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为人,没有友谊是不可想象的。但是,正因为它重要而又普及,势必出现不同的等级,不同的逻辑,不同的结果。其间,又隐伏着大量沼泽和陷阱。数千年来,人们因友谊而快乐,因友谊而安适,又因友谊而痛苦,因友谊而悔恨。因此,友谊,实在是人生的一大难题。我们不妨先从友谊的等级说起。

一、至谊。

一位地位很高的人,独自在江边弹琴,却被一个打柴的樵夫完全听懂,他们就成了朋友。一年后弹琴者再到那个地方寻樵夫,却听说樵夫已死。他悲痛地寻到山间坟墓,把那张琴摔碎在墓碑上。

于是,“高山流水”成了千古至谊的代称。有了这个代称,中国人心中的千古至谊,也就与山水呼应,由山水作证,如山水永恒了。

二、常谊。

千古至谊虽不可得,我们却不缺少友谊。在日常生活中,天天有一些熟悉的名字、亲切的面容、具体的帮助、轻松的诉说。这就是日常之谊,故称之为“常谊”。

常谊的好处,是实用。随叫随到,随取随放;不必恭请,不必重谢;大事小事,都在身旁。相比之下,前面所说的至情至谊、高山流水,远在天边,呼叫不到。一旦呼叫来了,也未必管用。

这种友谊的起点,一般都不会深刻,多数是一些小事。往往是,不经意地帮助了他人,或被他人帮助。

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难拥有很多朋友。只要有心,就能轻松地建立友谊。一旦建立,不必辛勤浇灌,也能自然生长。这是人类向善、求群的本性决定的,非常自然。

据我观察,那些孤寂傲世的人,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他们大多是在友谊上频遭冷遇、几次碰壁,也就以冷对冷,以壁对壁,使自己变成了一道“冷壁”。

三、甘谊。

世间除了高雅的至谊、广阔的常谊之外,还有一种友谊,既不高,也不广,却有点甜,有点黏,有点稠。借用庄子的说法,可称之为“甘谊”。处于“甘谊”之中的朋友,既可以称之为“蜜友”,也可以称之为“密友”。两个差不多的字,道出了其间的特性。

这种朋友常常遇到几个陷阱。(一)体己的陷阱。(二)功用的陷阱。(三)暗箱的陷阱。最兴奋的相晤,总是昔日敌手;最愤恨的切割,总是早年好友。

余老师珠玉在前,小编瓦砾在后,狗尾续貂几句。

人都是需要朋友的。虽然说“狮子总是独来独往,牛羊才要成群结队”,但是我们毕竟是人,既不是狮子,也不是牛羊。人与动物的区别不大,但是需要友谊,显然应该是其中之一。

余老师说,友谊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高山流水的千古高谊。这种友谊,跨越了阶层,超越了身份,是纯粹的“知音”,是精神上的交往,最需要机缘。这种友谊必备一个条件,就是地位卑下者深通音律,而且这种“深通”恰恰和地位高贵者同频感应。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友谊,虽然几率很小。这种友谊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持续性。两个身份迥异的人是不能长久保持这种“知音”状态的,他们的友谊必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其他因素影响而异化,而庸俗化,而“泯然众人”化。

第二,你来我往的常谊。余老师说,常谊的最大特点,就是“互帮互助”。你出茶,我出水,咱俩坐在一起,喝喝茶,唠唠嗑,这就是友谊,这就是朋友。你出茶,我不出水,咱俩坐在一起,唠的口干舌燥,从此友尽,没有下回。所以常谊的特征,就是“对等”,身份对等,身价对等,知识对等,你有初一,我有十五。

余老师说,其实我们结交最多的,就是这种常谊的朋友。没事的时候聚在一起吃吃喝喝,有事的时候可以互相帮忙伸援。当然,这种友谊,就是典型的“酒肉朋友”,你不必对自己的付出抱太大希望,得到回报固然很好,得不到回报也不必在意。当然,你也不会对别人的付出回报多少,大家处在什么程度,都是心知肚明的事。

第三,甘谊。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的“甘”。甘就是甜,甜到发腻的甜,甜到齁嗓子的甜。这种友谊是一柄双刃剑,好的时候的确好,关键时候真的上,不分你我,难分彼此,但是一旦不好了,破坏性也是极大的。交过“蜜友”的都知道。

以上内容,出自余老师的《君子之道》。

贾平凹评价余秋雨:蹈大方,出新裁。

大方就是不小气。寻章摘句,唯务雕虫,这是小人儒。以余秋雨的学力,他完全可以写出一些学院派考据文章,旁征博引,晦涩艰深,除了极少数靠研究这些东西吃饭的专业人士,一般人根本看不懂或者没有兴趣看。余秋雨跳出桎梏,“大而化之”,是名副其实的“大儒”。

出新裁便是不走寻常路。好多搞学问的一辈子蜗在书斋里,青春作赋,皓首群经,从书里来,到书里去,翻来覆去,弄不出新东西。余秋雨勇敢走出了书斋,走遍中华大地,走向世界各地,弄出了独属于自己的一套“文化”。

这套余秋雨散文集介绍给大家,喜欢的朋友可以买一本看看,点击下方链接即可直接购买。

举报/反馈

唐风宋月

31.1万获赞 4.8万粉丝
我是一个徜徉在历史沙滩上捡贝壳的孩子。
影视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