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类无人机在近年来的局部战争中屡屡出奇制胜。面对严峻的空防形势,反无人机作战的理论研究、技术攻关、武器试验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就反无人机系统建设与发展趋势,军事观察员曹卫东进行解读。
反无人机三大手段
无人机凭借作战效费比高、伤亡风险低、突防能力强等特点,近些年频繁亮相于贝卡谷地空战、“春天之盾”行动、纳卡冲突、俄乌冲突等多场局部战争中,逐步从战场配角演变为主战力量之一。随着无人机大量装备及广泛应用于战争,各种反无人机的技术手段也应运而生。
曹卫东:
反无人机手段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伪装欺骗类,比如在俄乌战场上,乌克兰就做了大量的假飞机、假坦克车、假装甲车等模型,以假乱真来迷惑对方。
二是硬打击摧毁类,比如说用导弹或者火炮去打掉无人机,但这是高射炮打蚊子——得不偿失,成本太高。另外,用激光或者高功率微波摧毁无人机的内部电器元件也是一种硬摧毁方式。
三是软杀伤干扰类,比如说切断无人机信号,还可以用声波干扰无人机用于保持飞行稳定的陀螺仪等。
美俄反无人机博弈
资料图:俄罗斯反无人机电磁干扰枪“Stupor”(来源:环球网)
今年6月,美国联合反小型无人机系统办公室对“墨菲斯”高功率微波武器系统进行测试,评估无人机挂载该系统在4千米范围内打击自杀式无人机的能力。今年8月,俄罗斯在训练场成功测试了一种激光武器,可以“通过烧穿空气动力面或者烧毁机身和机载设备”,实现对无人机的物理消灭。美国和俄罗斯在反无人机系统的实际研发和打击效果方面,哪方更胜一筹?
曹卫东:
在激光武器和高功率的微波武器方面,显然美国是占优的。美国最早是想用激光和微波武器来打击有人飞机等,所以就要求设备的能量非常大,体量也会比较大,可以放在大型军舰上,比如说美国“庞塞”号船坞登陆舰。俄罗斯打击无人机使用软杀伤的方式更多一些,硬杀伤主要是用小口径火炮打击无人机。武器级的激光和微波设备造价很高,将其批量化生产装备到部队需要大量的经费,俄罗斯难以支付。
与使用激光、微波武器直接打击相比,电磁干扰这种软杀伤方式在应对小型无人机方面更具优势。近年来,俄军在战场上曾使用单兵电磁干扰枪与其他武器相配合,击落多架敌方的多旋翼无人机。英国的AUDS反无人机系统号称是世界上首个集“探测、跟踪、干扰”于一身的反无人机系统,可迫使无人机降落甚至接管其控制权,整个过程仅需15秒左右。电磁干扰是不是所有反无人机手段中效费比最高的?
曹卫东:
无线电的频谱很多,使用电磁干扰方式的反无人机系统通常要在非常快的时间里找到这架无人机和操纵人员通信的频率是多少,然后释放出一个更强大的假信号给无人机。在战场上,能使用这种软杀伤方式固然好,但是在前线没有这种条件时就只能采用枪炮等硬杀伤了。不过像莫斯科这样的城市在防无人机方面是有死角的,打到空中的炮弹不能大于85度角,否则炮弹是要掉下来落到自己头上的,因而更多使用软杀伤的方式。
无人机突袭为何能屡屡得手
资料图:MQ-9“死神”无人机(来源:环球时报)
现在反无人机系统的发展已经引起各国的足够重视,无论从专业技术、武器性能还是作战方式上都有了一定进步。但是在实际作战中,无人机偷袭为什么依然屡屡得手,像大家比较熟悉的,此前伊朗高级将领苏莱曼尼遭无人机暗杀,如今莫斯科频遭无人机偷袭等,那么进行反无人机作战的难点是什么?
曹卫东:
第一,无人机并非全都是飞行高度低、速度慢、体量小。在现实发展中也有比较大的无人机,比如说美国的“全球鹰”无人机,还有一些无人机速度很快,甚至可以达到超音速。第二,有人机要做到隐身必须使用特殊的复合材料,以及气动布局设计等,但有些无人机干脆用塑料或者木头制成,这些材料在雷达上基本没有回波,等肉眼发现时已经飞到头顶上空了。第三,一次性的无人机成本比较低,用导弹去打无人机是耗费不起的。
反无人机发展方向
资料图:美国规划了“蜂群”无人机项目(来源:环球网)
各国在反无人机发展方面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比如美国更加注重智能化、微型化,俄罗斯则“软硬”兼施,即硬摧毁与软杀伤相结合。未来反无人机系统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曹卫东:
美国反无人机系统建设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有专门的反无人机部队,配备在陆军。二是反无人机设备基本上是车载的,而且能够和打有人机相结合。在当下的俄乌战场上,北约提供给乌克兰各类无人机,数量众多、型号不一,迫使俄罗斯软硬杀伤都用上。
由美俄反无人机系统建设情况来分析,未来无人机的发展主要是强调突防性和蜂群式,所以反无人机作战会优先采用断链,也就是切断信号的方式。不过,使用无人机一方可能也会采取预装程序的方式,来保护其在航行过程中通信的频率不被破坏。
举报/反馈

北京日报客户端

7772万获赞 548万粉丝
爱北京、关注北京、读北京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