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2023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全国宣传主题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 孩子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
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
2.对立违抗障碍:爱发脾气,故意违抗家长的命令、犯了错误指责别人。
3.品行障碍:撒谎、逃学、离家出走、打架。
4.学习困难:阅读困难、计算障碍。
5.孤独症:语言发育延迟、社会交往能力受损、刻板行为、异常的兴趣。
6.情绪障碍:焦虑、恐惧、强迫、抑郁。
▷ 哪些因素导致孩子心理问题?
1.生物学因素:许多儿童心理问题与遗传基因密切相关。例如较多多动症儿童的父母在童年期曾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情况。
2.家庭因素:父母长期不和、关系紧张、冷漠的家庭是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危因素,父母教养方式不良与儿童行为障碍有着直接关系。父母自身的心理状态、文化水平、个性特点及亲子关系都直接影响着儿童个性的发育和行为问题的发生。
3.环境因素:学校环境对儿童的心理状态也有着重要影响。在校学习期间,如果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接纳,在同学中毫无地位,很可能产生对社会的不满和敌意,出现反社会行为。
4.自身性格特点:儿童有自身的性格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儿童今后的心理发育、行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孩子抑郁症有哪些早期征兆?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要从情绪、认知、行为和生理4个方面进行识别。
情绪方面,出现快感缺失,情绪极其低落,没有愉悦的情绪体验。除此之外,还可能出现易怒、暴躁、爱发脾气的情绪症状。
认知方面,对自我的评价、对他人和社会的看法极其负面,时常会出现“自己是个废物”“自己做什么都不成功”“活着就是累赘”等想法。
行为方面,对周遭的一切不感兴趣。最常见的就是躺床上玩手机游戏,或者什么都不做,只躺着睡觉。
生理方面,存在明显的失眠或者早醒、暴饮暴食或者吃得极少等问题。
如果至少两周很少露出笑容、情绪消沉或者易发脾气,家长就要给予关注了。
▷ 孩子焦虑障碍有哪些信号?
厌学:在临床心理治疗师或精神科医师的专业评估中,厌学是非常重要的识别孩子焦虑情绪的指标。尽管并不是所有厌学都一定是由焦虑导致的,但厌学的孩子中大多数都有严重的焦虑情绪,学业或同伴社交是引起他们焦虑情绪的最重要的应激源。
肌肉酸痛或头痛:焦虑常使人无法放松,使肌肉和神经长期处于紧张和警戒的状态。因此,长期慢性的焦虑非常容易导致肌肉酸痛或头痛。很多孩子虽然不会直接告诉父母“我很焦虑”,但可能会以抱怨躯体不适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痛苦。
腹泻(肠易激惹):胃肠是对紧张情绪非常敏感的器官,在遭遇压力时,敏感的人的肠胃会跟着做出一连串的反应,如腹痛(痉挛)、腹泻等等。有调查显示,在肠易激惹综合征的患者中,绝大多数都有焦虑障碍。
无法集中精力:由于学习通常是引发青少年焦虑的诱因,在学习时,有焦虑障碍的青少年通常会觉得非常烦躁,难以集中注意力去学习。有一些孩子可能会强迫自己去反复看课本、作业。他们也许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很长,可效果却非常一般。
容易疲劳:焦虑障碍患者通常会想很多(比如反复想自己做得不够好,是个失败者),所以,尽管从外部的行为来看,焦虑障碍患者可能没有什么特别消耗体力的活动,却非常容易产生疲劳的感觉。
拖延行为:有的孩子应对焦虑的方式是拖延。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逃避焦虑感的策略。拖延也常常与转移注意力的策略一起使用,比如很多孩子会“沉迷”在网络游戏中,或者躺在床上看一天的电影。
易发脾气:焦虑这种内在紊乱的、烦躁的情绪会使一些青少年的情绪变得易激惹,使他们更容易不耐烦、愤怒和乱发脾气。
▷ 如何应对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
1.药物治疗:许多心理问题本身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因此药物通常是治疗计划的基础。
2.行为治疗:是对儿童正确的行为加以巩固,从而纠正不良行为。行为治疗在于循序渐进地重塑孩子的行为,通过奖励的方式促使孩子更多地选择社会希望自现的行为。
3.心理治疗:医生、家长和教师给有问题儿童更多的指导,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他们自身存在的问题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
4.家长的作用:家长是孩子最亲密的人,也是对孩子行为影响最大的人。因此,家长参与着儿童生长发育、就诊治疗的每一个阶段。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家长努力得越多,孩子受益也越多。
▷ 在抑郁症康复过程中,家长可以提供什么支持和帮助?
在孩子康复过程中,家长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家长对抑郁症的态度不正确,容易忽略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认为孩子出现问题是因为受到的挫折太少,其实不然。过去遭受的磨难,有时会变成精神财富,有时会变成精神包袱。
当孩子遭遇挫折后,家长要给予强大的支持,构建积极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意识到挫折并不代表彻底的失败,在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和成长,下一次做得更好,这才能够将磨难变成精神财富。家长切忌放任孩子不管,不给予孩子及时的引导,不教会孩子积极的思维方式。
(综合自健康中国、厦门日报、河北省儿童医院公众号、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公众号等)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