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下午14:30,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水文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姜会杰,市水文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梁鲁冰,市水文中心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刘建光介绍《威海市水文管理办法》有关情况。
《威海市水文管理办法》于2023年9月15日经市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23年9月17日印发,自2023年11月1日起施行。《管理办法》共分7章36条。
总则
主要内容是办法出台的目的和依据、适应范围、政府职责和经费保障、管理部门,阐述了相关单位部门在水文管理中的职责。
规划与建设
主要内容是水文发展规划编制主体和程序、规划内容、水文站网建设、水文测站分级分类、专用水文测站的设立和管理等。明确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迁建、改建水文测站或水文设施,在我市从事水文活动的单位应当接受市水文机构的行业管理。
监测与情报预报
明确提出市水文机构在做好水量、水质及水环境监测和调查分析的同时,加强区域用水总量监测,对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评价,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更加及时、准确的雨水情信息。同时,对雨情、水情、旱情信息和洪水情报预报发布主体和权限作出了规定,明确了水情预警预报信息由水文机构按照管理权限向社会发布,禁止其他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随意发布。
资料汇交与管理使用
明确水文监测资料实行统一汇交制度,对水文监测资料汇交的主体和时间、水文监测资料的整编、存储、保管和加工以及公开利用等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国家机关决策和防灾减灾、国防建设、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需要使用水文监测资料和成果的,无偿提供;对其他情形需要使用水文成果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保障措施
明确市、区县政府将水文事业发展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完善水文投入机制,保障水文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明确水文监测环境保护范围的划定标准,规定了禁止在水文监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从事的活动内容,确保了水文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法律责任
明确规定对于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山东省水文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处理。
附则
明确了《办法》的施行时间为2023年11月1日,有效期为2028年10月31日。
水文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具体情况如何?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水文工作取得了快速发展,为全市水利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服务,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精准测报,优化站网布局。以“空间全覆盖、要素全监测”为目标,不断优化调整雨量、流量、水位、水质水生态、地下水等监测站点布设,我市目前设有各类站监测点490处,基本构成了覆盖全面、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同时,加强区(县级市)水文中心建设,大力提升基层测站测报能力,水位、雨量等水文监测要素全部实现自动化监测,水文测报手段提档升级。精准支撑,拓展服务领域。开展河湖健康评价,确定区域性骨干河道生态水位,助力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开展农村集中供水水质抽检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对城市建城区47条河流的49个断面开展采样断面定期监测工作,助力“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工作。做好区域用水总量监测工作,算清“水账”。开展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测定,助力农业灌溉管理水平和节水能力提升。依托鲍村和崮山水库两处水土保持监测站,开展丘陵地区水土保持监测研究,助力水土流失治理与保护。精准提升,打造现代水文。目前,降雨实现全自动监测报汛,全部水位站实现自动观测,全市重要河库水文断面通过非接触式雷达测速仪实现了流量在线监测,ADCP、GPS、全站仪广泛投入使用,已基本建成水文“一张网、一个库、一张图”,全面提升安全度汛能力;强化智慧应用,依托水文信息系统、省水文预报平台等系统与平台,实现水文工作一体化、数字化、现代化管理;鲍村水土保持监测站建成了智能化水保信息管理平台,涵盖了数据整合、动态全景及3D建模、数字可视化及业务应用系统等,有效提升智慧水土保持监测站建设水平。下一阶段,威海市水文中心将积极推进《办法》的贯彻落实,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以水文全面高效的技术支撑为威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水文的具体业务内容是什么?现代化的监测方式有哪些?
水文主要业务可以分为水文站网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水文测验、水情预报、水文资料整汇编、水资源(地下水)、水质水生态监测等工作。水文监测工作:主要监测降水、蒸发、水位、流量、泥沙、水质、墒情、水土保持等要素,监测数据报告市防指和上级主管部门,每年对监测数据进行校核整编存档。监测手段由传统人工观测逐步转向自动化监测,采用了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手持式电波流速仪SVR等先进的测验设备,推广并应用雷达波在线测流、无人机测流系统、侧扫雷达等先进设备,其中水位、雨量等要素监测已全部实现自动测报。水文情报预报工作:依据降雨、上游来水情况,对河道、水库来水总量,洪峰大小、洪峰出现时间、洪水过程历时进行预测预报,为水库、河道等水利工程调度、洪水防御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实时监测降雨情况,通过威海市雨水情信息系统、威海水文公众号、各种媒体等方式,为城市防汛、市民出行提供参考。及时将小时雨强、6小时降水、24小时降水、过程降水、全年累计降水、雨量分析比较等信息滚动报告给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为其决策提供支持。水质水生态监测工作:我市的水环境监测实验室立足国家级计量认证资质,先后引进连续流动分析仪等大型自动化设备,优化了地下水和水源地水质监测站网,加强与国内相关研究团队科研合作,打造了综合素质高、业务技能强、具有创新能力的水质水生态监测人才技术队伍。先后开发、升级了威海市水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积累了全市长序列水质水生态监测数据,持续围绕全市重要河湖生态保护治理、生态流量保障、河湖健康评价、供水安全保障等工作需求加强水质水生态监测,为构建水质水生态监测预警体系和全域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提供科学参考依据,精准支撑区域水生态保护和水利高质量发展需求。下一步,还将大力引进先进仪器设备、深化新技术应用,着力提升水文监测自动化水平,实现水文要素自动采集、实时传输,不断提升水文在全天候、全工况下的全要素、全覆盖、全自动、信息化、智慧化监测传输能力,不断提升水文技术支撑能力。
目前正值汛期,水文在防汛抗旱中做了哪些工作?
近年来,极端暴雨、超标准洪水、特大干旱、超强台风等极端天气时有发生,市水文中心加强暴雨洪水监测,及时提供实时雨水情信息和预警预报信息,为水旱灾害防御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全市水文系统立足防大汛、防强台、抢大险、救大灾,强化风险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提前谋划,认真准备,加强监测预报预警。超前部署,全力备汛。完成各类水文测报设施设备的维修保养200余处,开展汛前准备和安全生产联查10余次,新编及修订报汛任务书、洪水预报方案、监测方案、应急预案等20余个。定期开展水文测报、情报预报技术培训和水文测报演练,为汛期开展水文监测和预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科学研判,强化支撑。汛期以来,威海市水文中心严密监测汛情,通过感知终端实时监视雨情、水情,及时做好水雨情信息的收集、分析、上报工作,共收集报送水文(位)站、雨量站、水库站雨水情信息20余万条,发送预报预警短信5万余人次。与市水务局、市应急局、市气象局联合研判会商16次,向市委、市政府、市防指、水利防指提供雨水情信息60余期,水文信息月报10期,为米山水库、龙角山水库等大型水库做出滚动洪水预报11次,预报精度均达到良好以上,充分发挥了防汛减灾的耳目和参谋作用。水文监测,彰显担当。入汛以来,市水文中心启动水文应急监测IV级响应1次,出动应急监测队伍50余人次,对4处国家水文站及11处中小河流水文站共实测流量200余次,抢测洪峰50余次,在第一时间收集关键水文数据,全力以赴确保度汛安全。截至9月27日,全市平均降水量708.4毫米,较去年同期偏少21.6%,较多年同期偏多6.0%。16座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39943万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少蓄1078万立方米,较多年同期多蓄17566万立方米。目前汛期接近尾声,根据去年秋汛经验,威海市水文中心将继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铆紧责任链条,加强值班值守,做好水文监测预报预警,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贡献水文力量。
举报/反馈

大众网

1467万获赞 26.1万粉丝
山东重点新闻网站、山东新闻第一网
大众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