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等教育领域,考研已经成为继高考之后又一个决定人生命运的关键考试,考研热成为了许多学者较为关注的现象。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达到近10年之最,为474万人,较去年增长了17万人。

在严峻的考研形势下,部分学生会经历考研失败。以往调查发现大学生考研失败后,会经受就业、经济、学习和人际等多方面压力,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就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基于此,研究将聚焦考研群体,关注大学生如何应对考研失败。

一、酸葡萄效应

酸葡萄效应的定义

酸葡萄效应源于《伊索寓言》中一个关于狐狸和葡萄的故事:

一只饥饿的狐狸外出觅食,突然看见棚架上挂着一串串成熟的黑葡萄,它垂涎欲滴使出浑身解数想要摘到葡萄,但是徒劳无功。

最后它便转过身去,安慰自己说:这葡萄肯定是酸的,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熟,不吃也罢。这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现象被称为酸葡萄效应。

酸葡萄效应是合理化的一种防御机制,属于个体面对挫折或失败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

当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无法实现时就会产生挫折感。为了解除内心的不安,人们会转变对目标的态度,通过找各种理由来贬低目标物,从而产生酸葡萄效应。

基于此,研究将酸葡萄效应定义为当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无法实现时,会改变对目标的态度,出现贬低目标的现象。

酸葡萄效应的表现

酸葡萄效应涉及个体未达到目标后对其态度的转变。态度ABC模型认为,态度包含情绪、行为倾向和认知三种成分。

其中情绪指个体的情绪体验,行为倾向指个体的行为意图,认知指个体所持的信念或认识。

基于此,研究也将酸葡萄效应的表现分为认知、情绪和行为倾向三个方面。

如果与失败前相比,个体经历失败后在认知、情绪和行为倾向上的表现出现下降,则表明其产生了酸葡萄效应。

认知表现

在认知方面,酸葡萄效应表现为个体会降低对无法获得的目标的评价。例如,Cook和Attaria以400名《纽约时报》的读者为被试,要求其在不同时间点对该杂志网站的价值进行评价。

结果发现,当原本免费的网站资源变成付费使用时,人们对该网站的评价会出现下降。

Vinckier等通过自由选择任务,要求被试在两个价值相同的物品中进行二选一。结果发现,当个体做出选择后,会从主观上降低未获得物品的吸引力。

Cartwright以35名大学生为被试,通过设置错误反馈任务,要求被试在失败前、后对该任务进行吸引力评价,结果发现,被试失败后对该任务的吸引力评价出现了下降。

Smyth等要求失恋者在恋爱关系结束后,对恋爱时的关系质量以及情侣契合度进行回溯评价。结果发现,与恋爱时相比,情侣分手后的评价得分会明显下降,即出现回顾性偏差。

在政治选举领域中,当民众支持的候选者落选后时,个体会降低对该候选人的评价。

此外,Abe通过对日本贫困地区的儿童进行调查发现,当儿童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而无法获得某件生活必需品时,会表示自己根本不想要这件物品。

情绪表现

在情绪方面,酸葡萄效应表现为个体会降低目标的情绪价值。经典效用理论提出,任何行为或结果的价值量都可以由其所带来的快乐或痛苦的总量来表示。

Emmons开发了一项评估目标价值的量表,其中包括个体对目标获得的快乐预期以及未获得目标的悲伤预期。

如果个体预测目标达成时,自己将产生强烈的快乐情绪,则表明该目标具有很高的情绪价值。

反之如果个体预测目标未达成时,自己将不会感到悲伤,则表明该目标的情绪价值较低。

此外,Sjåstad等通过要求被试报告任务成功时的幸福感预期以考察个体的酸葡萄效应。

该研究以美国和挪威的成年人为被试,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要求他们完成两轮直觉智力测试,在第一轮测试中,一组被试获得成功,另一组被试获得失败。

测试结束后要求被试预测如果下次任务获得成功,其积极情绪的强烈程度;在第二轮测试中,所有被试均获得成功,并要求其报告此时的情绪强度。

结果发现:失败组被试在第一轮测试失败后的幸福感预期低于其成功时真实的幸福感。

表明在第一轮测试失败后,个体低估了未来目标达成所带来的积极情绪体验,产生了酸葡萄效应。

行为倾向表现

在行为倾向方面,酸葡萄效应表现为个体失败后会降低继续行动的动机强度。

个体的行为偏好会受到外在环境的限制,当外在环境中行动者可得选项的范围缩小后,个体往往会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正如《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当它意识到自己无法吃到葡萄时,便安慰自己根本不想吃葡萄,然后灰溜溜地离开。

Whitehead和Corbin以105名中学生为被试,将其分为三组。

其中一组被试在体能测试中获得积极反馈,一组被试获得消极反馈,剩余一组被试则没有获得反馈,结果发现,获得消极反馈的被试会降低自己的内在动机水平。

Tykocinski等提出了不作为惯性现象,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当个体在某一领域错失了一个较好的机会时,很可能会降低其后续采取行动的可能性。

Abdulla和Woods以118名女中学生为被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被试需要在所学科目中选择一个自己非常擅长的领域,另一组被试则需要选择一个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

之后要求两组被试报告自己未来在所选领域取得进步的可能性以及为取得进步所做的学习承诺。

结果发现,相比于学业顺利组,学业受挫组的被试认为自己未来取得进步的可能性较低,从而使得个体不愿再继续付出努力。

酸葡萄效应的理论观点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Festinger提出的一项关于态度改变的理论。

Festinger认为认知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一个人所有的关于自己或者他人行为的知识、观点和信念。

认知失调的基本原理是个体具有一种保持一致或平衡的倾向。

当个体觉察到自己的各种态度之间或者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时,会产生一种不愉快的内部状态,即出现认知失调。

这种感受会使人形成一种压力,迫使个体想方设法去减轻或解除不协调状态,从而使认知达到平衡协调。

个体减少或消除失调感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①改变外部环境;②改变个体的行为;③改变个体已有的态度。其中,改变态度是个体常用的减少认知失调的一种方式。

个体态度改变的可能性及程度往往受到认知失调程度的影响。

一般而言,较大程度的认知失调会导致个体态度发生更大的改变。

但是随着失调程度的增大,个体通过改变态度的方式来减少失调也会变得更加困难,在失调程度过大的情况下,个体态度的变化反而会随着失调程度的增大而减少。

酸葡萄效应的作用

积极作用

酸葡萄效应能够帮助个体缓解消极情绪,避免抑郁症状的产生。

Gilbert等提出个体自身存在心理免疫系统,它是由一系列防御机制组成的心理保护系统,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功能,能够帮助个体为失败找到合理的借口,避免过度的忧伤或病态心理。

郑希付认为当内外刺激的作用使人们产生紧张和焦虑时,个体心理的免疫系统便开始启动。

个体可以通过贬低目标的方式来降低我们内心的欲望,从而达到避免精神痛苦,降低认知失调的目的。

酸葡萄效应有助于个体维护自我价值感。自我价值感涉及个体对自我的认知与评价。

个体在成就情境中,最主要的动力就是通过自身努力换来令人满意的结果,满足对自我价值的认可。

然而当努力并没有换来理想的结果时,个体则会产生自我威胁感,自我价值无法得到满足和认可。

此时,人们可以通过贬低目标,即得不到是因为该目标不值得追求,与个人能力无关,以此进行事后辩解,从而达到保护自我价值的目的。

消极作用

酸葡萄效应对个体也存在消极作用。

首先,酸葡萄效应虽然可以帮助失败者缓解焦虑、失落等负性情绪,但同时也容易使失败的个体将自己置于受害者的处境之中,延伸出怨恨的复杂情感。

其次,酸葡萄效应会破坏个体的自主性,无法帮助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颜刚威认为酸葡萄效应是个体基于自身不易接受的情绪,在潜意识当中运用一些亳无根据的道理试图辩解。

运用酸葡萄效应虽能短暂解除痛苦与不安,但这种应对方式只不过是一种自我欺骗,现实存在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

最后,酸葡萄效应会阻碍自我批评和同伴批评,导致自负,这种良好的自我感觉破坏了个体从失败中习得经验与教训的兴趣,导致个体无法自我反思,及时纠正错误。

二、大学生考研失败后酸葡萄效应的产生

与考研前相比,大学生经历考研失败后在认知、情绪和行为倾向方面的评分均出现了下降。

在认知上,个体降低了对目标院校的评价;在情绪上,个体降低了下次成功考上该目标院校的幸福感;在行为倾向上,个体降低了下次报考该目标院校的动机强度。

可见,大学生经历考研失败后会改变对目标院校的态度,产生酸葡萄效应。

酸葡萄效应作为一种应对方式,是由情感驱动所引起的,失败后对目标进行贬低的策略。

该效应的产生可以根据认知失调理论来解释,该理论认为个体通常对自己有一个合理且积极的自我概念。

即认为自己是有能力的,而失败的经历往往会使其积极的自我观念受到挑战,产生能力威胁。

当个体所持有的这两种观念出现冲突时,就会产生认知失调。这种失调感会使人们处于一种不适的心理驱动状态,驱使其消除失调。

此时,个体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态度,以减少不协调的成分。

因此,大学生在经历考研失败后,通过贬低目标院校以维护积极的自我形象,缓解认知失调,从而表现出了酸葡萄效应。

目前关于酸葡萄效应的分类并不统一,多数研究者将其视为一种混合型或中间型的应对方式,需要谨慎使用。

研究提示在面对重大的学业失败时,适当使用该策略有利于个体减少认知失调,适应现状。

三、研究结果的教育启示

加强对考研失败大学生群体的关注与教育

研究发现大学生在经历考研失败后会产生酸葡萄效应。

酸葡萄效应作为个体面对失败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可以帮助个体缓解心理压力,维护自我形象。

但是这种防御作用是有限的,长期频繁使用会阻碍人们从失败中习得经验教训,不利于问题解决。

因此在考研结束后,学校应对考研失败大学生加以关注:

学校可以针对考研失败学生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咨询热线,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

必要时采用一定的心理干预技术,帮助其正确分析考研失败的原因,理性应对其所面临的失败事件。

学校可以通过对考研失败学生进行走访调查、心理辅导、就业指导与推荐、复习备考等多种渠道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为考研失败学生尽可能地提供帮助。

举报/反馈

探微心理

15.8万获赞 1.5万粉丝
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