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称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很多当下所得其实是过去的“未来期待”产生的结果。
简而言之,就是对期望的心理暗示,可以促使人们的认知和行为发生同向改变,进而使该期望得以实现。
1968年,罗森塔尔和他的助理雅克布森对某小学1~6年级的学生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
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
可见,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期望和鼓励尤为重要,并且能够使学生向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皮格马利翁效应提示我们,在生活中我们对孩子或对家人有怎么的期待,就会有怎么的结果。比如,老师对孩子说:我相信,你能取得好成绩,老师知道你是个好孩子,一定可以把作业认真完成的。那孩子就会在日后的学习中慢慢努力,认真刻苦,不辜负老师的期待。
再比如,在工作中,领导交代给下属去办事,可以说: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好,你一定有办法的,你一定不会让我失望的,这样下属就会朝着领导期待的方向发展,而人才也会在期待中产生。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是人类有别于动物的地方。
对于孩子来说,由于年龄比较小,心理也比较幼稚,所以他们最强烈的需求和最本质的渴望就是得到别人的称赞,尤其是来自父母的鼓励。
这也就是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及时看到孩子做的好的地方,积极欣赏肯定,让孩子从小就自信,自信是一个人能有所成就的基石。
五、生活中如何做
如果你坚信自己能成功,便会不自觉地留意并强化符合这一预期的正面信息。这些信息又促使你更加坚定的去完成计划,长期以往,良性循环。
正所谓你认为自己是什么人,你就是什么人!你觉得自己行,你就行,你觉得自己不行,你就不行,你觉得自己很优秀,你就会变优秀,你觉得自己是个垃圾,你就是会变成垃圾。
皮格马利翁效应指出,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产生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你期望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所以,期待有巨大的激励作用,生活中多给自己、孩子及身边的人积极正向的期待,假以时日,就会如你所愿。
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的规律,天上不会免费掉馅饼,癞蛤蟆也吃不了天鹅肉。如果我们想要变优秀,变得越来越好,一定还要务实,一步一个脚印来做。
其次,明确自身和目标之间的差距。例如你下决心要把英语学好,将来的四六级要考个高分,那么你现在英语是什么样的水平,每天需要投入多长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个事情,都要心中清楚,然后下决心去做。
最后,定期总结,完成计划。积极的复盘有益于提升行为的质量,有益于校正自我认知,被校正的自我认知又能够再次促进行动的完成,如此下去就开始了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正向循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