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了一张《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要求家长跟孩子一起完成。

问题很多,足足有80个题目。问题的表述方式太专业,很多问题孩子听着似懂非懂,需要由我做“翻译”给他听,他才能够搞清楚真正的意思。

儿子花了近半个小时才做完,最后得分26分。

就这张“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你们家孩子有没有做?

交上去之后,老师一直没有给反馈,不知道心理是否健康,估计应该没有问题。

通过做这张《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我竟然发现了儿子隐藏着的负面情绪:儿子填这个量表的过程中,说出了好多平时不说的心里话

儿子幼升小进入一年级,说实话,我有点担心他是否适应新学校、新同学,尤其担心他能否在凳子上坐满40 分钟,有没有跟同学们起冲突,因为在幼儿园里他属于淘气类的孩子。

每天回家,我都有问他学校的情况,他有时候故意说“保密”,有时候则是毫不在意我的问话,专注于玩他自己的事情。

这就搞得我对他在学校的情况毫不知情,我想了解他的情况只能通过询问老师,再就是通过他在家的这段时间努力套话加细心观察,但这些信息毕竟非常有限啊。

养育儿子跟养育女儿那会完全不同。女儿放学回家都是跟我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每天都有很多事分享给我:学校的老师、周围的同学发生了什么开心的事、难过的事、无语的事,根本不需要我主动询问。

感觉儿子就是“活在当下”的那种人,只有现时记忆,不管多伤心的事情,只要度过了那段时间就烟消云散了。

哈哈,没想到通过做学校布置的填表任务让他说出了好多平时不说的话,挖掘出了他隐藏的一些情绪。

比如:“一提起学习就心烦意乱”这项,我觉得他虽然不爱做作业,但还没到心烦意乱的地步,选择“偶尔”的选项就可以,可是他执意选的答案是“经常”。

我问他:“你怎么个心烦意乱法?”

他说:“我上课坐着心烦意乱,我忍不住想动这个动那个……”

他那无奈的样子令我禁不住想笑:“平时我问你在学校怎么样你不说,不是用‘挺好’就是‘保密’敷衍我,我还寻思你每天在学校坐那么长时间怎么坐住的?原来很心烦意乱还不得不憋住呀!”

还有“心神不定,坐立不安”这个选项,他依然是同样的答案,同样的问题,而且越说情绪越激动,甚至懊恼地跺着脚说“我不想上学了”

看来,上课连续坐40分钟确实是困扰他的一个大问题。搞不好在学校里经常挨老师的批评,当时肯定心情不好受。班主任每隔两天就给表现优秀的孩子拍照,估计坐在台下的儿子会很失落。类似不良的感受,他回家后可能就不愿意讲给我听。

想到这些我不敢再笑了。

他上课坐不住这件事,我早就预料到了,前段时间跟儿子的两位老师也都沟通过,老师确实反映他上课坐不住:做小动作、跟前后位说话。不过,老师也说他虽然做小动作,但并没有随便下位走动,相对于其他班级的淘气男孩来说,还不算太过分。

老师跟我说的时候我的内心也涌上来一股焦虑,想努力配合老师快点修正他的这个“坏”习惯,别等到年龄再大不好改,形成一直不专心听课的毛病。

但等我冷静下来之后,我更认为这是一个好动的小男孩相对正常的行为表现。

通过做完这个量表,我更觉得:对他坐不住这件事我不能操之过急,因为正儿八经地坐在课堂上40分钟他已经付出很多努力了。

也就是说,他在学校的某些时候应该度过的非常艰难,填表的过程中让他回忆起来这种情绪,所以说出来“我不要上学了”这样的话。

作为家长,面对孩子不符合学校规则的事情,尤其是面对老师明确指出孩子的缺点,可能第一反应就是一定程度的羞耻感,第二反应就是:如何去纠正孩子,如何让他做一个令老师满意的”正确“的孩子。

但是,要完全依照老师的标准要求来教育孩子吗?我想了又想:不行,必须基于孩子本身的性格特点来做调整。

因为男孩的天性造就他有些方面的表现就是不太符合学校现行管理方式的常规。

一是男孩本性好动

大多数男孩很难跟女孩子一样安安静静地听从老师的指令,他们在体内高水平睾酮的支配下更好动,更易怒、更具有攻击性,所以,安静地坐满一节课对他们来说是一件难度颇大的事情。

二是男孩大脑发育与女孩有差别

脑科学家已经证明,婴儿时期男孩注视物品的时间就比女孩的要短,他们看起来不专心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与女孩不同。

而且,男孩控制情绪和行为的大脑皮层发育成熟比女孩要晚得多。

所以,我必须做好心理准备:我们即使很努力,但不排除整个小学阶段,儿子的课堂状态都不会像老师表扬的优秀孩子一样让老师和家长都满意。

三是遗传因素。

我上学的时候就是坐不住的那类人,初中时上课还老是讲小话。老子基因不行不能逼儿子。

所以,我目前阶段先做好两年事即可。

第一是克服自己的焦灼心理,不要急于求成。

第二是让儿子先练习坐定5分钟-10分钟,再逐渐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下一步怎么做。

一位网友的评论给到我安慰:这才小学低年级,随便怎么样,只要不打人,不欺负同学什么的,其他真无所谓啊。

是的,我也是资深老母亲了,将时间线拉长了来看,这真不算是什么大问题。

我其实挺感谢学校这次让孩子做心理健康评定量表的机会,让我发现了儿子内心深处一些隐藏的负面情绪。

像我儿子这样感觉有点迟钝,或者不擅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感受的孩子,作为家长,必须有敏锐觉察的能力和通过各种细节了解孩子内心的能力,才能够多了解一些孩子内心的需求,在处理问题时可以更理智、更合理一些。

当然,即使这样,我也不能够完全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呵护他幼小的生命,等待他有朝一日终会成长为能够独立抵抗风雨的大树。

婉秋聊育儿,爱学习、爱思考的两娃妈妈,欢迎关注,一起吐槽养娃的鸡飞狗跳,分享养娃的的幸福快乐,总结养娃的的经验教训。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则删)

举报/反馈

婉秋聊育儿

17.3万获赞 29.1万粉丝
中年二胎妈妈,爱孩子,爱世界,一边带娃,一边自我成长。
亲子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