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是国人健康的“头号杀手”。根据9月举行的第20届中国心脏大会公布的数据,我国部分地区冠心病死亡率在下降,但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
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专家建议从控制高血压、管理日常压力等入手,以防为主、防治并重,给心血管疾病风险减压。
风险减压:加强针对性防治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全国每5例疾病死亡中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胡盛寿呼吁,聚焦“以防为主,防治并重”,进一步加强基础和临床研究,推动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的拐点早日出现。
公益义诊、科普直播、地标亮灯……世界心脏日当天,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和心血管健康联盟组织发起一系列活动,希望向更多人传递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理念。
中国科学院院士、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葛均波表示,有研究发现,控制13个危险因素可预防70%的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管理理念要融入日常生活。
专家通过科普倡导公众重视心脏健康。(心血管健康联盟供图)
控制血压:预防“三高”做在前
专家介绍,在心脏病的致病因素中,“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位居前列。“三高”共存导致心血管发病风险成倍增加,造成1+1+1>3的后果。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孙宁玲表示,相当一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血压控制不良,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应当加大科普力度,提高公众知晓率,同时规范血压测量并合理用药。
对一些风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不仅能够预防或推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而且能够和药物治疗协同作用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复发。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推进“三高”共管,做好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规范化管理,并将其作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的任务。
葛均波表示,我国“三高”患者总量多,应全面倡导“三高”共管,建立起心血管疾病与代谢病共同管理模式和管理意识。
管理压力:良好生活方式打基础
除了“三高”,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动、不健康饮食习惯等,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压力不断攀升,不良的生活方式是目前心血管疾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脏康复中心主任冯雪表示,心脏健康需要良好的生活方式作为基础。
第20届中国心脏大会现场。(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供图)
专家介绍,通过健康饮食、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睡眠和心态,能减轻心脏负担,加上定期体检和健康管理,将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脏康复中心副主任医师杜明昭表示,长期高压力状态会显著增加患高血压、心脏病的风险,压力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心脏病以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发生率。(记者:董瑞丰、彭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