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丝·巴德·金斯伯格是美国著名法学家,于1993年获时任总统比尔·克林顿提名,担任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直至其去世,她是继桑德拉·戴·奥康纳之后最高法院第二位女性大法官,也是首位美国犹太裔女性大法官。金斯伯格在其任内曾为多个著名案件撰写意见,她的法律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倡导性别平等和女权进步,且经常在最高法院的辩论中胜出。她通常被视为美国最高法院持自由派立场和较为温和的大法官之一。
金斯伯格坚信,如果可以消除法律和文化中所树立的性别障碍,并通过社会政策提供支持,女性就能在这个国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上发挥与男性平等的作用。1972年,金斯伯格合作创办美国公民自由联盟的女权计划,作为首席诉讼律师,她在1973至1976年间于最高法院为6起性别歧视案件进行辩护,并且赢得5场胜利。金斯伯格并未要求法院立即消除所有性别歧视,而是要求其针对具体的歧视性法规制定目标方针,并在每个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努力。金斯伯格有时也会为男性辩护,以证明性别歧视对男女两性均有害处,而她所针对的法律也包括表面看似是在保护女性,但实际上强化了女性需依赖男性的观念。
露丝·巴德·金斯伯格(右)
1992年,金斯伯格在麦迪逊讲座中表达了对罗伊诉韦德案的保留意见,她强调,终止妊娠的决定权是女性“生命、幸福和尊严”的核心。2007年,另一起堕胎案让金斯伯格首次公开宣讲了自己言辞激烈的异议。她提出,堕胎权属于女性,“它们围绕女性的自治权展开,希望由女性自己决定自己的生命历程,以及对平等公民权地位的享有”。
金斯伯格于2020年9月18日因胰脏癌引发并发症而病逝于华盛顿的家中,享年87岁。她过世后,白宫降半旗以示哀悼。希拉里在社交媒体上留言:“金斯伯格大法官为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女性铺平了道路。再也不会有像她一样的人了。”
金斯伯格提倡的做法和运动终结了多个在法律上的性别歧视,也因其熟练的口头辩护而获得极高的声誉,她不仅是司法界的传奇,更是大众文化的偶像。年轻人纷纷将她的头像和名言印在T恤上、挂在背包上以示对她的崇敬,例如那句有名的“我不求女性能够获得什么额外的好处,我所要求的仅仅是让男人把他们的脚从我们的脖子上挪开。”
《大法官金斯伯格》这本传记向我们解答了一个问题:金斯伯格的精神如何成为美国的象征,并且跨越国界,深刻影响全球范围内的人们?这本传记的作者简·谢伦·德哈特是一位女性主义历史学家。她耗时长达15年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广泛的研究和历史分析,在这本书中全面展示了金斯伯格的生活和职业生涯,以及她对美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从金斯伯格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行动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韧性和毅力的女性在男权主导的法律领域中追求正义和平等的奋斗。
《大法官金斯伯格》书封
首先,让我们谈谈母亲对露丝的影响。母亲以身作则,让她深刻认识到女性可以展现出强大的力量,可以独立自主,不需要依赖男人。她母亲坚信女性应该接受大学教育,并追求事业。
1933年3月15日,琼安·露丝·贝德(Joan Ruth Bader)诞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的一个普通犹太家庭。从小,她的母亲就向她灌输了努力奋斗的价值观念,强调良好教育的重要性。母亲始终鼓励女儿要成为一名“淑女”,在她眼中,“淑女”象征着最受尊敬的女性,代表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自尊”。母亲对她的教育影响贯穿了她的一生。从小露丝就表现出色,成为学校的佼佼者。在夏令营期间,她自愿担任星期五晚间仪式的拉比,乐于在公众面前演讲,并主动承担起夏令营活动的组织责任。对于犹太女孩来说,这样的机会并不常见。她坚持要做到最好,为自己追求的目标而努力,这也体现了她坚韧不拔的个性。
露丝的母亲也是一位传奇女性。她小时候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而她的弟弟在全家人的支持下进入了康奈尔大学。因此,露丝的母亲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她这个小女儿身上。她希望女儿能够通过舅舅的推荐进入康奈尔大学,并为此留下了一笔不小的遗产,足以支持她完成大学学业。然而,这位坚强的女性在露丝高中毕业典礼的前一天因癌症早早离世。她成为露丝的精神楷模,并且她的影响将继续陪伴后者一生。母亲离世后,露丝选择将绝大部分遗产留给了父亲,并凭借自己的努力争取了一部分奖学金,进入了康奈尔大学。
露丝的父亲是一个相对软弱的男人,对于女儿选择成为律师,并没有给予全力支持。他担心女儿找不到工作。然而,露丝内心强大,坚定地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因为她相信“作为一名律师,不仅能够实现个人的满足,还可以努力捍卫塑造这个国家伟大的价值观……这个前景令我激动不已。” 长大成为一名真正的律师后,金斯伯格会频繁地注视办公室里母亲的照片,并告诉自己,“母亲会为我感到骄傲。”虽然当时社会文化要求女性成为妻子和母亲,但露丝从未放弃她的职业,这也是她对已故母亲的承诺。
70年代的金斯伯格
第二点,金斯伯格的丈夫马丁·金斯伯格虽然来自富裕家庭,但他完全没有大男子主义的倾向。他以妻子的才华感到自豪,并全力支持她的学业和职业发展。
据《大法官金斯伯格》传记记载,马丁·金斯伯格的父亲是美国联合百货公司的副总裁。然而,马丁·金斯伯格的不拘一格并非来自母亲或家庭的教养,这可谓是一种神奇的化学反应。传记中还提到,在家中几乎很少由露丝下厨,而马丁则热爱烹饪,家里的厨房书籍甚至与法律专业书籍一样众多。马丁的烹饪技艺如此出色,以至于所有来家里做客的同学和同事都对他赞不绝口。当妻子需要投身事业时,马丁毫不犹豫地承担起家庭责任。
在大学期间,美丽的露丝备受众多人的追求,然而她最终选择与马丁金斯伯格约会,并在大四时与他结婚。这段婚姻成为了后来的佳话,一段无法复制的传奇。
金斯伯格夫妇在康奈尔大学就读期间的合影
第三点,虽然社会上普遍期望女性尽早结婚生子回归家庭,但她的公婆都没有这样要求她,恰恰相反,她的公公出资支持她完成了硕士学业(当时大学政策规定如果结婚了就不能拿奖学金),她的婆婆也经常在他们非常忙碌的时候帮忙照顾孩子。
50年代的美国社会,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往往还是框定在家庭内,在当时,除了部分女性对自身事业有着远大抱负,大多数康奈尔女大学生只是把学位当作婚姻的敲门砖,就像卫斯理学院一名绝望的女生在图书馆小隔间里刻下的文字一样:“努力学习,获得高分,拿到学历,嫁为人妻,诞下三孩,入土为安。”而那些希望在事业有所作为的女性要面对常人难以理解的挑战。例如,学校录取对女性设限,她们想从事的行业也常常对她们关上大门。
金斯伯格的公公婆婆在这方面显示出难得的开明,他们支持年轻的金斯伯格继续读硕士读博士,出资租房等帮他们建立小家庭。毋庸讳言,这也是金斯伯格的幸运之处,在一个女性很少被支持打拼事业的社会里,她的小家庭一定程度上给了她极大的支持,这也是为什么露丝对她的婆婆评价极高。
第四点,她的事业之路并不容易,她在整个过程中面临了许多挑战和障碍。在两个孩子年幼的时候,她都受到了保姆的稳定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她没有母职的压力。
书中提到的一次事件发生在露丝在哥伦比亚大学上课时。她当时收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的儿子进了医院急诊”。原来,当时她三岁的小儿子詹姆斯因为误食管道疏通剂而灼伤了嘴唇,被保姆送进了急诊。露丝说,她能原谅当时的保姆,但是她无法原谅自己。这展示了作为一个职业女性和母亲的挑战,她永远无法真正实现事业和家庭的所谓平衡。
金斯伯格夫妇和女儿在一起
露丝在1956年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就读时也面临了性别歧视。在她所在年级的500名学生中,只有9名是女性。在课堂上,她们甚至要听到教授们的讽刺:“女生来读法学院是为了钓金龟婿”。然而,露丝并不像电影中保守的女学生一样,她勇敢地继续在自己认定的道路上前进。她在第一学年就名列前茅,并在第二学年加入了《哈佛法律评论》编辑部,成为美国法学院中最优秀的学生之一。
很多人常常将成功的女性描述为超级女性,认为她们完全依靠强大的时间管理能力来平衡事业和家庭。然而,这种描述往往不符合实际情况。同样,金斯伯格也不例外。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的女性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取得平衡时,也需要家人和保姆的支持。
金斯伯格在她丈夫被诊断出患有睾丸癌后,面临着照顾他们的女儿和她生病的丈夫的压力。然而,她仍要上课、做笔记,并且还要担任《哈佛法律评论》的编辑。这种情况下,她肯定需要帮助才能应对各种挑战。
金斯伯格的故事并不意味着她完全仅靠个人克服了性别和族裔的偏见。她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幸存者,也是面临困境的女性中的一位。这并不贬低她的成就,相反,这更加突显了她的坚韧和毅力。她所取得的成功是在困难和挑战中获得的,同时她也得到了她所幸运地拥有的支持。
她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成功的女性不仅需要个人努力,还需要幸运和支持。
参考文献:
中信出版社《大法官金斯伯格》
(澎湃新闻实习生 李佳慧 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举报/反馈

澎湃新闻

1亿获赞 710.1万粉丝
澎湃新闻,专注时政与思想的媒体开放平台
澎湃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