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届亚运会正在浙江杭州举行。作为代表着亚洲最高竞技水平的盛会,本届亚运会共设40个比赛项目,除田径、体操等奥运会比赛项目外,还有许多体现亚洲特色的体育项目,如起源于我国的武术就蕴含了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风格。
在中国古代,如果开一届“运动会”,会有哪些项目呢?
打马球雕砖 宋 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藏
马球
阳春白雪般时尚优雅的马球,指骑在马上,用球杆击打球类运动,类似于“马上高尔夫”,古代叫“击鞠”,始于汉,盛于唐宋,在东汉后期,曹植的“连骑击鞠壤,巧捷惟万端”诗,就是描写时人打马球情形。
史料记载,马球盛行唐宋元,到了清代只在军队和宫廷贵族。马球在唐朝很“闪耀”,接待外来使者,总让他们观看马球。唐朝帝王个个对马球情有独钟,在唐朝21位皇帝中,竟有11位是马球的忠实粉丝,最有代表性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唐中宗李显、唐玄宗李隆基。
李世民本是马球超级球迷,刚夺皇位那会,常常站在宫门最高处观马球比赛。这个爱好被一些权贵和胡人知道后,故意聚集在城门前玩命打马球。精明的李世民看出问题的端倪,便立即烧掉自己的马球,以此自戒。
《新唐书》记载马球骨灰级粉丝唐玄宗跟唐太宗一样只做球迷不当球星。李隆基曾颁诏,将马球作为军队训练的课目之一。“百马撵蹄近相映,欢声四合壮士呼”,正是对这史实的生动描述:阳春白雪般的时尚优雅。
奇葩皇帝唐僖宗,竟用马球胜负决定官员任命。一度西川节度使位置空缺,倍儿受宠的宦官田令孜抢抓机遇,想让大呆鹅唐僖宗推荐陈敬瑄、杨师立等四个亲信。唐僖宗举棋不定,干脆凭球技决定。一场马球赛下来,陈敬瑄拔得头筹,唐僖宗当即任命其担任西川节度使。
在唐僖宗前,唐武宗就已经开创凭马球球技提拔官员先河。《新唐书·周宝传》中说,军人周宝屡立战功,但就是得不到升迁。他探得唐武宗喜欢马球信息后,在皇帝跟前,拼命练打马球,直到一只眼打瞎,他的球技终被唐武宗认可,很快被升为金吾将军。
角抵砖雕(一组) 宋 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藏
相扑
相扑,是一种竞技体育运动,源于春秋,从春秋到秦汉称“角抵”,带有武术性质。《汉书·刑法志》记载:“春秋之后,灭弱吞小,并为战国,稍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视。而秦更名角抵……”南北朝到南宋时叫“相扑”,《晋书》记载:“襄城太守责功曹刘子笃曰:‘卿郡人不如颍川人相扑。’笃曰:‘相扑下技,不足以别两国优劣’”。
到唐代,相扑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有着诸多套路的表演性竞技项目。相扑起初跟武术是未严格分开,但到宋代,相扑从武术中分化出来,只扑不打,更不许踢脚,以将对方扳倒为胜。诗人杨万里一次在观看朝廷为提高士兵的武艺而举行的“角抵”,即现在的摔跤运动,比赛后,曾写一首题为《角抵诗》的七言诗。诗曰:“广场妙戏斗程材,才得天颜一笑开。角抵罢时还摆宴,卷班出殿戴花回。”
当时日本和中国交流频繁,敦睦邦交,相扑文化很快被传入日本,逐渐在日本生根发芽,孕育出极具日本风格的相扑文化。相扑文化巅峰出现在宋代,相对于唐朝由皇家举办的盛大比赛,宋代市民文化流行让相扑变得更加亲民,在各个集市上都有专门相扑艺人。
在《水浒传》中,“浪子”燕青便极为擅长相扑,而这反映相扑在宋朝的传播程度。在《水浒传》中,许多好汉都是相扑高手,比如王庆在击败段三娘时,用一招“虎抱头”,这些详细描述,说明在宋代时相扑运动已经发展得十分完善。在宋朝不仅出现职业相扑手,靠着比赛来赚取银票、马匹等奖品,还有女相扑手的身影,可见当时人们对相扑喜爱程度。
相扑在宋代发展到极盛之后,很快衰落,因元朝统治者是蒙古人的缘故。蒙古人占据中原后,他们对汉人的摔跤运动嗤之以鼻,再加上蒙古统治者对于民俗活动,采取打压态度,这让相扑迅速从中华大地消失。蒙古人向中原地区引入蒙古式摔跤,这和相扑相比,更具竞技性,也进一步削弱相扑的影响力。
到了明代相扑和角力戏再次焕发生机,不过和宋代相比,明朝人更加重视摔跤的实战性,蒙古式的竞技摔跤,逐渐取代相扑的流行地位。
虽然在皇宫中依然会不时上演传统的角力戏,但那些专门钻研摔跤实战技术的组织,显然更受欢迎。再加上此时民间曲艺取得快速发展,相扑这一古老的表演项目不再是人们休闲的唯一选择,这让相扑的受众,进一步减少。
到清代,满族统治者和曾经的蒙古人一样,也将摔跤视作一种勇士必备的技能,相对于传统的中国摔跤,满人对于摔掼的技术更为看重,皇宫里还有专门训练摔跤手的“善扑营”。清初,这些人还在擒拿鳌拜过程中,立了大功。在清代,善扑营的力士们备受推崇,人们也变得更加看重摔跤的实战性,这让相扑这种纯粹的表演项目逐渐失宠。
人们对原本相扑进行改良,融入更多实战元素,并将蒙古族、满族人的摔跤技法融入其中,也走出了和日本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相扑名字被摔跤取而代之。
商喜《明宣宗行乐图》局部,明代,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投壶
投壶是中国古代士大夫宴饮时做的一种投掷游戏,也是一种礼仪。战国时盛行,唐朝发扬光大。投壶是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醉翁亭记》中的“射”指的就是“投壶”这个游戏。
与西方铅球、铁饼、标枪等力量型投掷类运动不同,中国早期投掷类运动极为文雅,以将箭投入壶中来比拼。投壶源自“射”礼,由于庭院中往往没有场地用于射箭,再加上很多人没有射箭基础,渐渐投壶代替射箭,成为乐宾客,习礼仪的运动。
在唐朝之前,投壶还仅仅局限于士族人士,在唐朝后,随着繁文缛节的减少,投壶也成了风靡全国的大众运动,成为杯酒之后,必备娱乐项目。宋代,投壶被司马光赋予政治色彩。清末,随着西方现代体育传入,投壶退出历史舞台。
上图为“蹴鞠”岩画,下图为“蹴鞠”岩画的线描图
蹴鞠
足球——蹴鞠,绝对不是舶来品,战国时期,古代足球就出现在中华大地上。《史记》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到 两汉三国时期,就有更多蹴鞠记载。《鞠城铭》明确记载当时场地要求,“圆鞠方墙,仿象阴阳”,圆圆的球象征着天穹,方形的球场代表大地,反映了当时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
史料记载,这一时期的蹴鞠不仅是一种娱乐项目,而且还有表演和竞赛性质,类似于现在的花式足球与职业比赛。更出格的是,军队用蹴鞠来练兵,充分体现体育强身健体的作用。
唐宋时期,蹴鞠活动空前发展,《气毬赋》《文献通考》分别记载鞠由实心发展为充气的空心球以及采用单球门加强蹴鞠技巧性的变化。“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王维的诗句夸赞球的弹性好。
唐代诗人王建曾写一首七言诗,形象的描述当时宫女进行“足球比赛”的情况。诗曰:“宿妆残粉末明天,总在朝阳花树边。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当时把不设球门的单人或几个人踢的“蹴鞠运动”称为“白打”。
陆游诗句“少年骑马入咸阳,鹘似身轻蝶似狂。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从此能看出蹴鞠在宋朝有多受欢迎。
蹴鞠成为风靡一时的体育活动,从宫廷到瓦舍勾栏都有蹴鞠的身影。宋代著名画家苏汉臣就绘有《宋太祖蹴鞠图》。
元代后,蹴鞠开始衰落,陆地蹴鞠记载越来越少。西方现代足球的进入彻底取代中国本土的蹴鞠活动,而足球完全可以看作是蹴鞠的改革与新生。
校射图(局部) 横幅 清 南京博物院藏
射 箭
射击运动的分项射箭,凭借强身、防敌、增产的三合一功效。最早的射手就是猎人,他们使用弓箭捕杀动物维持生存。后来,弓箭则变成了战争中可怕的武器。
据考证,中国古人很早就用上了弓箭,浙江杭州出土过一根漆木弓,距今已有8000年,乃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漆器:
在魏晋时期,射箭已经有专业比赛,北魏孝武帝在洛阳华林园召开过一次“戏射”比赛。19个运动员在百步之外对着一个两升的银酒卮竞射。射中者可以把这个皇家赞助的酒杯抱走,故名“奖杯赛”,这就是“奖杯”的由来。狩猎作为唐代重要的军事训练手段,是一种强身健体、娱乐身心、振奋精神的综合性运动。射箭运动具有竞赛性与娱乐性,常常成为文人墨客们的一项文娱活动。
李白曾经自诩为“一射两虎穿,转背落双驾”,堪称一位运动天才和体育健将。杜甫的“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可和他媲美。
中华五千年文明,从劳动、礼仪、军事、娱乐、民俗等活动中,逐渐孕育出多姿多彩的体育活动。文中说的体育项目也只是冰山一角,目不暇接的体育运动,彰显的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 王志迁
本文原发方志江苏,经授权转载
举报/反馈

扬子晚报

340万获赞 32.1万粉丝
江苏省级报刊,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晚报都市报
扬子晚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