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父母也逐渐步入老年。他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身体健康、生活质量、社会交往、心理状态等等。作为子女,我们当然希望能够给予他们最大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安享晚年。

但是,在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我们是否也遇到过一些困惑和矛盾呢?比如,父母总是唠叨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选择、婚姻家庭等等,让我们感到压力和不快;

或者,父母总是抱怨自己的不幸和不满,认为自己是受害者,而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行为,让我们感到无奈和无力。这些问题,其实都与一个心理学上著名的乌鸦定律有关。

什么是乌鸦定律

“乌鸦定律”源于一个寓言故事:森林里,一只乌鸦愁眉苦脸地跟朋友白鸽道别,说自己非要搬走不可。白鸽不解:你为什么非得搬走呢?乌鸦答道:这里的人太不友好了,他们一见我就捂着耳朵,嫌我叫声难听,我实在待不下去了。

白鸽沉默了会儿,说:那你有没有想过?倘若不改变自己的声音,你搬到哪里,都会出现同样的情况。乌鸦顿时哑口无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如果不能正视自身的缺点,并努力改变自己,而是一味地选择逃避和抱怨,那么问题并不会得到解决,反而会被更多的问题所困扰。这就是乌鸦定律的含义。

心理学家将这种总是将自己的不幸和失败归咎于外界因素,并把自己当作受害者的心态称为“受害者模式”

拥有这种心态的人,遇事都向外归因,总觉得自己无能为力、无法控制、无法改变,并且对自己和他人都缺乏信任和尊重。他们常常表现出消极、被动、抵抗、逃避、埋怨、指责等特征。

受害者模式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还会影响他与他人的关系。

因为他们总是把自己的问题推卸给别人,不愿意承担责任和改进自己,所以他们很难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也很难与别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他们常常会遭到别人的反感和排斥,从而陷入更深的孤独和苦恼。

如何摆脱受害者模式

那么,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或者我们的父母有受害者模式的倾向,我们应该如何摆脱呢?这里给出一些建议:

改变心态,向内归因。当遇到问题或挫折时,不要急于抱怨或指责别人,而要冷静地分析问题的原因和自身的责任。试着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自己能做些什么来改善现状,而不是等待别人来救助或改变。这样,我们就能提高自己的主动性和控制感,增强自信和自尊。

学会反省,不断进步。每天花一些时间来回顾自己的行为和结果,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如果有必要,可以向别人寻求反馈或建议,以便更客观地认识自己。同时,也要积极地学习新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学会感恩,多表达。对于生活中的一切美好和有益的事物,我们都要心存感激,并及时表达出来。

比如,对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子女的孝顺之心、朋友的帮助之情等等,我们都要用言语或行动来表示感谢。这样,我们就能培养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也能增进与他人的亲密和信任。

学会沟通,多理解。在与父母或子女相处时,我们要多听少说,多问少断。尽量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并尊重对方的选择和意愿。

如果有分歧或冲突,我们要用平和和礼貌的语气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并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这样,我们就能避免不必要的争吵和伤害,也能增加彼此的理解和支持。

“乌鸦定律”是一个寓言故事,用来说明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即“受害者模式”。这种模式指的是一些人在遇到问题或困难时,总是将责任归咎于外界因素,而不愿意正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并努力改变自己。

这种心态会导致他们陷入消极、被动、逃避、埋怨、指责等状态,无法有效地解决问题,也无法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

“自我效能感”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某项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的信心和期待 。拥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人,会认为自己有能力和资源来应对挑战和困难,会积极地采取行动和策略来实现目标,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持续努力。

拥有低自我效能感的人,会认为自己缺乏能力和资源来应对挑战和困难,会消极地回避或放弃目标,会从失败中得出否定和绝望的结论并放弃努力。

乐观主义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的是一个人对未来有积极和美好的期待和态度 。拥有乐观主义的人,会认为生活中的一切都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会把困难和挫折看作是暂时的、局部的、可克服的,并从中寻找机会和希望。

拥有悲观主义的人,会认为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消极的、无意义的、无价值的,会把困难和挫折看作是永久的、普遍的、不可克服的,并从中感受无奈和绝望。

自我决定论是一个心理学理论,指的是一个人在进行某项活动或行为时,所体验到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之间的平衡和调节 。

内在动机指的是一个人出于兴趣、喜好、满足等内部因素而进行某项活动或行为;外在动机指的是一个人出于奖励、惩罚、压力等外部因素而进行某项活动或行为。

拥有高自我决定性的人,会主动地选择并参与那些符合自己价值观、目标和需求的活动或行为,并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拥有低自我决定性的人,会被动地接受并执行那些由他人强加或规定的活动或行为,并从中感受压抑感和失落感。

以上四个概念,都是心理学上用来描述和解释人的行为和心理的重要理论。它们之间有一些异同和联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乌鸦定律受害者模式是一个具体的故事和一个抽象的概念,它们都反映了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即不愿意改变自己,而是把问题归咎于外界。

这种心理状态会影响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乐观主义和自我决定性,使其降低或缺失。因此,乌鸦定律受害者模式可以看作是自我效能感、乐观主义和自我决定性的反面或对立面。

自我效能感乐观主义都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即对自己和未来有信心和期待。这种心理状态会促进一个人的自我决定性,使其增强或提升。因此,自我效能感乐观主义可以看作是自我决定性的前提或基础。

自我决定性是一种平衡的心理状态,即在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之间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这种心理状态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选择和结果评价,使其更加主动和满意。因此,自我决定性可以看作是自我效能感、乐观主义和受害者模式的结果或表现。

结语

乌鸦定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与其逃避问题,不如反省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才能改变世界。当我们摆脱受害者模式,并努力提升自己时,我们就能过上更幸福和美好的生活,并与父母或子女保持更和谐和亲密的关系。#心理健康#
举报/反馈
博学、耐心、宽容,是育人最基本的素质。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