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秋佳节,香港市民除了吃月饼、赏花灯,还有观看舞火龙的传统习俗。至今香港仍保持舞火龙传统的一是港岛的大坑,另一是薄扶林村,两个地方的坊众会不约而同在中秋节前后舞火龙。当中,大坑舞火龙迄今已有140多年历史,并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2年,香港建立大坑火龙文化馆,成为香港首个历史建筑活化与非遗项目相结合的展馆。图为香港大坑复办舞火龙盛会,吸引大批市民及游客前来参与。中新网记者 李志华 摄
大坑火龙文化馆理事会理事长、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林筱鲁介绍,舞火龙的习俗来源于一个传说:相传百年前大坑区曾暴发一场瘟疫。彼时,居民为驱赶灾害病痛,就在中秋佳节期间以珍珠草织成长龙,在龙身上插满线香,一边燃放鞭炮,一边舞动火龙,三天三夜后,灾祸绝迹。自此,这项活动成为香港延续至今的一项重要传统习俗。每年用藤枝新扎的火龙,由龙头、龙尾及31节龙身屈成,龙身下接竹竿,再用铁线于藤架及绳缆上扎上一层厚厚的珍珠草,以便在其身上插紧45厘米的1.2万根长寿线香,并巡游在浣纱街、铜锣湾道等一带。图为大坑火龙文化馆理事会理事长、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林筱鲁与大坑火龙文化馆中展示的火龙展品。中新网记者 李志华 摄
薄扶林村舞火龙历史悠久,与大坑舞火龙同样驰名香江,于2017年被列入首批《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图为香港大坑复办舞火龙盛会,坊众烧香准备为火龙插上香枝。中新网记者 李志华 摄
薄扶林村的火龙则以禾草扎作而成,全长30米,并由村中年轻村民担任的舞火龙坊众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及十五日,邀请现场的市民及游客合力在火龙上插满香枝,在锣鼓声中,火龙巡游薄扶林村一带,并逐家逐户为居民祈福。图为香港大坑复办舞火龙盛会,吸引大批市民及游客前来参与。中新网记者 李志华 摄
今年香港复办舞火龙这项传统习俗,大坑及薄扶林村坊众相继舞动熠熠生辉的火龙,穿梭于大街小巷,锣鼓喧天,吸引市民及游客到来参与盛会,热闹非凡。位于湾仔利东街也有别开生面的LED火龙表演,团队在五彩缤纷的传统灯笼下舞动LED火龙,更显亮丽,这是结合传统、艺术与科技的发展。图为香港大坑复办舞火龙盛会热闹非凡。中新网记者 李志华 摄
“火龙”飞起,舞动百年。舞火龙的习俗始于祈福,当“火龙”再度在黑夜里被点亮、被舞动时,其中蕴含的,不仅是香港市民对传统的传承与守护,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图为香港大坑复办舞火龙盛会充满动感。中新网记者 李志华 摄
图为香港薄扶林村复办舞火龙盛会,坊众与市民及游客合力为火龙插上香枝,一起体验传统文化乐趣。中新网记者 李志华 摄
图为香港薄扶林村复办舞火龙盛会,坊众舞动火龙于薄扶林村内逐家逐户为居民祈福。中新网记者 李志华 摄
图为香港薄扶林村坊众舞起火龙于马路上“起舞”。中新网记者 李志华 摄
图为香港薄扶林村舞火龙盛会与往来的巴士。中新网记者 李志华 摄
图为香港湾仔利东街的舞LED火龙表演。中新网记者 李志华 摄
图为香港湾仔利东街的舞LED火龙表演。中新网记者 李志华 摄
举报/反馈

中国新闻网

4089万获赞 644.4万粉丝
中国新闻网(简称中新网)由中国新闻社主办
北京中新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