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军迷们就国产歼轰-7型歼击轰炸机是否仍适用于当今战场进行了广泛热议,起因是一则关于“解放军现役歼轰-7将在未来几年内退出中国空军战斗序列”的网络传言。
众所周知,在歼轰-7的研制年代,国内科技水平、航空工业有限,所以其整体设计相对保守,机动性能仅相当于第三代后期战斗机的水平。如今随着新一代战机源源不断服役,歼轰-7的弱点日渐突出。因此有观点认为,歼轰-7已到了退役时刻。但据已知消息看,现在断言歼轰7A退役为时尚早。
1、解放军有更先进的歼-16,歼轰7廉颇老矣?
歼轰-7“飞豹”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自主研制的一款,以对海/对地攻击为主要作战用途的航空武器装备。机长21米,最大起飞重量27.415吨,载弹量6.5吨,巡航速度0.8马赫,最大平飞速度1.7马赫,作战半径1650千米。2004年,歼轰-7的改进升级型歼轰-7A量产服役。
歼轰-7A能搭载多种国产和俄制远程精确制导武器,包括国产“鹰击”-83空舰导弹、空对地导弹、激光制导炸弹、多管火箭弹、空对空导弹、俄制Kh-31A超声速反舰导弹等多种先进的机载作战武器,最大武器挂载能力11吨,堪比“炸弹卡车”,即使在挂载7吨弹药的情况下,航程仍可达1500千米以上。
外界分析认为,歼轰-7A的火控系统及综合员示技术已优于同期中国空军引进的俄制苏-30MKK,并且装备成本远低于苏-30MKK,这也使得先前不看好歼轰-7的中国空军开始批量装备歼轰-7A。据外媒消息称,截至2017年停产,中国海军航空兵及中国空军装备的歼轰-7和歼轰-7A总数超过240架,其中约60%为歼轰-7A,而先期服役的歼轰-7也陆续对雷达、航电系统以及机载武器系统进行了升级。
歼轰-7及歼轰-7A的服役,对于增强解放军空军的打击作战能力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但也应看到,歼轰-7整体设计相对保守,即使是升级后的歼轰-7A,其自卫空战能力仍不足以对抗国外四代战机,因此装备具有进攻性战役、战术作战能力的航空武器装备是当务之急。正是基于这一点,歼-16多功能战斗机应时而生并大批量服役。
据悉,歼-16是沈飞在歼-11BS的基础上,改装了大口径先进有源相控阵雷达以及涡扇发动机,并对机体结构进行了加强,使之在保持歼-11优异飞行性能的同时,具有超强的武器携带能力。该机可携带“霹雳”-10、“霹雳”-15空对空导弹、“鹰击”-83、“鹰击”-91、空地-88空对面导弹等多种作战武器,最大载弹量达12吨。其远距离超视距空战能力和强大的对地、对海打击作战能力居国产战术战斗机之首。
就作战任务而言,歼-16与歼轰-7的作战用途有所重叠,但歼-16的综合作战能力和战场生存能力是歼轰-7所远不能及的。歼-16配备国产新型有源相控阵雷达,性能上超过歼轰-7A不止一代,发现目标、跟踪距离及火控系统处理数量也不在同一级别,而且歼-16拥有更大的作战半径以及载弹量,并具有空中加油力,因而具有更大的任务范围以及更强的对地/对海击作战能力。其继承自歼-11的优异飞行性能,则使之具有与各国现役制空战斗机进行空战对抗的能力。
可见,相对于歼轰-7系列,歼-16的优势是全面并且显著的。另据国外权威网站统计,歼-16公开面世至今短短几年,其在中国空军的服役规模超过歼轰-7系列。加之近年来中国空军对前期引进的上百架苏-30MKK升级,目前歼-16以及苏-30MKK是中国空军的绝对主力。
相比之下,歼轰-7系列似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这是否意味着歼轰-7系列已无法承担捍卫国家安全的任务,而将尽快退役呢?
2、出道30年风采依旧,歼-16不可能全面取代
其实,任何武器装备都无法避免过时的结局,但这并不代表它们不具有战斗和杀伤效能,这往往取决于使用条件、环境和使用方式,歼轰-7也是如此。
实际上,歼轰-7服役30年来,其作战能力一直随着机载雷达、航电火控系统以及机载武器的发展而不断提高。20世纪90年代,歼轰-7最初入役之时,主要搭载的是射程仅为50千米的“鹰击”-81反舰导弹,机载火控雷达对水面舰艇目标的最大截获距离约120千米,最大跟踪距离70千米。
进入21世纪歼轰-7A面世,基础构造没有多大变化,但换装了更先进的机载雷达与航电系统,可搭载射程超过200千米的“鹰击”-83空舰导弹、俄制Kh-31A超声速反舰导弹等,打击距离显著扩大。
升级后的歼轰-7A能在距离海平面数百甚至数十米高度,以高亚声速甚至是超声速进行长时间掠海飞行,更加有利于利用敌方海(地)面警戒雷达的探测盲区接敌,并可利用侦察卫星和预警机传递的目标信息,在无须开启载机雷达的情况下,在目标有效发现距离之外发射空对舰导弹。同时,歼轰-7A携带更先进和具有全向攻击能力的新型空对空导弹,显著增强了自卫空战能力。
通过对机载设备和机载武器的改进升级,歼轰-7A具备了高技术战场环境下比较有效的防区外对海对地攻击作战能力。因而,此前未接受歼轰-7的空军航空兵部队综合评估轰-7A的作战能力后,也开始批量装备该型机。据相关报道,歼轰-7A在中国空军与外军联合举行的包括“和平使命”“航空飞镖”等多场重大演习中表现优异,对目标的攻击精度明显优于同台竞技的俄制苏-34战斗轰炸机。
有消息称,转隶空军的海航歼轰-7将在近期退役,并换装更先进的歼-16。或许,对海航最早装备的首批歼轰-7而言不排除这种可能,因为早期入列的歼轰-7服役年限已30年,经过长期服役及高强度训练,机体已经老化,性能相比歼轰-7A也存在一定差距,进一步改进和延寿的意义不大。但对现役数量重多且“仍属盛年”的歼轰-7A而言退役则为时尚早。
如前所述,作为航空武器平台,歼轰-7A航程远、载弹量大以及相对使用成本低的优点依然存在。通过进一步升级其机载设备和武器系统,同时针对新的作战环境采用契合实际的作战方式与战术,它仍然能够在战场上发挥应有威力。
事实上,如美国的B-52、俄罗斯的图-95,以及我国的轰-6等大型轰炸机,无论其研制年代、机动性能,还是在现代战场环境下的隐蔽性等,都较歼轰-7系列更弱,但这并未影响其作为战略、战役性远程空中打击武器平台继续服役。
2022年中国航展期间,中国空军还公开展示了进步升级的歼轰-7A2。升级后的歼轰-7A2,在作战能力上仍具有独到优势。目前歼轰-7A2可以挂载使用的一些大直径远程对海/对地与弹,歼-16仍无法挂载使用。由此可见,歼-16在任务能力方面无法做到全面取代歼轰-7。
尽管近年来中国空军装备序列中歼-20隐身战机、歼-16重型多用途战斗机以及轰-6K远程轰炸机数量持续上升,中国海军舰载航空兵的规模也在迅速扩大,但具有对敌海/陆目标实施远程精确打击作战能力的岸基歼轰-7A,在现阶段不仅绝非可有可无,而目依然是一支规模相当可观的重要进攻性战役、战术打击力量。
诚然,未来歼轰-7A终将完成自己的使命退役,但应当是在8~10年后完成其服役期限的某一时刻,而不是近期。今后的中国空中作战体系中,不仅依然有歼轰-7A的位置,而且它也会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实战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