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教授说四十岁是恋爱的最好年纪,难道可以给荷尔蒙装个闹钟?

这几天看到有个对复旦某教授的专访,他一本正经对主持人说:最好的恋爱年龄,大约应该在四十岁左右,他经历了人生各种大问题,职场,校园……,各种各样,然后对各种问题有了基本的想法了,对自己有了基本的认识,然后觉得自己适合跟什么人在一起,有些东西,必须经历的……,云云,云云。

看到这个专访,我一开始怀疑自己的听力,然后开始怀疑人生。

真不知道这位教授是怎么读的书,大半辈子怎么过来的,在课堂上怎么教学生的。这是个什么理论?四十岁才可以恋爱,你以为可以给荷尔蒙装个闹钟吗?到点儿叮咚一声,来了?

再看看他的表情,一本正经,胸有成竹,侃侃而谈。说的很笃定,好像跟真的一样。他看起来人很老实的样子,只能说实在是有些糊涂,有些迂腐。

都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这位教授看着起码五十岁,都不惑之年了,我觉得他却有些蛊惑。

如果他说四十岁是最佳的结婚年龄,我大抵不会反驳他。因为英国贵族大多数是在三十五岁结婚的。这个年纪恋也恋过了,爱也爱过了,也曾疯过,傻过,寻死觅活过,如今尘埃落定,心如止水,该安定下来了。于是娶个十八九岁的少女做妻子,这边厢豆蔻年华,那边厢年富力强,老夫少妻,相敬如宾。但这是婚姻,是过日子,不是恋爱。

但是这位教授说,四十岁是恋爱的最好年纪,讲真,有点鄙视他,因为他看起来,像个老古惑仔。

两性之间的感情,贯穿人生命的始终。不然怎么会有青梅竹马,怎么会有黄昏之恋?我记得喜欢班上一个女孩的时候我才八岁,小学二年级。放学时,学生要男女两人一组,手拉手离开校园,每次排到我和她手拉手时,就莫名其妙地有些高兴。我不知道这算什么,但是假如排到我拉手的小伙伴是男生,我就没这个感觉。

我一个发小的老爹张叔是水利工程师,今年八十六岁,在他七十八岁时,娶了一位七十五岁的老太太。去年十月他的孙子结婚,在婚礼上我看到了张叔和他的如夫人。两人琴瑟和鸣,彼此对视时,满满都是爱意。坦率地说,张叔的罗曼史强烈而深刻地鼓舞了我。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爱情是人类自然而然产生的情感,在生命旅途中随时可能发生,可以一见钟情,也可以日久生情,可能郎骑竹马来,也可能老夫聊发少年狂。这能有年龄规定吗?

任何因素都可能导致爱,容貌,谈吐,学识,能力,胆魄……甚至名望。爱是不讲道理,没有规律可循的,可以被青春闪了一下腰,也可能是老房子着火。人的情感是最复杂的心理活动,一念天堂,一念地狱,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契科夫曾经这样说过:“任何情感都可能导致爱——愤怒,仇恨,鄙视,嫉妒,但是怜悯不行。”

个人觉得怜悯也不是一定不行,千人千样,别人怎么想,你契科夫又如何知道?。

总之爱情很奇怪,它会一阵风来,也会一阵风走。爱可以永恒,也可能昙花一现,这要看你遭遇了什么,也要看后来发生了什么。在有些时候,爱就是全部,例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不能爱,那就死。更多的时候,爱是无奈,能爱当然好,不能爱也得活着。

人到了四十岁,但凡男女相悦,不一定是为了结婚,更可能就是单纯的因为爱。哪怕两人不能结婚,他们也会爱着彼此。因为阅历使他们懂得,有些事,不是自己想做就能做到的。但有些情感,却可以永远放在心里。

而在这个年纪,通常结婚的,大多不是爱。例子就不举了,大家自行脑补。占有青春,会让他(她)觉得更有成就感也更快乐。这不是爱,这是交易。

我用青春赌明天,

你用真情换此生。

我坚持相信,此教授根据自己有限的情感经验,误把婚姻当成爱情了。当他说四十岁是最佳恋爱年龄时,其实心里想的是这个时段是最佳的结婚年龄。

说到底,这位教授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国人的婚恋观,国人太现实太务实了,谈恋爱考虑最多的不是合不合得来,而是明智不明智划算不划算。而要做到划算,就必须有成熟的判断力,所以他说恋爱要到四十岁。

我手头没有这位教授的档案,所以不清楚他的履历,但我可以猜猜看。和我差不多,他应该是恢复高考头几年就考上大学的,而在进大学之前,他大概率是某地乡村里一个会读书的秀才。高考改变了他的命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虽然鲫鱼跃龙门,但是适应城市生活花费了他很多时间。而从娶妻生子的婚育观,转换到两情相悦的爱情观,这个过程我高度怀疑在他身上到底有没有完成。

他的爱情观里充满了世俗的价值取向,在他的潜意识里,爱情和婚姻一样,还是某种交易。尽管他使用的语言乍一听有些浪漫,但仔细一想却隐约有铜臭味儿。

必须申明我没有歧视的意思,这个不能有。但是人在成长期的境遇和经历,会深刻地影响他的一生,这个必须有,也必须指出来。

爱情是一种高级情感活动,它只有在生存条件得到满足后才会发生。当然我不是说人穷志短不能谈恋爱,我的意思是当人还在为生存奔波时,爱情会变的庸俗不堪,少了情感多了算计。郎才女貌这个成语,就是最好的证明。男女双方都得有点什么,否则免谈。门当户对是另一个有力的佐证,所以少爷娶小姐,织女嫁牛郎。

坦率地说,这位教授貌似现代的爱情观,其实质却是农耕时代的婚姻观,乡土气息盎然。

这种情况不是这位大学教授独有的,而是广泛存在于每个人的潜意识之中。我们是个农业国,无论今天的人从事什么职业有什么显赫出身,三代以上,基本都是农民。所以我们无论爱情观还是婚姻观,都掺杂着强烈的小农意识。

再举一个例子:六十岁,七十岁,能不能恋爱?回答是当然能。但国人太现实,又太保守,有时候可以说是泯灭人性。七八十岁的老人在这地界,真的不能恋爱。想想那些爷爷奶奶级的独身老年人,一旦想要建立新的家庭,能真心支持的儿女寥寥无几。你都老成这样了还想瞎折腾?你想过我妈(我爸)吗?

儿女嘴上是道德绑架,骨子里是患得患失。老爹娶了新老伴,将来存款留给谁,后妈的孩子会不会来分家产?为了避免节外生枝,得先让老头死了心才行。

你看你,吃穿不愁,儿女孝顺,你还想咋?

没人考虑老人的内心有多么孤独,精神有多么空虚。儿女们大多都是以孝的名义,杀死父母的爱情。但事实上,再孝顺的儿女,都无法排解老人内心的孤独,都无法替代一个贴心的异性伴侣。

这真的是一种悲哀。不过这个扯远了,咱再绕回来说。

那么,二十岁不能恋爱,三十岁不能恋爱?大家想想自己情窦初开是多大岁数就知道了。有四十岁玩初恋的吗?

婚姻和恋爱是两码事。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才是耍流氓。因为大家谈着谈着发现,脾气秉性都不合,只好散伙。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所以不可能先约定了咱们结婚吧,然后再去谈恋爱。那不叫准备结婚,那叫以爱情的名义约炮,是真正的耍流氓。

找到真爱也不是一定要到四十岁,初恋白头到老的也有很多,你能说那不是真爱吗?诚然这其中有很多是貌合神离,但青梅竹马一生相爱的,也大有人在。

四十岁谈恋爱,更多的是算计评估和选择,那不性感也不感性,是纯粹理性行为,换句话说叫打算搭伙过日子。

这位复旦教授说错了,但错的也不算太离谱。50后60后的爱情观,和70,80甚至00后,完全不是一回事。这是经济基础决定的。

说白了,一个人的情感发育能不能成熟,不在于时间长度,在于钞票厚度。家境好才有生活,家境不好只能算活着。

饱暖思淫欲,话糙理不糙。

举报/反馈

茂茂说来了

8.8万获赞 5190粉丝
80后,水瓶座,单亲妈妈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