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秦皇岛9月27日电 题:董耀会:我们今天仍需要“守望和平”的长城精神
作者 赵丹媚 崔涛
“长城精神中守望和平的文化属性,放在今天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依然是需要的。”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中国旅游协会长城分会会长董耀会说。
近日,由中国新闻社、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长城之约”·世界文化遗产对话活动在河北省秦皇岛市举办。活动期间,董耀会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
9月22日,中新网记者在河北秦皇岛采访董耀会。赵丹媚 摄
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董耀会一直从事长城的保护研究工作。1998年和2002年,他作为国家指定专家,先后陪同两位美国总统参观长城。美国总统面对长城这一古代防御工程,也提出了一个大多数人都困惑的问题:“中国古代为什么要耗费这么大的人力和物力修筑长城?”董耀会回答道:“修建长城是为了不打仗,建筑长城的人并不想打仗。”
董耀会说,长城的修建实际上就是来构建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之间的秩序。“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既有冲突性,也有互补性,但如果处理不好,冲突性放大了,那战争就多了。如果双方能和平稳定发展,对双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是一个促进。”
“理想的状态就是农耕文明的人群在长城里边种地,游牧文明的人群在长城外边放牧。通过长城各个关口进行贸易互通,彼此相互依赖,避免战争。”董耀会解释说。
9月22日,“长城之约”·世界文化遗产对话活动在河北省秦皇岛市举行,董耀会(左一)主持“圆桌对话”环节。 中新网记者 翟羽佳 摄
在董耀会看来,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追求和平、守望和平、遵守秩序、构建秩序的文明形态。而长城作为中国和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东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西方的专家学者可以通过长城的重要属性来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
除了更好地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董耀会认为,在新的旅游发展模式下,要让长城以及长城文化和旅游真正融合在一起,全方位发展。
“比如京津冀三地长城一脉相通,有着丰富的长城资源,如果在此基础上建成长城国家文化步道,游人通过观赏沿线不同区域的自然景观、领略各地独特人文风情,相信将会吸引到世界各地摄影、徒步爱好者们近距离感受长城,了解长城文化。”董耀会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