长篇大论的大道理。如果孩子询问“我该怎么办?”父母再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提供一些意见。父母跟孩子沟通得好,孩子才会跟父母袒露自己的心声。
家长切忌自行判断孩子是否患病
必要时需共同参与治疗
南方网:孩子的哪些表现可能是心理健康出现异常的信号,需要带孩子到精神心理科门诊就医?
李艳:出现恐惧、害怕、莫名悲伤、情绪低落、食欲下降、入睡困难、胃肠功能紊乱等情况都可能是出现问题的征兆,家长要重视。当孩子频繁失眠、注意力很难集中、长时间情绪低落、烦躁易怒,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甚至出现伤害自己的行为时,要带孩子就诊,由医生通过专业的量表评价、体检,根据症状综合评估来做出诊断,提出合适的诊疗方案。
家长切忌自行判断孩子是否患有精神或心理疾病,不要将孩子出现负面情绪的表现定性为青少年心理疾病。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有60%至70%都会出现情绪剧烈波动的情况,不能粗暴地定性为心理或精神疾病发作。
南方网:对于确诊心理疾病的青少年来说,家庭成员应该怎么做?
李艳:如果孩子被确诊患上心理疾病,家长不应该对诊疗结果去做简单粗暴的评价或处理。更重要的是要找到病因,想明白孩子为什么会生病,是因为自身体质,还是家庭环境?还是学校等外部环境?想清楚这一点很重要。
然后,家长本身要相信医生的专业素养,认真执行医生的诊疗方案。另外,青少年心理疾病治疗过程中,家长需要一起接受治疗,有时候家长做出积极改变,孩子才可能会变好。
方网:日常生活中,保持青少年心理健康,可以从哪些简单的事情做起?
李艳:早睡觉、多运动,吃好饭。这是最基本的,但能够做好这三点已经非常难得了。
采写:黄小殷 实习生 张国威
摄制:李江锐
协调:许萌萌
通讯员:宋莉萍 查冠琳
鸣谢:广东省中医院
举报/反馈

南方新闻网

68.6万获赞 17.4万粉丝
南方新闻网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新闻融合平台
南方新闻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