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27日讯吃得好,睡得香。经过一段时间适应,“武林”(雄性)和“盟盟”(雌性)两只大熊猫也逐渐熟悉了武汉动物园的新家,将于武汉动物园开园时,正式对外展出。为了大熊猫能更好地适应江城生活,武汉动物园为两只大熊猫提供“五星级”高品质服务,汉派美食、智能新家、四季花园、7人明星保姆团保驾护航,让两只大熊猫乐不思“蜀”。
“干饭王”x“小淑女”
“武林盟盟”cp出炉
在武汉动物园的熊猫馆中,“武林”正在好奇地巡视外场地,“盟盟”在房间内高栖架上悠闲地打着哈欠……两只大熊猫已然熟悉新家,还通过撒尿的方式开始标记地盘。
大熊猫“武林”吃竹子,表情可爱。长江日报记者 胡冬冬 摄
“武林”是长腿“干饭王”,吃饭速度很快,连掉落在地的食物残渣都不会放过,除了不能吃的笋衣,竹叶、竹笋以及各种精料都能一扫而光。“武林”平时静若处子,动如脱兔,睡觉时还会打呼噜。因为先天性大长腿,它坐下时也仿佛蹲着,经常像人一般蹲坐着吃手手,看起来憨态可掬,反差感十足。
大熊猫“盟盟”睡意浓。长江日报记者 胡冬冬 摄
“盟盟”脾气温和,十分淑女,吃起饭来慢条斯理,往往“武林”都吃完了,“盟盟”才吃三分之一。虽然吃饭慢,但她对食物却很挑剔,就连竹笋、胡萝卜这些精料,“盟盟”都是掐头去尾只吃中间。付燕是武汉动物园大熊猫保育员,有着十年饲养经验,“这种时候我们也会格外照顾,多给盟盟供应食物选择,想办法让它多吃一点。”付燕说。
刚来的时候,大熊猫有点认生,看到保育员会走开,进食也较少。为了保证大熊猫正常食物摄取,保育员们每天还是给足食物。刚开始几天“武林”“盟盟”进食不多,现在熟悉了之后,食量也基本恢复正常水平。
适应新环境后,“武林”最喜欢外场的水池,经常“泡澡”,“盟盟”更青睐室内场馆的高栖架和树干。熟悉后两只大熊猫,现在看见保育员也不会走开,还会向保育员慢慢靠拢。“我们现在还能和大熊猫互动,用武汉话和它们交流,喂食物时,也通过说话、抚摸、按摩背部等方式,来进一步增进感情。”
提前1个月地毯式“大扫除”
大熊猫新家安全又智能
大熊猫“武林”来回走动,非常好奇。长江日报记者 胡冬冬 摄
熊猫馆馆舍位于武汉动物园的最高点,总占地5400平方米,场馆面积为1400平方米,外活动场面积1800平方米,周边配套生态塘等景观区2200平方米。场馆分为内展示区、内饲养区、饲料加工储存区和管理区,地面内高外低,模拟生态场景。馆内设有屋顶绿化、景石塑山、栖架、廊道、科普等配套功能和丰容设施。展馆内实时显示12个监控画面,24小时监控,其中外场馆的探头为活动探头,360度无死角记录每个角落的情况,时刻监测大熊猫动态,确保其安全。
据了解,武汉动物园内的大熊猫馆建于2019年,大熊猫姐妹花“春俏”和“胖妞”在这里愉快生活过两年。由于馆舍较新,在此次升级改造中属于保留场馆,仅翻新丰容设施。为了迎接“武林”与“盟盟”,保育员们提前一个月,便对场馆进行每日打扫、喷雾消毒,每天还需要用吸铁石对内外馆安全巡查,防止有会伤害到大熊猫的尖锐金属。
除了日常安全卫生检查,保育员们还需对场馆提前进行空气和湿度控制。武汉动物园大熊猫保育员付燕2011年以来一直饲养大熊猫,参加过中国动物园协会保护教育研修班。据她介绍,内展厅安装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馆内冬季温度控制在0℃以上,夏季温度控制要在25℃以下,当气温35℃以上时,会将大熊猫转移到内场馆,并且冰块每日配送,保证大熊猫能在最舒适的环境中生活。
自助吃竹,四季赏花
“武林”“盟盟”乐不思“蜀”
大熊猫“武林”吃竹子,表情可爱。长江日报记者 胡冬冬 摄
记者探访大熊猫外馆发现,这里植被覆盖,大树原生,除了连体独木桥、遮阳栖架、假山造型、瀑布溪水外,还种有不少竹子。据付燕介绍,这些竹子都是三年前闭园改造时种下的,品种包括丛竹、黄金竹、毛竹,目前竹子长势良好,可供大熊猫取食。
“外馆种植竹子是模拟野外环境,让大熊猫自己取食,也是食物丰容的一种。”付燕说,丰容是人为地丰富大熊猫生活的环境,包括活动场所、食物、气味等方面。在野外,大熊猫每天花费90%的时间寻找食物。圈养条件下,食物来得很容易,丰容可以有效提高大熊猫的活动量,延长采食时间,更好地展示其行为特点。
除了食物丰容,外展区还种有紫薇、桂花、栀子花等观花植物,也可以起到气味丰容的作用。展区外路旁的观叶植物每逢秋冬季节,将会变换彩叶,营造缤纷冬日氛围。两只大熊猫在武汉也能夏赏紫薇、秋品桂,冬赏彩叶、春采竹,季季赏花,解锁轻松惬意的花漾江城之旅。
特制窝头搭配鄂南竹子
多款汉味美食任其挑选
为了帮助“武林”“盟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保育员们还从四川带回来了它们日常爱吃的竹子和窝窝头。大熊猫入住新馆刚来时,主要提供从四川带来的食物。
“每一方水土养出来的食物味道都不一样,对大熊猫来说,在陌生环境吃原来熟悉的味道,也能帮助减轻它们的压力。”付燕说,大熊猫到达武汉动物园后,适应良好,第二天就将三分之一的食物替换成武汉本土食材,第三天再替换三分之一,目前带过来的竹子已经全部吃完,过渡到本土竹子喂养。
食用的竹子来自鄂南山区,品种有大楠竹、小楠竹、丛竹和水竹等。“每只大熊猫食性不同,一般都会多准备一些竹子,任其挑选。”付燕说,大熊猫每天每只供应约60kg竹子,每天分7次进行投喂,根据保育员对大熊猫的采食情况的观察,随时添加。根据大熊猫不同时期的生理需求,武汉动物园还准备了丰富的食物,包括竹子、竹笋、胡萝卜、苹果、窝窝头、善存、钙尔奇、蜂蜜等。
食用的竹笋常年供应,每只每天约8kg,有斑竹笋,牛尾竹笋,白家竹笋,冬笋,雷竹笋,水竹笋,苦竹笋等品种选择,根据各种笋的生长季节供应。
精饲料窝窝头严格按照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标准,含黄豆、玉米、大米、白糖、磷酸氢钙、盐、鸡蛋等,按一定比例加工制作。根据保育员观察,“武林”食欲旺盛,来者不拒,“盟盟”则喜欢吃熟黄豆做成的窝窝头,后期也将会根据它的喜好来专门定制窝窝头。
组成7人最强保姆天团
为大熊猫保驾护航
工作人员在擦洗大熊猫馆的玻璃。长江日报记者 李永刚 摄
武汉动物园有30多年的大熊猫饲养历史,具有丰富的大熊猫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经验。
为了更好地照顾这对大熊猫,武汉动物园组成7人大熊猫保育员团队,包括5名保育、1名营养师、1名兽医,他们是保育员陈军、付燕、曹骏、蔡意、杨立恒,兽医汪明权,营养师刘浏。
1999年,大熊猫“都都”正是在保育员陈军、兽医汪明权的精心护理下,以37岁的高龄创造了大熊猫人工饲养寿命最长的世界吉尼斯纪录。
保育员曹骏、付燕都有着十多年的饲养管理经验,今年6月也再度回到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学习,并顺利通过考核。
蔡意、杨立恒2位新人保育员从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6月起,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实践,待到10月通过考核后,将回到武汉动物园,开展饲养工作。
看到大熊猫们越来越活泼,付燕也十分开心:“这是闭园改造后,迎来的第一对大熊猫,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将养好大熊猫,让它们有一段难忘的‘江城之旅’。”
(长江日报记者詹丽 通讯员邓丽玲 彭少波 王圣凯)
【编辑:王戎飞】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