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远县简介

定远县,隶属于安徽省滁州市,位于江淮分水岭北侧、滁州市西北部,东与滁州市南谯区、明光市接壤,西接长丰县、淮南市,北连凤阳县。县域面积3002平方千米,下辖22个乡镇,1个省级开发区和1个国家级农业示范园。2021年末,定远县户籍总人口为979569人。2022年,定远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0.1亿元,财政总收入25.80亿元。

秦汉时境内曾置阴陵、东城二县和曲阳候国,南北朝梁武帝普通五年(公元524年),置定远县,古寓“安定远方”之意,至今有近1500年历史。千百年来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叱咤风云人物,南宋名相董槐、明朝丞相李善长、胡惟庸以及东吴名将鲁肃、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等皆出于此,自古享有“将相故里”和“怀诗、寿字、定文章”之美誉。

定远县地势大致是北高南低。境内地貌类型分为丘陵、波状平原和平原三种。定远古有“境连八邑,衢通九省”之誉,现仍为中国南北要冲。京沪高速铁路、淮南铁路、合新铁路(在建)贯穿境内,京台高速公路,滁新高速、徐明巢高速(在建)横跨境内。定远县是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县,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 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定远县行政区划图

2.目标战略

2.1规划目标

到2035年,与全省全县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淮河流域定远段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更加协调;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加现代化,五个新定远全方位呈现。

2.2 城市性质

南京合肥都市圈重要战略支点;长三角地区重要新型化工基地;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先锋;宜居宜业魅力公园绿城。

2.3 总体战略

高效协同战略:以加速定远融入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为目标,积极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核心区。聚焦生态、交通、产业三方面区域协同:一是生态协同,共筑淮河流域生态安全;二是交通协同,提升与合肥、南京、淮南等周边城市通达能力;三是产业协同,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与新型化工基地。

统筹聚集战略:以“强核心、优县域”策略筹划城乡资源空间配置。“强核心”重点推动建设“一体两翼”城镇化极核,作为县域城乡融合核心空间载体,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发展;“优县域”强调优化中心镇的配置与建设,加强城乡居民点布局,提升存量土地效率与价值。

科技兴农战略: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基础,以滁州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空间载体,积极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保障现代农业空间支撑,带动定远县“虾鹅猪菌草”五大特色产业发展,助推农业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

蓝绿润城战略:以构建中心城区特色化空间布局为导向,以打造“宜居宜业魅力公园绿城”为目标,统筹城市周边山水林田湖草自然要素基底,强化中心城区“两湖一山,四水穿城”的城市特色,构建“揽山拥湖”的特色化空间格局。

3.总体格局

3.1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

统筹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

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统筹划定全县城镇开发边界78.99平方公里,引导形成集约紧凑的城镇空间布局。

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至2035年全县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少于84.64平方公里。

优先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落实耕地保护面积1789.94平方公里。确保至2035年全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618.15平方公里。

3.2落实主体功能区布局

落实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主体功能总体格局,实施差异化发展指引。

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巩固农产品主产区格局,将朱湾镇、西卅店镇、藕塘镇等16个乡镇纳入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

省级城市化地区:优化城市化地区格局,将定城镇、永康镇、炉桥镇、张桥镇、藕塘镇、吴圩镇等6个乡镇纳入省级城市化地区。

县域主体功能分区图

3.3优化全域总体格局

构筑“一心多园,两屏一带,双核多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一心多园:一心:滁州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多园:围绕“虾鹅猪菌草”的多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两屏一带:两屏:凤阳山生态屏障、皇甫山生态屏障;一带:以池河为核心的流域生态保护带。

双核多点:双核:定远县中心城区、炉桥产业聚集区;多点:永康镇、张桥镇等多个县域中心镇。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4.严守农业空间稳定

4.1 优化农业空间布局

▶构建“一心多基地”的农业空间格局。彰显江淮地区资源环境特色,支撑定远县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现代农业示范区。

一心:以滁州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申创)为核心,聚焦江淮分水岭节水农业、科技育种、农业循环化等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全县农业现代化发展。

多基地:依托定远县“虾鹅猪菌草”五大特色产业基础,保障藕塘镇、连江镇、吴圩镇等十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农业空间布局

4.2完善乡村空间布局

优化村庄布局,按照“聚、融、保、撤”的思路引导乡村集约发展,优化乡村居民点布局,整体实现村庄个用地减量化。

五类:城郊融合类、积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其他类。

5.筑牢山河生态屏障

5.1 优化生态空间布局

构建“两屏一带,多廊多块”的生态空间格局。

两屏:强化对凤阳山、皇甫山生态屏障建设,加强两山沿线水土流失治理与矿山整治修复,保护流域源头水生态安全。

一带:强化池河流域水环境整治及修复,保障淮河流域水生态安全。

多廊:强化窑河、陈集河、马桥河、青洛河等池河、窑河流域干支流生态防护廊道,重点推动水环境生态修复治理。

多块:强化大横山、韭山自然保护地,蔡桥水库、芝麻水库、青春水库等水源保护地,江巷水库、高塘湖等重要生态节点的保护。

县域生态空间格局图

5.2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

全县共规划3处自然保护地,总面积2.79平方公里。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自然公园2处。

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统筹“山、水、林、湖、矿”各类自然资源要素。

6.促进城乡宜居适度

6.1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构建“一体两翼,七星多点”的城镇空间格局。

一体:以中心城区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综合服务核心。

两翼:南部经开区产城融合发展翼、西部炉桥产城融合发展翼。

七星:永康镇、吴圩镇、张桥镇等7个县域中心镇。

多点:桑涧镇、朱湾镇、二龙乡等13个县域一般乡镇。

6.2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构建“一区三园”的县域产业空间布局

一区:安徽定远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

三园:定远盐化工业园、定远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定远合作产业园。

7.文旅格局,彰显江淮特色魅力

7.1 强化历史文化体系保护

▶提炼展现定远特质的五大历史文化价值:秦汉典故之乡、宋明将相故里、近现代水利代表、 皖东民俗缩影、鄂豫皖革命故地。

▶构建多层次、要素全囊括、空间全覆盖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重点完善历史文化名镇、传统村落、文保单位、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历史文化资源要素保护,划定全域历史文化保护线。其中:1处历史文化名镇:炉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申创);1处传统村落:黄圩村国家级传统村落(申创);41处县级以上重点文保单位;13处历史建筑;8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7.2 塑造江淮魅力城乡风貌

塑造“将相名邦、山水绿城”的魅力风貌意向:系统保护和活化利用金山滴水寺、炉桥古镇、黄圩古村等历史文化资源,彰显定远“将相名邦、红色故里”的人文意向。依托“山、水、林、田、村、城”互动交织的景观格局,促进自然景观和城乡景观和谐共生,展现皖东地区丰畴沃野的大美意向。

构建“一廊一核、双带五区”的县域魅力空间体系

一核:江巷水库风景绿核;一廊:北沿山风景绿廊;

双带:池河魅力风光带;南部魅力文化体验带;

五区:炉桥文化魅力区、吴圩文化魅力区、大桥文化魅力区、藕塘文化魅力区、池河文化魅力区。

县域魅力空间体系

7.3 拓展全域旅游魅力空间

构建“一核一廊、双环六区”的全域旅游空间格局。

一核一廊:定城魅力旅游核心; 滁州江淮分水岭国家风景道。

双环六区:环城游憩环和文化体验环;全域六个旅游服务集中区。

全域旅游空间格局

8.支撑体系

8.1 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航空水运:预留通用航空用地,谋划通用航空在应急救援、抢险救灾、教育训练等领域的应用覆盖。建设“窑河-高塘湖”复航航道工程,推进炉桥定远港建设。

铁路通道:构建“211”铁路交通体系,“2”为京沪高铁与合新高铁,“1”为淮天扬城际铁路,“1”为水蚌铁路。

高速公路:构建“两横三纵”的高速公路体系,两横分别为滁淮高速、淮扬高速;三纵分别为京台高速、徐明巢高速和定凤高速。

国省干道:构建“两国道六省道”的国省干线体系。两国道分别为G328和G329,六省道分别为S101、S211、S215、S319、S321、S322。

综合交通体系

8.2优化城乡公共服务体系

城乡公共服务设施按照“县级中心-县级次中心-镇级中心-乡级中心-社区(村)” 配置教育、医疗、体育、文化、社会福利设施等设施,构建“1+1+14+6+N”公共服务体系。

以社区生活圈为单位补齐学校、养老院、医院等基础型公服设施短板,加强优质公共文化设施供给。

公共服务体系

建设10个15分钟生活圈:按照步行可达(800-1200米)的空间范围,在中心城区建设10个15分钟社区生活圈,开展包括餐饮购物、教育 医疗、文体休闲、生活服务、就业通勤等各种日常活动,打造一体化社区中心。

十五分钟生活圈服务设施配置示意图

9.推动城区提质增效

9.1 优化中心城区功能结构

城市发展方向:推动实施“东进、西优、南控、北限”空间发展战略,促进人口、产业、功能的集聚发展。

城市空间格局:构建“两湖一山、一城四区”的城市空间格局,推动以中心城区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两湖一山: 城北水库、桑涧水库、泉坞山

一城四区: 中心城区;老城片区、政务片区、城东片区、经开片区。

9.2 构建特色化城市蓝绿空间

打造“两湖一山、四水穿城”的魅力公园绿城:充分利用山水自然要素,构建“郊野公园-综合公园-社区公园-街头绿地”四级公园体系。重点围绕城北水库、桑涧水库、泉坞山,打造城北郊野公园带,围绕南城河、三里河、黎明河、丰收河,打造城市沿水公园绿廊。

7个社区公园:结合15分钟社区生活圈,新建社区级公园绿地;

4个综合公园:花园湖公园、定远中心公园、黎明湖公园及丰收公园;

3个郊野公园:泉坞山郊野公园、城北水库郊野公园及桑涧水库郊野公园;

若干街头绿地:结合5分钟社区生活圈,加强街头游园绿地建设。

举报/反馈

虎瞰细嗅

1.9万获赞 1425粉丝
旅行记录者,历史地理爱好者,登山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