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晃侗族自治县县城全景。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赵志高
通讯员 吴祥正 彭凤华 米婕僡
9月22日,在新晃货运站,货运车辆川流不息,塔吊摆臂来回移动,一箱箱集装箱货物正在装车、卸载,一派繁忙景象,处处彰显怀化国际陆港带来的活力和热气。
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怀化国际陆港新晃港开行国际货运班列59列,总吞吐量118.25万吨。
“新机遇,新征程。”新晃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周重颜表示,将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以打造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桥头堡为总目标,以更昂扬的精神、更务实的作风、更稳健的步伐,真抓实干、砥砺前行,奋力奔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
新晃海关服务站揭牌仪式。
强基础
——以“港”兴城,推动港产融合新发展
怀化国际陆港是湖南对接“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发挥着湖南西部陆海新通道核心货港的作用。
新晃地处湖南西大门,是湘黔高铁经济带重要节点和湖南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的桥头堡,产业集群多样、矿产资源丰富、集货能力突出,迎来了拥抱海洋的大好契机。
“新晃是怀化最早实现班列双向常态化的县(市、区)。”新晃货运站负责人孙家兴介绍,自怀化国际陆港建设以来,新晃货物集散的吸引力更加突出,物流业务不仅辐射全国,更是通过海港进出口辐射至非洲、澳大利亚、东南亚等海外。2022年,全县全年进出口总额达8629万元,增长118%,开行班列79列。
发展路上疾步行。为加快融入怀化国际陆港建设,新晃侗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将新晃定为怀化国际陆港西翼交通枢纽、物流枢纽、干线物流前置仓储集散中心,并专门设立陆港事务中心,专司陆港建设。
同时,以“港”兴城,全力推动港产融合,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和完善陆港基础设施建设。“以港聚产、以产兴城、以城育港”的港产融合发展新格局迅速成势。
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先行。该县按照“立体式、多功能、强辐射”规划设计,坚持“愿意来、来得了、装得下、运得出、有流效”总体思路,构建“零换乘”的铁、陆、空综合交通体系,推动铁路、公路、短途航空等多式联运与怀化国际陆港的无缝对接,实现货畅其流、人便于行、优质高效。
目前,新晃大新公铁联运物流园、G6512新晃段、通用航空机场、沪昆高速新晃服务区流量经济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全力推进,切实提升了新晃铁路和公路的集运能力、区域物流的辐射能力、特质商品的仓储能力。
“自从国际陆港建成以后,我们每年节约成本大约是13%,节约费用大概在960万元至1000万元。”新晃顺发铁合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宗辉说。
港产融合,产业为基。新晃重晶石和钾长石储量丰富,分别达4.5亿吨和9亿吨,为化工产业发展、大宗商品运输提供了巨大潜力。该县聚焦优势资源和重点产业,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主动引进化工领域头部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形成产业集聚。
“9月12日,省发改委等7部门联合下文认定新晃产业开发区(新晃化工片区)为化工园区,为以‘港’兴城、推动港产融合发展提供强力引擎。”新晃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彭彩稳说,力争到2026年,园区新引进化工企业10家,培育化工领域高新技术企业2家,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2家。
另外,围绕临港产业发展,不断完善进出口贸易、农产品质量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助力开放型经济发展。今年4月,怀化市首个县级海关服务站——新晃海关服务站正式揭牌,标志着新晃继获批怀化国际陆港新晃港后,迎来又一重要“里程碑”,为新晃加快对接国际大市场、扩大对外开放注入新动能、带来新机遇。
北部湾港——新晃金属原料进口专列。
重特色
——以“特”破局,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金秋时节,走进“中国·新晃黄精国际城”专业产业园区,鲜货仓储区、烘干区、切片区、挑选分级区、冷链仓储区、常温仓储区及黄精文化展厅整齐规划。厂房里的工人们正在加工黄精。
新晃地处湖南最西端,守湘依黔,地缘优势得天独厚,资源特色鲜明,是中西部对接的前沿窗口。素有“中药材之乡”“中国湘西黄牛之乡”“中国钡都”等美誉。
当前,新晃抢抓国际陆港优势和特色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以“新晃黄精”为龙头的中药材产业,以及新金属材料、精细化工、文旅康养、特质农业等县域特色优势产业,以“特”破局,打造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目前,新晃已发展成云贵川湘渝鄂周边省市最大的黄精交易市场。黄精种植面积达1.5万亩,每年交易量超1.5万吨、年产值超6亿元,年加工黄精鲜品3万吨、黄精干货6000吨,带动上万人就业,成了侗乡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
以铁合金(高碳铬铁)为主导产业的新金属材料产业欣欣向荣。今年5月24日,《湖南怀化铁合金基地西部片区新金属材料产业规划》得到省工信厅复函同意,50万吨高碳铬铁基地落户新晃;2亿元的废钢破碎尾料综合利用项目成功签约。目前,新晃年生产高碳铬铁约10万吨、年销售收入约10亿元;到2026年,产量有望突破50万吨。
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钡化工产业逐步集聚成势。目前,新晃拥有涉化企业8家、钡化工企业4家,正在努力打造钡化工全产业链条。今年6月,新晃与浙江铱太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合作协议,将打造国内最大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原料生产基地。
擦亮新晃生态康养名片,吸引更多人来新晃“数侗苗风情、住精品民宿、游龙溪古镇,尝红米饭,喝黄精酒,吃全牛宴、沐龙脑香”。
雄鹰振翅,志在云天,特色优势产业生态呼之欲出。2022年,新晃产业开发区入驻工业企业106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42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
沪昆高速。(本版图片均由新晃侗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广赋能
——以“质”促变,让产业赋能激发创新活力
9月15日,新晃与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冶金与环境学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及合作备忘录,翻开了“校地合作,产学共赢”的新篇章。
近年来,新晃围绕临港产业链条提质增效。按照“需要什么干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思路全力做好产业赋能文章,以“质”促变,让产业赋能激发创新活力。
突出科技赋能。坚持把科技赋能作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因地制宜探索“校地企”合作新模式,为临港产业发展插上科创翅膀。
与中南大学成功牵手,将在金属新材料、精细化工新材料、矿物功能材料、生物基新材料、工程机械、新能源及其装备6条产业链的科技创新、引才引智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与湖南农业大学签订《乡村振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1+7”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围绕新晃黄牛、黄精、龙脑等县域特质农产品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全产业链,全力打造地方政府与高校共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县域示范。
与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医药学院等高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发挥医学院校人才、技术等资源优势,开展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合作,共同建设湖南省首家侗医苗医医院和省级边界类区域医疗中心。
加快数字赋能。组建县域数字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将数字经济明确为精细化工及新金属材料、中药材、特质农业、商贸物流、文旅康养、金融服务“六大产业”之外的第七大产业。以县域产业数字转型为主攻方向,更大力度招大引强、招才引智,推动产业链生产技术、工艺设备、产品体系向数字化、绿色化、集群化转变。与华南数字集团、北斗航天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数字规划、乡村振兴、特色产业赋能、数字平台建设和投融资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强化金融赋能。创新构建“1+2+3+N+X”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1”即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中心,“2”即乡村振兴财政性专项引导基金和民营中小微企业产业融资基金,“3”即全域资产负债管理体系、产业投资发展体系和产业服务(担保)体系,“N”即各类市场化运营主体,“X”即产业发展经营主体。围绕产业发展多元化金融需求探索定制式信贷业务,创新推出“黄精贷”“黄牛贷”等特色金融产品,为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持续“输血”。9月14日,湖南湘银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落户新晃,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据统计,自2021年底至今年8月,该县新增投放贷款11.68亿元,其中涉农贷款8.57亿元,县财政支持产业发展资金2483.91万元,仅“黄精”“黄牛”两大支柱产业,通过土地入股、基地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5.34万脱贫人口实现人年均增收6150元。
(原载于9月27日湖南日报T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