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社交平台上MBTI的含量“严重超标”。“ENFP”“INFP”等神秘代码掀起了一股心理测评和社交活动的狂欢,四字字母成为了年轻人社交的新名片。

全网随处可见的“MBTI职业性格测试”以一套完整的测评体系,从两个方向、四个维度进行细分:“注意力方向”分为外倾(E)和内倾(I),“认知方式”分为实感(S)和直觉(N),“判断方式”分为理智(T)和感性(F),“生活方式”分为判断(J)和理解(P),以此衍生出16种不同倾向的人格模式。

△图源网络

MBTI诞生于上世纪,主要用于通过性格测试为寻找工作的女性提供就业指导。在世界五百强中,80%的企业都有MBTI的应用经验,如滴滴产品部也曾组织60名核心或高潜产品经理参加MBTI人格类型测试。2015年4月11日,人民日报也曾发布MBTI测试相关微博——「10分钟,28道题,看你适合做什么工作!」。

△图源国际通用版MBTI人格测试网站

相比于塔罗、星座这些玄学色彩浓重的算法来说,MBTI似乎更为严谨,且风格鲜明,包容度广,适用人群广泛。加上官媒推荐、大厂实战,MBTI的可信度在人们心中直线上涨。

但塔罗、星座和MBTI有一个共同之处,它们的兴起都离不开“巴纳姆效应”的作用,80%模棱两可的描述加上20%大部分人共有的特点。每个人都会很容易与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产生共鸣,认为测试结果准确地描述了自己。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心中本就坚定一些自我性格的论点,MBTI的测试结果刚好提供了一个论据,帮助人们形成自我暗示。

比如外向型“ENFP”真诚,爱玩,具有同情心,健谈。这几个标签中前三个都是大众对自身的既定印象,没有人去否认。但是并不是所有“ENFP”都很健谈,但当由于某种情况不得不与他人进行深度交流的时候,他们便会潜意识地去迎合“健谈”这个标签,从而更加坚信MBTI真的很准。

牛津大学教授埃姆雷曾说,与其他性格测试不同,MBTI的吸引力在于它是“非评判性的”,意味着所有的结果都是积极的,对缺点闭口不提。

所以MBTI 测试能流行的主要原因就是能够从心理学的角度给予人们在外界寻求不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人生来就是孤独的,人们总是渴望了解自己的内心,并沉迷于寻找能够与自己产生共鸣,能够理解自己的人。MBTI 给予了性格一个具象化的表达,帮助人们寻找与自己相似的人,减少焦虑,提升幸福感。

MBTI的社交属性故而日益凸显,被广泛应用到婚恋、交友等不同维度。在微博与MBTI相关的最热门话题阅读量超24亿,讨论数近百万。豆瓣“人格气质心理”小组也已有几十万网友加入。

此外,MBTI给不符合逻辑或者不合理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掩饰的工具。比如有部分人群将“口无遮拦”粉饰为“心直口快”,表示并不是自己不讲礼貌,这样说话是因为我们是“E人”。他们也许会意识到自身问题,但是缓解因“口无遮拦”而产生的尴尬,拉整个“E人”群体下水是最好的办法。MBTI成为了掩盖自身性格缺点很好的借口。

当然,对于MBTI的争议也不断增加,有人觉得很准很受用,有人则觉得是“智商税”,根本不科学。但不管争论结果如何,我们都要学会辩证的看待它。

通过MBTI测试确实可帮助认识自我,释放情绪,调节自身心理状态。但其结果只是一种帮助人们关注自身,了解自我的辅助途径,不应该就此为自己贴上固定标签,形成刻板印象,更不应该为了迎合某个测试结果就去违背自身意愿,改变自己的行为。心理学家荣格,“人格类型不是静止的,而是随时间‘旋转’。”人不应该被格式化,更不应该一个标签所定义。所以,不如将MBTI当做一种娱乐项目,是什么样的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都由自己说了算。

本期编辑:罗立丹

本期内容:唐语璐

资料来源:界面新闻、新湖南、人民日报

举报/反馈

品牌湖南

705获赞 137粉丝
讲好品牌故事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