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站称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人际交往工具,它们给大学生带来了全新的信 息获得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种诱惑力相当大的全新体验,但另一方面来 说,大学生独有的特点又决定了社交网站带给它们的不仅仅是积极作用。

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型,自控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都比较差,社交网站中的不良信息对他们的身心、思想等方面成长会产生巨大的危害,社交网站的无孔不入也给新时期 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教育者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一、社交网站对大学生教育的积极作用

1、社交网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全新的环境

大学生教育覆盖的范围非常广泛,例如:文化教育、军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道德教 育、思想政治教育等。在这一小节,笔者主要以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层面来阐述社交网站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社交网络媒体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集合互联网的优势功能和自有优势功能于 一体,可信度、便捷度都比一般的网站强,这些优点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创建了全新的平台, 提供了从未有过的便捷环境。

第一,社交网站覆盖的信息范围特别广,整合归类的功能使得信息搜寻更加方便和容易操作。 大学生在社交网站中可以不受经济和时间限制找到所需信息,获得学习资料,补充书本上所没有 的相关知识,这大大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第二,社交网站有自己维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虽然其约束力弱于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 但社交网站用户在其中的行为也受到平台公众用户的监督和制约,能够促进部分大学生生活观 念、行为方式、道德修养等方面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2、社交网站促进师生关系协调发展,转变传统教育模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里师生面对面的说教,学生在课堂之外的思想动态、心理活动教 师都无从得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大降低。

社交网站兴起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变得更加亲近。大学生可以通过加入本班、本校的 公共群组,与其他同学、老师进行交流,不受时空限制。老师在其个人主页中能够非常直接的看 到本班学生发布的心情、日志,即时掌握学生的思想活动。

以QQ空间为例,大学辅导员与本班 学生互为“好友”,辅导员可以对学生、更新的状态进行留言、评论,及时解答同学心中的疑惑,学校也有自己的贴吧、社区论坛等。

班级、学校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种形式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师生沟通不在局限在课上课下,彼此关系更像朋友,大大促进了师生的 双向交流,使双方的关系更加和谐,同时也促进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向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转变。
教师可以开通社交网站的个人公共主页,专门发布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文章,引导有疑 问的学生争取看待相关问题。
教师也可以通过上传传播正能量的视频、音频、相册等,使得学生 在浏览老师的主页时收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与时俱进,为广大大学生所接收和喜爱。

二、社交网站对大学生教育的消极作用

1、社交网络冲击传统思想政治教育

社交网站的发展是迅速的,它们集合了年轻一代所喜好的各种元素,例如:流行音乐、网上 聊天、美图欣赏、视频播放等,每天不下百万的大学生用手机、笔记本电脑打开社交网站浏览并 深受影响。

与此相比,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课堂中,学生不认真听讲,心不在焉;教育达不到 预期效果的情况较为普遍。

这是因为社交网站为大学生提供的信息量远远超过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所提供的信息量,社交媒体 与大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打造出符合大学生年龄特点、思想特点的内容,以其喜闻乐见的形式运行,不断更新信息。

以新浪微博来说,一个用户每天收到的新微博数量可以达到数百甚至上千条。不仅在宿舍的宽带网络上可以看到,走路时、吃饭时也可以随时拿起手机登陆新浪微博的客户端更新微博内容和条数。

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就难以与之相比了。有些网站时事更新不及时,版面设计老化不美观,内容呆板,与网民的互动性弱,实在难能吸引渴望接触新事物、新思想的大学生们。

同时社交网站每天的新内容让他们无暇顾及浏览其他网站,这更减少了思想 政治教育网站的访问量。

2、社交网站不良信息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社交网站不良信息所带来的影响降低了教学的实效。社交网络由于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涉及范围广、影响程度深,导致大学生在登陆其网站浏览内容时就会受到其影响。

很多内容因为是大学生在最真实的生活中经历的,会与网站内容产生强烈的共鸣,对信息更是不加分辨的无条件接受。但随之产生的道德问题、心理问题、情绪问题也接踵而至,尤其是网络文化垃圾被大学生所接受,产生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得到解决的。

目前来说,针对社交网站的思想政治研究还不成熟,亟需得到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补充, 解决实际无问题能力还相对欠缺。

面对每天不断更新的社交网站内容,研究者也深刻体会到,其信息垃圾对大学生的负面作用是深远的。

但由于经验不足,针对社交网站文化所带来的各种新问题,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能探索解决,不断在实例中总结经验,丰富现有理论,可谓是“摸 着石头过河”。

有些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上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疑问得不到解决,导致学生对网站兴趣索然,甚至不再访问该网站。

社交网站主体多元化和复杂化增大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和教育时长。大学生倾心于网络社交,每年有数百万的学生注册不同类型的社交网站。

这些学生个性不同、个人发展程度不同、思 想动态和心理活动不同、所受到的不良文化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需 要面对的就是这些数量庞大、各不相同的大学生,其次需要解决的是针对大量的社交网络资讯探 索出别具特色且实用性强的教育方法。可见,社交网络主体的复杂化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所面临的重大难题。

三、减少社交网站对大学生教育消极作用之对策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针对性:校园网络思想政治社区建设

(1)网络虚拟课堂建设。

网络课堂,意在打造一个相互探讨的学习环境,与传统的课堂有很 大的不同。学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通过网络来学习知识,集中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又以高覆盖率、生动性强等优势胜于传统课堂教学。

网络课堂可以打造成学生个人的专属课堂教育,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都不相同,可以每人创立自己的虚拟教室,每学期自主选择固定数量的课程来修足学分。

(2)学校主页建设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各大学内进行的,学校应建设具有本校风格的网站,吸引大学生访 问,使其成为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2、加强和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时代,高校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除了打造具有学生特色网络社区 外,还一定要建设一支思想高水平、电脑操作技术水平高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团队。

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应该由学校党政领导干部、任课教师、高校辅导员、在校学生组成。党政领导干部主要负责协助各部门发挥作用,为其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和有效管理; 任课教师是大学德育不可忽视的力量。

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就要先改变认为思想政治教育 只能在课堂和教室中进行的陈旧观念。通过建设网络优秀课程等方式,把理论课教师的课堂和工作向互联网转移。

任课教师可通过网络课堂上传精品课程,开设网上论坛,在网络的虚拟空间中 以优秀的影片、有教育意义的视频、真人故事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使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而且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应该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渴望学习新知识、服务社会的美好动机,发动学生建设和管理网站。

从建设和管理中,使其自觉加强正确上网的自我教育。具体方法可以在班中挑选出对电脑和网络精通的学生进行班级网页的维护管理;也可以以勤 工俭学的方式让学生参与网络管理工作。

还可以通过“辅导员学生助手”的办法,从学生中宣传品学兼优的骨干力量,平时与学生相互十分了解,在工作中也能够以很强的感召力来正确引导其他学生,也能及时察觉学生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将可能出现不良群体问题在其萌芽状态就得到解决。

四、结语

科技时代的发展不会停滞,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应该加快脚步,以大学生为本,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时效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断变化着的大 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与时俱进的工作方法,切实以大学生的需要为标准,为大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举报/反馈

文史南苑

71获赞 1365粉丝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