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记者从“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遵义高质量发展”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遵义市新蒲新区聚焦“产业新区、经济新区”功能定位,全力以赴推进“三区一基地”建设,202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5.65亿元,是2009年的7.4倍,年均增长15.7%。
遵义市新蒲新区是遵义政治中心所在地,是黔川渝结合部魅力新城,于2009年5月4日挂牌成立,辖区面积987平方公里,有遵义综保区、新蒲经开区,托管5镇3街道,常住人口34万。14年来,新蒲新区先后经历了成立组建阶段、大开发大建设阶段、城市建设运营管理并重阶段,现已进入新蒲新区、遵义综保区、新蒲经开区“三区”融合新发展阶段。
聚焦建设贵州高水平内陆开放创新先行区,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创新要竞争力,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体制机制灵活、开放平台集聚、科研院校集中等优势,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深化与成渝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合作,奋力在全省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提档升级中先试先行。
改革持续深化,近五年完成改革任务200余项,当前正大力推进“三区”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1+8+N”产业发展一体化推进工作机制。
开放持续扩大,遵义综保区2018年封关运行以来,累计实现进出口额148.71亿元;今年上半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3.74亿元,占全市的59.35%。
创新持续加强,建设科技创新平台23个,辖区高校拟转化专利技术成果180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家。
聚焦建设省域副中心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不断夯实发展硬支撑
始终把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坚持以产兴城、产城互融,充分利用产业承载空间,结合产业发展基础,着眼未来发展支撑,按照“做优存量、培育增量、做大总量”的思路,初步拟定了“一主两新三特”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以精星航天、财富之舟、亮成电子等骨干企业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主导产业,以航天精工、裕同包装、贵三红等优质企业为基础的装备制造、印刷包装、特色食品三大特色产业,同时抢抓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未来市场,着力构建未来产业竞争的新优势。
全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家,其中辣椒加工规模以上企业占全市的35.71%,印刷包装规模以上企业占全市的25.2%,电子信息规模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市的70%。
聚焦建设遵义都市圈核心功能承载区,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力
始终坚持人气集聚中心任务不动摇,深入实施城镇更新行动,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着力发展城镇经济,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力和集聚力。
围绕“大商务、大会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总部经济、夜间经济、楼宇经济、会展经济,全区有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35家。
围绕促进消费升级,谋划推动林达商圈潮流步行街、酱香白酒城酒旅融合消费体验区等特色街区建设,不断丰富消费业态。
围绕提升城市品质,大力推动城市建设,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21877户、老旧小区改造985户;建成城市主次干道250公里,形成高铁、高速、航空“铁公机”联动的立体交通网络;建成市大剧院、市奥体中心、市美术馆等文体场馆和遵义贵州饭店、开元名都大酒店等大批星级(精品)酒店。
围绕优化民生服务,不断提升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品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168所、在校生8.66万人,近三年引进免师生、研究生228名,占全市的23%,2023年高考上线率全市第一,连续2年获遵义市教育质量先进县(区、市);三级医院4家,其他各类医疗机构240家,开放床位近5000张;养老服务机构6家、床位747张;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3.56个。
聚焦建设遵义高品质绿色城市新区,不断提升城乡环境质量
始终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城市发展建设的全过程,高标准做实城市规划,高质量推进城市建设,推广绿色生活实践,扎实推进中央、省级、市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建设开窗见景、出门见绿、山水城共融的高品质绿色城市新区。
大力推进生态保护,全区森林覆盖率60.5%,空气质量平均优良率99.6%,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100%,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5%,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
加快发展绿色经济,稳步推进云门囤景区、农博园提升工程和3536文化产业园、洛安江乡村旅游产业示范带建设,打造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创建四星级以上精品民宿和农家乐13家,湿地公园、天鹅湖公园、白鹭湖公园每日接待市民、游客1万余人次,节假日达3万人次,公园城市效应逐步显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国欢
编辑 蒋洪飞
二审 杨柳
三审 唐正平
举报/反馈

天眼新闻

1115万获赞 101万粉丝
国家一类新闻资质网站。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