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个依恋风格之中,回避型依恋的讨论热度总是最高的。

这也难怪,若即若离的回避型总是显得神秘又特别,让人忍不住想凑近一探究竟。

只是恋爱中的回避型已经让许多人大呼忍受不了,如果和一个回避型依恋风格者结婚,又会有怎样的体验呢?

最近我就看到一个这样的提问:“和回避型依恋结婚以后的状态是怎么样的?如果我对回避型非常包容,能得到好的结果吗,还是会再也不想和他们在一起了?我想知道回避型结婚以后会有什么不同,会是什么样的互动模式,为什么和回避型在一起,又为什么会分开呢?”

结婚扯证又不是夺舍重生,哪有让人脱胎换骨的魔力呢?

与回避型的婚姻状态如何,取决于你们看待婚姻的视角差距有多大,婚姻的结局如何,则取决于你们是否能够相互理解、取得共识来缩短这种差距。

你越了解回避型依恋的机制,你就越容易读懂回避型。

无论如何,指望光是结个婚,或者无止境的包容就让对方大变活人,那是显然不可能的。

当然,我也很理解你为什么一度期待结婚会让另一半改变。

在你的心目中,结婚自然是两个人关系更进一步的具体证明:对方都答应结婚了,肯定是认可了我们之间的关系,这是不是回避型逐渐结束自闭、敞开心扉的标志?结婚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从此我们的关系不像恋爱那样随时可以分开,回避型也不能突然消失逃走,这个人从此总该好好面对我了吧?

你觉得,只要回避型能够直面你们之间的问题,你就还能够包容对方的这一点缺陷,但这种包容的前提也是在“他会慢慢改”这个前提之下的。

结婚不就该是这样的吗?你乐观地想,婚姻就是两个人互相的妥协与改变,只要自己以包容的态度来对待另一半,给够他时间,你们之间的关系一定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吧。

只不过事与愿违,你发现结婚之后的回避型依然与你隔着一堵看不见的墙,无论你怎么主动靠近,也无法贴近他的内心。

你想要发火,与他争吵,但这一切动作就像拳头打在空气上,只让你自己跌了个踉跄,对方却毫无反应,或者一再向你否认自己的作为,躲着你,变得更加疏离冷淡。

你也试过去包容他。既然对方不愿意与你争辩,你就忍下一切不快的情绪,不和另一半提及;对方从你面前转身逃走的时候,你就任由他逃开,不再追上去逼问,非要得到一个结果。

你希望对方能够感受到你的包容,感激于你的体谅,最终能够明白你的妥协有多不容易……为什么他不能就此被感化呢?难道他看不明白,你做的这一切都只是出于对他的爱吗?

你逐渐开始疑惑:对方到底是因为回避型才表现的不够爱你,还是因为不够爱你才一再回避?

人的耐心终归是有限的,当你的一切尝试都毫无效果之后,你终于认定了这样的事实:要么回避型依恋不可能被改变,要么就是因为对方不够爱你,所以不愿意为你改变。

你累了,再不死心的人撞了八百遍南墙也会改变主意,现在你只想离开这堵墙,离开这个死胡同,换一条走得通的路……

如果你并不懂得回避型依恋的形成原理与内在防御机制,你与回避型的婚姻很可能就会走向这样的结局。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关键就在于回避型依恋风格者心中对“婚姻”的理解和印象本就与其他依恋类型不一样。

当对方本就不觉得自己对婚姻的态度有问题,自然也就感受不到你的包容,等于是媚眼抛给瞎子看。

这就好比,一个人说请你吃大餐,你本来期待着知名网红餐厅,想象着时尚高雅的用餐环境,想着自己要好好打扮、打卡拍照……你对大餐的定义就是如此,事实上大部分人确实和你想的差不多,绝不能说你错了。

临到约会的那一天,对方却打扮得邋邋遢遢, T恤上还有油渍,穿着人字拖就把你领到了大排档上坐下,高声吩咐老板上了好几盘烧烤小炒和啤酒——没错,这就是对方心目中对大餐的定义,只让你觉得滑稽和啼笑皆非。

但对方真心实意觉得这就是自己拿得出手的大餐,他从小就这么觉得,家庭和成长环境都让他这样认为,没有故意拿你开玩笑,自己也吃得很开心——这能说这个人错了吗?也许是错的,错在拥有了一个匮乏的童年。

如果说一般人印象里的婚姻是一顿盛宴,回避型对婚姻的概念就可以比喻为残羹冷炙了。

为何回避型在婚后不会与你变得更加亲密?因为对方本就不觉得亲密与沟通是婚姻里的必需品。

结婚在回避型依恋看来并不是亲密程度更上一层楼的表现,而是意味着两个人的关系可以按部就班进入下一步,只要按既定的轨道运行,就不需要自己再多操心。

谈恋爱时还需要多花几分心思去回应你,结婚之后,大家都是老夫老妻了,那还有必要么?磕磕碰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日子就得了。只要还能勉强过下去,就不必和你多争执什么,你进一步,回避型就缩一步,只要不会吵起来打破这份宁静就是最好的。

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总归还有婚姻这层壳子可以遮盖一切矛盾,何必让一切都摊开来暴露到明面上,让彼此都难堪呢。

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回避型依恋会倾向于假装没有问题,而不是去解决问题。要是你再打算用包容和忍耐来面对婚姻的话,在回避型依恋眼中看来就是你和他想到一块去了,果然你也觉得没有问题,咱俩就这样过日子不挺好的嘛。

当你一朝不再包容,压抑不住开始爆发的时候,回避型就会感到惊吓与莫名其妙:之前你不是好好的?怎么突然想起来找我的茬?

你觉得回避型的冷漠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对方就会认为你是一座突然爆发的火山,这是一场无妄之灾。

你们两人看待婚姻的视角差距如此之大,矛盾难以调和也就是注定的了。

你可能会想知道,回避型依恋的这一脑袋奇葩思想到底是怎么灌进去的?

不是别的,正是回避型从小到大一路走来的经历教会了他这些。

回避型依恋之所以会成为这样的回避型,就是因为自小以来他们在感情与关系中感受到了太多的冷淡与疏远。他们往往被轻视孩子的感受的抚育者所养大,孩子吐露的感情不会被友善回应,反而会被讽刺或鄙视,孩子的依恋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一类儿童便会在压力情景下停止对他人的依赖,“回避”正是他们由于持续遭到拒绝而被迫发展出来的一种防御方式。

如果对自己孩子都是这样,你又能指望这样的夫妻之间有多亲密呢?

许多回避型依恋风格者也是在父母的疏离淡漠的婚姻氛围中长大的,爸爸丧偶式育儿,妈妈忙碌于工作和照顾孩子,无暇及时对孩子的需求作出回应。

在这种情况下,回避型儿童的“回避”只会得到鼓励,因为他们表面看起来非常不错:独立,不太需要操心照顾,情绪稳定(其实是回避)……这不就是长辈梦寐以求的乖孩子吗?

在成长过程中,回避型所表现出来的疏离往往会被抚育者忽略,或者干脆当成孩子的天性,这样的反馈也会让回避型的回避策略越发稳固。

他们会觉得,我一直以来这样都好好的呀,怎么和你在一起就出问题了?

回避型依恋很难主动察觉到自己的问题。他们习惯了与身边的人保持一定距离,在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逃跑,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看到你不这样做,他们更多会觉得这是你的问题:为什么你要这么黏人?你不能独立一点吗?我不需要依赖你,你就不能也不依赖我吗?

如果你是一个不懂回避型的人,到这一步恐怕你已经快被对方“说服”,或者已经开始灰心了。

你可能会开始怀疑自己,难道真的是我有问题?不如对方独立,不如对方情绪稳定?

嘿,别真的被回避型吓倒了!

回避型依恋看起来冷硬强势,实际上不过是个纸老虎,在他们回避的表象之下是一颗敏感容易受伤的心,“回避”虽说是他们从小发展起来的自救策略,但这种不健全的防御机制也会给他们带来许多痛苦。

回避行为在本质上是一种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也就是移除或摆脱不愉快的机制也会被强化成为一种条件反射,让人们再次做出同样的行为。当回避型启动自己的防御机制,他们可以暂时摆脱眼前不愉快的情绪,就像一个疼痛难忍的人吞下止痛药让痛苦消失,但病灶并没有被真正治愈。

负强化让人上瘾,但它终究帮不了你,只会助长人的怯懦与不安全感,让人更加确信:“我是做不到的,我必须逃跑。”

回避型无法从回避中得到成功的经验与信心,只会让自己的恐惧和焦虑逐渐积累,像一座山一样,越堆越高。

被回避型依恋风格者所否认和压抑的感情并没有凭空消失,而是深深积压在他们的心底,正是这一部分最需要被他们表达出来,被伴侣所看到和理解。

其实,包容的策略并没有错,你的包容之所以无效,是因为包容错了地方。

不要包容他们的逃跑与回避,而应该包容他们的进步与表达。

当对方的退缩和回避行为,比如躲避、冷暴力等等伤害到了你,不要独自一人咽下苦水,你完全可以坦诚地告诉对方你的感受,用一举一动来向对方表示单纯的逃避不可能解决你们之间的问题,你也不会就此放过对方。

而当对方以自己的方式小心翼翼地迈出一步,用笨拙的行为来关心你,表达自身感情时,你的包容就该用在这里,用在去鼓励对方、夸奖对方的尝试,让他感到自己的行为并不羞耻,是被信任和接纳的。

你们还可以把这些进步和包容的有爱瞬间都记录下来,削弱回避型依恋的压抑机制,及时唤醒对方对亲密关系的积极认知。

于回避型依恋而言,最能改变他的其实不是别人的唠叨,而是来自自身的经验。

当现实经历明明白白地向回避型展示一切没有那么可怕,他们不必逃跑也可以解决矛盾,他们是有能力做到的,信心才会逐渐膨胀,在回避型的心中增长。

成年人的依恋类型并非固定不变,在积攒足够的安全型经验后,已有的依恋模式可以被新的经验覆盖,让回避型逐渐向安全型靠近。

与回避型的婚姻未必注定以悲剧收场,婚姻的状态最终成为什么样子,还是取决于你们的努力,以及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确。

举报/反馈

陈曼心理

5.2万获赞 1.5万粉丝
专业解答婚恋心理问题,教你如何理性去爱!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