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贝艺
“双节”假期期间,寻找“旅游搭子”成为不少人充实旅途、扩大社交圈的一种选择,但通过网络结识陌生人的交友方式仍存在一定风险。“旅游找搭子被骗3000元”“寄了300块钱特产对方却玩消失”“被放鸽子又被骗钱”……近日,有关找“旅游搭子”被“坑”的事件层出不穷。“旅游搭子”到底靠不靠谱?存在何种隐患?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旅游计划+自我介绍”
年轻人旅游也找“搭子”
“双节”假期期间,计划出行的年轻人,开始纷纷在社交平台上呼唤“旅游搭子”。“济南出发,自驾游找‘搭子’”“缺搭子!本人A钱快,事儿少”“能拍照,会P图,性格开朗,诚信找搭子”……诸如此类“旅游计划+自我介绍”的交友帖比比皆是。
“寻找国庆自驾搭子!有没有在济南上学国庆不回家的伙伴?目前五缺三。”距假期还有一周,小蒙(化名)已经开始计划着假期出游。“以前多数‘旅游搭子’是在途中认识的。这一次决定体验一把不一样的出游方式。”9月22日,小蒙早早地在社交平台发布了寻找“旅游搭子”的帖子,没过多久就有了回应。很快,9人的出游小队就组织了起来。
默默(化名)趁着国庆假期去了西藏,对于寻找“旅游搭子”,她比较“随缘”。“这次去布达拉宫时遇到了一个伙伴,很聊得来,景点逛完后一起吃了饭,第二天还一起去了扎基寺。后来因为想去的目的地不同,我们就分开了。”默默说,“在林芝的时候,我遇到了另一位伙伴,她也是一个人,未来几天我们包车去了巴松措、纳木错胡。”默默表示,自己计划性比较强,旅行时更愿意随心而行,“所以我的‘搭子’并不固定,多数都是因为行程重合而有了短暂的交集。”
“找一个合适的‘旅游搭子’并没有那么容易。”由于旅游涵盖食宿、出行、游玩等诸多场景,前期需要进行找攻略、做计划、订酒店门票等复杂而琐碎的事务,这就比较考验“旅游搭子”在性格、爱好、消费理念等方面是否契合。
“体验感总体来说不错,但还是因为钱的事出现了一些小插曲。”今年国庆这趟旅程下来,小蒙感觉还是在旅途中认识的“搭子”比较合得来,“旅途中的‘搭子’,都是当面交流后,觉得合适才会继续在一起玩。旅游前未曾谋面的人,组合在一起就很容易出现矛盾。”
专家:
网络上信息真实性有待考证
选择“旅游搭子”需理性
近年来,“找搭子”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社交方式。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曾对1335名受访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72.6%的受访青年表示自己生活里有“搭子”。现如今,“找搭子”已逐渐渗透到出游领域,上述调查数据显示,拥有“旅游搭子”的青年比例占到了37.7%。
受访者供图
与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同游,为何会如此受年轻人青睐?“相比于‘一人游’,找个‘搭子’结伴而行,既能分担旅行成本,又能分享旅途的快乐,获得情绪价值。”提及寻找“旅游搭子”的原因,小蒙解释说。
默默觉得,找搭子能让自己看到更多不同的生活方式,接触到更多不同的领域,“不知道会遇见什么样的人,感觉像开盲盒一样。”由此,“旅游搭子”还为出游增添了不少趣味性与新鲜感。
“寻找‘旅游搭子’展现了当下年轻人追求趣味的一种社会风尚,以及探索更丰富社会生活的尝试。”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山东大学文化和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王晨光称,如穷游、“特种兵”式旅行,都反映出年轻人群体的特殊性,“找‘搭子’旅游也属于其中一种。”王晨光说。
但不可忽视的是,通过互联网结识陌生人的不确定性,也注定了“旅游搭子”隐藏着盲盒变“潘多拉魔盒”的风险,现实当中不乏披着“旅游搭子”外衣,暗地里干着违法勾当的案例。据此前报道,今年9月,重庆一游客就在某社交平台发帖,称自己因轻信“旅游搭子”可以帮忙预订酒店房间,损失了3000元定金;近日“某社交平台旅游搭子被指涉黄”的新闻同样引发公众关注,有些别有所图的人将“旅游搭子”做成了涉黄生意。
“旅游本身就具有社交属性,无论何种出游方式,首要的原则是保证安全。”王晨光提醒,年轻人在选择“旅游搭子”时要理性思考,注意信息对称,“互联网是个虚拟世界,各类信息五花八门,真实性均有待考证。因此一定要注意甄别,保护好个人生命财产安全。”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举报/反馈

齐鲁壹点

4159万获赞 231.6万粉丝
初心不忘,一纸风行齐鲁;智趋未来,用心连接用户
齐鲁晚报旗下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