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和投射都是心理学中的术语,它们在临床上的定义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也有一定的区别。
我们先来谈谈移情:
移情通常是把对一个个体的情感转移到另一个个体身上。现实中的例子有“爱屋及乌”“指桑骂槐”。比如,你喜欢你的女朋友,所以对她的朋友和家人也格外包容;再比如你很害怕你的上司,因为看到他,你就想到小时候对你非常严厉的父亲;还有,小男孩被父亲骂,然后把他对父亲愤怒的情绪发泄到了家里养的狗身上,情绪也就完成了宣泄与释放。
移情的路径是:由原本投向A,转为投向B。移情一方面可以宣泄情绪,精神分析认为移情还是自我认同的需要,情感之所以会从A转移到B,是因为此时A在自己心理上重要位置已经缺失,让B来替代A在自己心理上的地位,B就具有了A曾在心理上的作用,是自我认同的需要。
我们再来谈谈投射:
投射则是一种防御机制,它是指将个人的想法、情感或行为投射到其他人身上。即“以己度人”。自己有的特性认为别人也具备,从而增强认同感。这种投射通常是出于保护自己的目的。例如,当一个人自己有过不道德的行为时,他可能会将这种行为投射到其他人身上,认为其他人也有同样的行为。同样地,当一个人自己感到焦虑时,他可能会将这种焦虑投射到其他人身上,认为其他人也有同样的焦虑;现实中的例子有“心中有佛 ,所见皆佛”“智子疑邻”还有著名的“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故事,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把自己的快乐投射到鱼上,惠子把自己的不知鱼投射到庄子身上。
投射的路径是:由自身发出,投向外部世界。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自己。
投射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目的在于消除不适感,增强认同感,是不自觉地。投射允许表达那些得不到意识承认的,不必要的,无意识冲动或欲望,因此它能降低焦虑水平
投射也是一种病理性行为,主要体现在现实检验能力受损的症状上,最典型的就是各种妄想症状,还有恐怖症状。
投射和移情的区别:
投射是防御机制,是不可控的,移情是主动的,可控的。投射没有正负之分,移情有正向和负向的区别。
移情和投射的目的和性质是不同的。移情通常是一种情感上的投射,而投射则是一种防御机制。在临床心理学中,区分移情和投射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是不同的。
“投射”是一种认知,“移情”是一种情绪,二者是各自独立,但会互相影响的心理过程,在现实中投射与移情往往相伴随。在客观世界感觉到的是投射,感觉之后的固定模式反应叫移情。
投射和移情在心理咨询中被广泛应用,运用工具将来访者的投射体现出来从而达到获知真实信息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