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乌镇的色彩
文/刘笑宇
乌,是一种玄色。玄色,即黑色。乌镇原名乌墩,“以其地脉坟起高于四旷也”。距今有7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那么,现代人穿越,就有了一个独特的时空。
“落花流水人家近,鸿雁凫瑽飞阵阵。一双石塔立东西,舟子传言是乌镇”。乌镇的水乡特色、人文故事,早就被历朝历代的迁客骚人描述得如诗如画,淋漓尽致。流连平平仄仄的青石板街道,穿梭层层叠叠的水乡民居,感受这里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色彩变幻,我觉得,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是多么不容易,又是多么幸运。
古时的乌镇,乌青是一种沉稳的底色。
色彩文化是华夏文化最突出的部分。乌镇之乌,自有来由。乌黑的屋瓦,乌旧的板壁,还有乌篷船、乌黛的流水、青青的杨柳。爱屋及乌,乌镇的乌,或许是《易经》中的玄鸟的翅膀,伏在黛青的车溪之上,它的流年,在清幽和沉静之中,相生相克:或悲凉、或红火、或绰约。中国以色彩命名的地方并不多,素来有白银、黑河、黄冈等。以色彩来命名乡镇,看来只有乌镇和青镇了。
穿着古装,让我们一路前行。走进新石器时代,乌镇的先民们筑水而居,似乎可以听见捣衣的咄咄声;走进春秋时期,可以窥视吴国军队“乌戍”在此练兵的雄姿。随着车溪走过秦朝,可见乌墩、青墩东西布局的古朴水乡;飘在车溪的乌篷船经过唐宋,乌墩镇和青墩镇青砖灰瓦、有模有样。当乌镇、青镇合二为一时,时代越千年,色彩斑驳、沧海桑田。也许,你可以回到大唐,可以一见武艺高强,英勇无比,能征善战的乌赞将军和他的青龙驹。
三十年代的乌镇,青黛是一种悲怆的剪影。
绝版的古镇,人称“最后的枕水人家”。一条河穿街而过,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青石街、石拱桥等,白墙黛瓦,独具江南韵味。乌镇其特别之处,就是“水阁”。空架河水之上,宛若架在水中,下部用木柱或石柱打入河床,上架大梁,构建房屋,这阁楼就灵动起来。文学巨匠茅盾曾在《大地山河》中这样描述故乡的水阁:“……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
没有茅盾的乌镇,似乎缺乏了文化的瑰丽色彩。在白墙黛瓦的茅盾故居,在茅盾的雕像前,不禁浮想联翩:30年代的一个清早,乌云挂在天空,枕水的乌镇在摇橹声中醒来,水色天光开始灵动。但是,人心开始紧缩。此刻,林太太一秒接着一秒打嗝,茅盾作别了林老板、林太太、林小姐和寿生,跌跌撞撞从《林家铺子》出来,他清楚,这个铺子已经奄奄一息,这个世道难以安身立命。“规规矩矩的人活不了命”,茅盾养的《春蚕》吐出的丝无人问津;《秋收》了,农民在饥饿中抢粮;到《残冬》,农民生计完全绝望,官逼民反不得不反。在茅盾的小说里,江南水乡,是一幅悲怆的剪影。
乌与白相对,白,在中国人心目中,白是一种冰清玉洁的颜色。乌镇素有“一观二塔九寺十三庵”之说,一观是指东栅的修真观,二塔中的其中之一就是白莲塔寺。到乌镇,不去白莲塔,似乎少了散淡和禅意。
白莲塔原称金莲塔院,后称白莲塔寺,建于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原位于乌镇十景塘的北面、天井巷西面,当地老百姓都喜欢称呼它为西宝塔,这是由于它与东栅的寿圣塔遥相呼应,故在乌镇有东西宝塔之说。2005年,白莲塔在西栅大运河畔环河岛得以原样易地复建。
白莲塔并不是白色的塔,取白莲花之意。在佛教中,莲花其实已升华为天上之花。佛家在百花齐放中独出莲花座,意味荷花云锦可观,香远益清,柔软素净,坐其上可展神力。
这座砖木混合结构的阁式塔,外观呈梭状,高有七级,塔高51.75米,为乌镇最高建筑。整个塔体由第一层起向内逐渐收拢,登高远眺,运河波光粼粼,乌镇鳞次栉比,水色天光,尽收眼底。华灯初上,塔身被灯光照耀,通体剔透,珠光宝气。塔下有八角形的升莲广场,广场中有放生池,东侧河岸边有一条石舫。从运河坐船来乌镇,远远的望见白莲塔雄伟的身姿,就知道乌镇到了。
雨后的乌镇是天青色的。
天青色,这“雨过天青”的颜色,不知道难倒过多少工匠。传说当时匠人都选择在阴雨天烧制天青釉,这是因为天青釉需要较高的湿度,而古人无法掌控环境,无法制造烟雨天气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所以只能等空气湿度大的烟雨天才能烧制成。另一种解释认为,天青色必须是雨过日出时天空的颜色,古人为了参照颜色是否精准,每次烧窑只能等待天降大雨,在雨过之后再将烧好的瓷品,同天空对比。你看,雨水从桥洞垂下,就是一道珍珠幕帘;河中溅起水花,述说似水流年。“天青色在等烟雨”,谁在等你?这里没有杭州西湖的绝美,来来往往游人如织;洗尽铅华,乌镇骨子里透着幽静的气质。坐在夕阳下的茶馆里,喝着花茶,尝着姑嫂饼,看着流水,想着心事,好不惬意!是的,乌镇,让每一个来这里寻梦的人,都可以找到心灵的慰藉。
阳光下的乌镇是色彩斑斓的。
瓦背成了玄鸟的双翼,在阳光下闪亮,车溪在桨声里波光粼粼,拱桥倒影天光影影绰绰,阳光照进楼阁打在脸上,令人想起追光的岁月。追光,追的是时代之光。抵达信息时代,乌镇的水流流过富起来的浙江,乌篷船与互联网看似不搭界,但这个古色古香的小镇开始与万花筒般世界互联互通。此时你看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标志,其中叠加所形成的晶格,像不像水乡乌镇中楼阁的窗纹。“互”的上下两笔以书法来表现,赋予标志以空间上的视觉张力感。标志整体形似眼睛,意指会议中见识的拓展。标志的主色调为蓝色,一种互联网惯用的专属颜色。紫、绿、黄、橙、红的加入突显标志的灵动。灰色主要运用于文字部分,使标志拥有经典沉稳的视觉效果。从2014年开始,一年一度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在这里召开,乌镇在与世界对话。同样的江南水乡,不一样的乌镇;乌镇不仅属于中国,乌镇还属于世界。
“青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乌镇无言,其色可观。乌镇沉稳的底色中,是不是有你解不开的情节、抛不掉的相思、忘不了的情缘?
“察颜观色”。从乌镇看桐乡,从古色古香的景致中,从文豪茅盾的春秋笔法中,我们可以管窥桐乡的千年风雅。这种风雅,来自于历史积淀,来自于改革发展,来自于开放包容。2023年,适逢桐乡撤县建市三十周年,时间的标尺,发展的刻度,见证着桐乡又好又快的成长:千亿俱乐部、世界互联网大会、新能源汽车、碧水蓝天凤凰湖……共同富裕、长三角一体化、数字化改革、绿水青山新桐乡……读着这些关键词,是否惊觉这么多意想不到的变化,就发生在桐乡人的身边,也发生在新时代新发展的滚滚浪潮中。
桐乡,古色古香,活色生香!
刘笑宇,湖南永州人。喜文学,爱诗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始,诗文作品计二百万字。诗歌作品散见《诗刊》《诗歌周刊》《特区文学》《边疆文学》《红网》《新湖南》等刊物和相关网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