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初中年级主要心理健康内容之一是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是初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部分学生常常因拖延无法完成任务,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

不止是在中国,拖延已经成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共有特征,超过70%的学生承认自己存在学业拖延行为。

学业拖延不仅导致个体学业成绩下降,还可能导致个体产生低自尊,自我效能感降低,引发个体的焦虑、压抑、内疚等消极情绪体验。

如何才能减少学生的拖延行为?减少拖延行为的关键是先了解学业拖延的形成机制。

学者们集中于探讨拖延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多种假设,将拖延与时间、学习动机、情绪等相联系。

拖延的短期情绪理论认为,负性情绪是拖延产生的原因,核心是短期情绪修复优先于长期目标追求,情绪与学业拖延密切相关。因此,考虑从情绪角度对学业拖延进行研究。

自我宽恕与情绪密切相关,也已被证明与学业拖延显著负相关。

过往的研究者更为关注人际宽恕,但自我宽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可能更为密切,对自我宽恕进行干预能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压力。

宽恕也可能成为减少拖延的方法之一。

结合以上原因,研究将在对过往学业拖延、自我宽恕、情绪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探讨情绪在自我宽恕与学业拖延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一、自我宽恕与心理健康

近年来,学者也常将自我宽恕与心理健康相关联,使其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

虽然相对于人际宽恕,研究者对自我宽恕的关注较少,但是已有研究发现自我宽恕与身心健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焦虑、抑郁呈显著负相关。

最近的研究甚至发现与宽恕他人相比,自我宽恕与健康的关系更加显著。

这是因为在伤害事件中,和受害者一样,冒犯者也会经历消极心理状态,如羞愧、内疚、愤怒、自我伤害等,从而产生身心健康问题。

例如,Hall和Fincham提出当个体无法进行自我宽恕时,会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深深的羞耻情绪,这样会增加个体自我伤害的可能性,可能导致自残行为。

此外,当冒犯者不能快速地处理解决自己内心的矛盾时,就会始终处于不安焦虑当中,这种担忧难以平息,很大程度上会对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造成负面影响。

也有人提出自我宽恕和精神性是低情绪紊乱和高生活质量的有效预测源,对自我宽恕进行干预能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压力。

在以乳腺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中,发现自我宽恕水平较高的乳腺癌病人,生活质量也较高。而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研究的结果显示,自我宽恕水平与生活满意度显著正相关。

二、学业拖延的理论模型

关于拖延行为的产生,近些年提出的理论模式也层出不穷,此处只详细介绍四个模型:时间动机模型、时间动机的双唯模型、拖延的时间决策模型和短期情绪修复理论。

时间动机理论模型

时间动机理论模型从时间折扣和价值表征角度解释了个体行动动机随时间的变化,尤其是在临近截止日期时行动动机最强。

当个体感觉到目标还很远,离可能获得的奖赏或惩罚时间还有很久时,更容易推迟任务。

时间动机的双维模型

时间−动机的双维模型将拖延动机划分为“时间”维度和“动机”维度。其中,“时间”维度表示从及时行动到严重拖延,“动机”维度表示从趋近动机到回避动机。

这两个维度的结合形成了四种不同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即拖延−趋近、拖延−回避、及时行动−趋近、及时行动−回避。

具体而言,拖延−趋近是指为了达到更好的结果拖延;拖延−回避指拖延是为了为了避免不想要的结果而选择拖延。

及时行动−趋近是指为了得到想要的结果而选择立刻行动的方式;及时行动−回避是指为避免不好的后果而选择及时行动。

三、自我宽恕、负性情绪与学业拖延的关系

情绪困扰会引发学业拖延。不良的情绪状态,会导致个体对学习任务产生冷漠,进而引发学业拖延。

过去已有研究表明,焦虑、抑郁、任务厌恶等负面情绪体验往往伴随着任务产生,为了减少这样的情感体验,人们选择拖延。

拖延行为的概念模型中,情绪也被认为是拖延的成因因素。负性情绪可能是自我宽恕与学业拖延间的中介。

在情绪调控背景下,拖延的短期情绪修复理论也进一步探讨了情绪与拖延之间的关系。

Sirois和Pychyl强调拖延行为是一种以放弃远期的目标为代价对负性情绪进行的短期调节。

从时间维度而言,这种短期的情绪调节解除的是当前的负性情绪,而牺牲的是未来自我的利益。也就是说,当我们在接收到一个任务时,可能因任务过难体验到了内疚或羞耻。

此时,短期情绪修复理论认为,当我们体验到负性情绪时,相比完成未来的任务,会更集中于解决当前的内疚及羞耻,使当下自己的内心得以平静。

逃避任务转去做其他事情,就会选择拖延作为应对方法。自我宽恕也许会因为降低消极情绪而使个体不再集中于短期内的情绪修复,而集中于考试准备。

自我宽恕通常伴随着改变未来行为的誓约,这会促使个体发生更多的接近行为而不是回避行为,以此达到降低学业拖延的目的。

四、情绪在自我宽恕和学业拖延间的中介作用

自我宽恕与学业拖延:正性情绪与负性情绪的中介作用

短期情绪修复理论认为,负性情绪是拖延产生的原因,其心理过程是短期情绪修复优先于长期目标追求。

如果可以调节情绪,那拖延行为自然便会减少,而自我宽恕可以被看作一种对情绪的调节,对情绪的调节是可以减少拖延的。

个体在自我宽恕后,通过改变自己的认知、承担责任,使负性情绪降低,达到情绪的平复甚至形成正性情绪,从而影响拖延行为。

因此,研究推测自我宽恕与学业拖延的关系可以通过情绪构建,各种情绪在关系中起着多重中介作用,经过以上研究验证,得出如下结论。

自我宽恕可以直接负向预测学业拖延,也可以通过正性情绪间接预测学业拖延,正性情绪在自我宽恕与学业拖延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自我宽恕对学业拖延存在直接的负效应,即自我宽恕水平越高,学业拖延水平越低。

同时,自我宽恕也可以通过正性情绪对学业拖延有间接的负效应,即自我宽恕水平高的人,情绪积极正向,情绪积极正向的个体会影响其学业拖延水平,使学业拖延降低。

自我宽恕与拖延的关系中,更高的正性情绪是两者之间的中介。自我宽恕水平高的学生会体验到更高的正性情绪,然后他们的学业拖延会减少。

这一结论对于如何解决拖延问题有一定意义,因为过往研究中拖延被看作为了当下更舒服,逃避眼下让自己不愉快的任务的方式。

如果学生能学会自我宽恕的方法和品德,那就会产生更多的正性情绪,集中于当下的任务,更有动力地、高效地完成重要任务。

自我宽恕可以直接负向预测学业拖延,也可以通过负性情绪间接预测学业拖延。

负性情绪在自我宽恕与学业拖延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自我宽恕对学业拖延存在直接的负效应,即自我宽恕水平越高,学业拖延水平越低。

同时,自我宽恕也可以通过负性情绪对学业拖延有间接的负效应。

即自我宽恕水平低的人,情绪较为消极,消极的个体可能为了修复这样的负性情绪,而选择拖延的形式暂时躲避任务,使内心得到短暂的安宁。

自我宽恕与学业拖延:羞耻与内疚的中介作用

羞耻和内疚是自我宽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Hall和Fincham及Rangganadhan和todorov的自我宽恕模型中都提到自我宽恕与内疚、羞耻相关。

并且内疚和羞耻又是负性情绪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具体化的负性情绪,研究推测内疚和羞耻也能成为自我宽恕与学业拖延关系的中介。

自我宽恕可以直接预测学业拖延,也可以通过羞耻间接预测学业拖延,说明羞耻在自我宽恕与学业拖延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自我宽恕对学业拖延存在直接的负效应,即自我宽恕水平越高,学业拖延水平越低。

同时,自我宽恕也可以通过羞耻对学业拖延有间接的影响,即自我宽恕水平高的人,羞耻降低,使情绪变得积极正向,从而使在学业上的拖延降低。

自我宽恕可以直接预测学业拖延,也可以通过内疚间接预测学业拖延。

说明内疚在自我宽恕与学业拖延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自我宽恕对学业拖延存在直接的负效应,即自我宽恕水平越高,学业拖延水平越低。同时,自我宽恕也可以通过内疚对学业拖延施加影响。

即自我宽恕水平高的人,在错误事件发生后体验到高度内疚,个体会采取措施来面对先前的错误,更加趋近任务,从而使学业拖延降低。

自我宽恕是学业拖延的重要影响因素,个体若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拖延,应该学会宽恕已发生的错误,转向当下的任务。

需要强调的是自我宽恕不等同于为自己开脱或逃避责任,而是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并愿望做出行为上的改变。

这意味着个体不会试图证明他们的错误行为是合理的,但是会接受已经发生的事情,并努力改变未来。

与自我宽恕相似的自我同情也被证明与拖延呈负相关,自我同情意味着改变消极行为,同情、善待自己,而非自我批评。

自我宽恕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同情自身善待自己的方式,用积极的情绪和态度去面对错误与失败。

这也指导学生及时自省,从当下开始积极完成任务,最终实现心灵与学业的双重完善。

五、教育建议

关注学生个体及群体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关注学生的差异性,研究表明,初中生的学业拖延程度和情绪体验在群体上有着显著差异。

教师应关注不同学生的拖延状况。

研究表明,年级越高的学生学业拖延程度越高,父母最高学历越低学业拖延程度越高,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学业拖延程度更高。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更关注高年级学生,可以分年级进行指导,为高年级学生提供更多减少拖延行为的策略,鼓励学生自行组建学习小组互相监督,在日常生活中练习。

教师应更关注父母学历较低和来自农村的学生,学生的父母可能缺少先进教育理念或无暇照顾孩子,无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在学业上拖延。

对教师来说,在日常生活和班级教学中,应对这两种类型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

当发现问题时及时提醒,完成学习任务时常常督促,还可以以课下辅导、班会课、心理健康课的形式教授其一些调节自身行为的方法,使学生能及时完成任务。

教师也要关注不同学生的情绪,研究发现内疚个体的拖延行为减少,羞耻的个体更容易产生拖延行为,虽然二者都是负性情绪,但对表现出内疚和羞耻情绪的个体应采取不同的处理。

适度的内疚有助于任务的完成,以及采用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减少学生的羞耻情绪。

对于不同性别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同性别的学生在情绪体验上有着许多不同,男性有更高的正性情绪体验,女性有更强烈的负性情绪体验。

举报/反馈

探微心理

15.8万获赞 1.5万粉丝
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