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丹桂飘香。近日,“国家科技创新 2030 -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复杂版面手写图文识别及理解关键技术研究”先行示范校授牌仪式在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举行,授牌仪式后,与会专家就“AI赋能高品质课堂创新改革”这一议题进行了研讨。
据悉,该项目依托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于2021年由首都师范大学牵头,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中科研究院、联想(北京)有限公司、京易领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几家单位共同参与开展,项目研究人员159人,其中高级职称37人、博士43人。项目课题包括复杂文档图像自适应版面分析、手写图文及公式识别、作文及文科简答题自动评分、理科解题步骤分析评分和抄袭检测、智能阅卷系统集成及应用示范等5个课题,目前均已完成主要研究任务,基本达到了研究目标。
在应用层面,项目组围绕人工智能在多场景、高频次的纸笔试卷和作业的智能批阅场景中的各类技术突破和应用转化,与示范校共同组建了教科研团队,通过与教学场景的深度融合,研发了一体化应用平台,组建命题团队,构建支持个性化学习题库、资源库、试卷库,启动“双减”政策背景下校本作业的研制、诊断与管理研究探索,最终形成了跨场景、低成本、省时间、更精准的可规模化应用的智慧作业综合解决方案。该方案可通过AI智能批改、原卷留痕打印,快速完成作业批改与反馈,已应用于课堂小测、周测、教辅练习、听默写等作业场景。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作为项目先行示范校,于2022年10月开始参与项目研究,并于今年2月开展系统应用示范,截至目前已达到常态化应用。目前,项目参与教师14人。包括初高中阶段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等学科,通过人机协同的模式保障批改结果正确率100%。据悉,该项目的应用平均为教师节省了71%的重复批阅时间。
授牌仪式举行后,北京市东城区教委相关领导、该项目首席科学家及课题骨干、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及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相关专家、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校领导及40余名骨干教师齐聚一堂,开展了一场AI赋能高品质课堂创新改革的成果展示和研究探讨。
研讨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相关领导作AI赋能课堂教学创新改革的报告,提出人工智能时代,数据将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应用数据进行精准教学将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趋势。
北京市一七一中学罗红燕副校长结合学校的办学历史、教学特色,概述了该项目与课堂教学融合应用在课堂提质增效方面取得的成绩。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学室主任陈俊表示,教育信息技术深刻地改变了课堂教学,对信息数据的处理应用能力也已经成为教师的基本素养要求。
最后,与会专家共同表示,此次项目合作,以合作进行课题研究为契机,完成成果转化、达成共识,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务实高效、携手发展。
(本报记者 李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