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大的愿望莫过于无忧无虑地活着。但弗洛伊德偏偏告诉我们:按人的心灵结构来说必然会有焦虑,不焦虑才是反常的。所以人的焦虑不是来自焦虑本身,而是我们错误地期望自己没有焦虑。这说法你能接受吗?

弗洛伊德的“三个我”

根据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经典《自我与本我》,人的心理模式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

这就是精神分析流派重要的“心灵模式三分法”。

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的关系可以用一幅著名的图画来说明。一辆载着乘客的马车:最前面套着缰绳的马匹是本我,中间是驾车的骑手是自我,后面车厢里是指手画脚的乘客是超我

在这个模型中,本我是本能的驱动力,遵行人原始的愉悦原则与涅槃原则;自我执行具体控制,努力用现实原则来取代愉悦原则;超我进行道德指导,它遵行的是超越的道德原则。

三个我中的本我是三者中最古老也是最根深蒂固的部分,其他结构都是由本我分化而来的。

本我具有盲目的渴望和“兽性”的特征。既追求快乐至上,同时也具有死亡倾向(如攻击他人、自我惩罚等)。可以说是三个“我”中最直接直接、任性的。

自我是理性的代表,位于三者中间。它负责协调本我与超我,做最后的决定和实施。

我们所谓“人性”的外显部分就是自我。自我其实是本我的一个特殊区域,也是本我的外部世界和信息通道。当本我深陷于无意识里时自我正是本我附有感知的特别部分,它处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好像一个独立的特区。。

而超我又是从自我分化出来的, 它包含了自我理想和道德禁忌,接近于“神性”,它站在道德制高点约束自我和本我,要求完美。自我就像长大的孩子被强制听从父母,服从于超我的绝对命令。

不难想象,当一件事发生时我们这个生命体内,我们会同时听到三种声音。本我像个孩子冲动地说:“我就要这么做!”,自我扮演成人理智地说:“我可以这么做,我不可以那么做。”超我代表权威说:“我应该这么做!”

那么作为最后的执行者,自我就是矛盾的焦点。看似决定权在它这里,可是它哪个都不能得罪。它想驾驭本我,但力量却不如对方,相信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能体会到。它想达到超我的要求,又没法脱离现实的泥沼。

人(也就是自我)面对的压力主要是这三方面:来自外部世界的压力、本我力比多(弗洛伊德对性欲力量的代名词)的要求和超我的严厉管教;

同时我们也喜提三种焦虑:需要逃避危险的焦虑 调解本我与世界冲突的焦虑,既要服从世界、又要从世界获得满足的焦虑。

现在你是不是有点明白为什么说人焦虑才是正常的,无忧无虑反倒不正常了?唉,谁让我们有那么多分身呢。

但是话说回来,人的高级也在于这个复杂的心灵结构。不然我们也不会有那么丰富的情感和体验了。

无意识和神经症的关系

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实质就是一种旨在帮助自我逐渐征服本我的工具。虽然在此过程中各种短期轻微情绪是正常的,但严重失衡的人格及内心冲突,就会形成神经症,诸如负罪情绪、忧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等,影响我们的生活,乃至引起生存危机。

精神分析非常强调”无意识”,使之成了一个重要的专业术语。看到无意识对人心理变化起到的巨大作用,是精神分析的基本前提。

如果说生命体的“我”是一座冰山,那么它不被显露的部分就沉浸在无意识的深海之中。无意识是心理结构的最底层,无法直接感知,却富含被压抑的愿望和情感,创伤和欲望。

无意识不代表不存在,你看不到它,它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你,这种影响反过来可以使它变成能被意识到的思想。

所以我们经常发现有些人“”怎么好好地就得了抑郁症、焦虑症,甚至突然自S了呢?”或者“为什么越是善良的人越容易有心理问题呢”?

那都是因为有些问题和情绪没有得到妥善地解决和对待就被我们压抑到了心灵深处,到了无意识的海底。但它们始终存在并被积累着,有朝一日它们的影响在有意识的层面“火山爆发”了。

并且心灵有这样一个规律:“一个人越是限制他对外部的攻击性,其自我理想就变得越严格,越有攻击性,越倾向于攻击他的自我。” 说白了就是你越对外忍受,那么对自己的伤害越大。过分的“善良”结果就导致了抑郁症、焦虑症等神经症。

同时,根据“精分”理论,人有“生本能”与“死本能”两种本能。

对于自我来说,生命的同义词就是被爱,是被超我(这个道德审判者)所爱。一旦它感觉被超我憎恨和迫害,而不是被爱,被所有的保护力量抛弃时就会选择死去。

所以人选择死亡的最终原因是失去来自自己本身的爱,而不是外界的。

这点我深有同感,王尔德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原来这牵涉的不仅是浪漫,更是生死攸关的问题!

这么看来我们也不应该一直对自己过于苛刻和压抑,这都是人体为了保护自己采取的“权宜之计”,为了能够活下去呀。

弗洛伊德与其失败的理性生活

读了这本经典深奥的心理学书籍,你有没有这样的猜想:作为深谙人类心灵结构的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一定能依靠精神分析过着能够完美掌控自己意志的和谐精神生活。

事实并非如此。

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的思想家之一,32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提名者的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在专业领域有着过人的天赋与执着,也非常勇敢和严谨。在被嘲笑和孤立后,依然坚韧地在心理学未知领域持续深耕。

他的这本《自我与本我》为新的自我心理学奠定了基础,也拯救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内在意志。将内在的生活中心再次具象化,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自己。他在捕捉人类心灵活动的同时,也绘制了人类的心灵地图。

但同时这位大师也是多面而复杂的。

弗洛伊德觉得理性是可以减少人生固有痛苦的唯一一种人性的能力,只有用它才能理解生活的意义。但他自己的生活却依然无法做到表里如一,为理性所约束。

他有一幅令人捉摸不透的面具,时而宽容时而冷漠,时而随性时而严苛。可以说在他身上完全没能体现三个我的平衡统一,这不免太令人失望了。

其实也难怪,弗洛伊德以及各种心理学研究,探索的只是人心灵运作规律的一部分,都只停留在科学的层面。

根据“书中之书”的揭示,人是分为“灵、魂、体”三部分的。体就是身体,魂就是思想,也是现今人类心理学停留的部分。而灵是拔高的与天地造物主相通的部分。

多数人的“灵”都在沉睡没有觉醒,所以受困与魂和体。一旦我们的灵觉醒并连通,那么魂和体就能受训练服从灵。家里主人太多难免分裂、混乱,等到变成只有灵这一个主人当家,恐怕那时人的烦恼才会真正去除。

无论是弗洛伊德的“精分”还是别的众多心理学派,它们都对人类心灵做了很多探索。为解除忧虑提供了很多理论及方法,实践证明也都起到了一定的短期作用。但只有明白“书中之书”的启示,我们才能掐断心理问题产生的本源。这是唯一彻底的拯救之路。

连达尔文都同意他的《物种起源》实质上只是一个猜想,还有很多理论仍然未能被证实,我们对心理学同样也不能照单全收,偏听偏信,你说呢?

顺便说一句,想读这本书务必选李孟潮专家伴读版的,不然根本读不懂。这是来自我这个心理咨询师的忠告。

(作者:磊蕾.心理咨询师 生命感动的践行与传播者,感谢你的支持与关注!)

举报/反馈

小小小小的火苗

2799获赞 531粉丝
用我的文字与你分享每一份平凡的感动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