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师”之外,古代对“老师”的称谓还有哪些?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师长
师长,意思是老师和尊长,同时还有军队中师的最高长官的意思。
二.夫子
夫子,指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夫子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也是妇人对丈夫的尊称;后特指孔子 。见《书·牧誓》:“夫子勗哉!不愆於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
三.山长
山长,读音shan chang。指唐、五代时对山居讲学者的敬称;又指隐者之称。
四.师傅
师傅,古时老师的通称。“师傅〞一词原本是大师、太傅、少师、少傅等官职的合称,因为这些职位负责教习太子,所以,师傅也成为老师的代称。
五.西席
西席也称西宾,是对教师的一种尊称。其来源为这样一个典故:汉明帝刘庄当太子时,曾拜桓荣为师,登上皇位后,他对桓荣仍十分尊敬,常到桓荣住太常府内,听桓荣讲经。汉代席地而坐,室内座次以靠西向东为尊。汉明帝虽贵为皇帝,仍然给桓荣安排坐西面东的座席,表示对启蒙老师的尊敬,此后,“西席”或“西宾”就成了对教师的尊称。
六.师父
“师父”的基本含义与“师傅”相同,泛指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区分现代社会通用的“师父”与“师傅”,需要从古说起。“师傅”一词更早出现,本义即老师。但自秦汉时期起,“师傅”一词演变为专指帝王之师,即太师和太傅的统称,所谓“身为师傅,贵极人臣”,“师傅”用法具有一定排他性。南宋之后“师傅”一词开始回归百姓,平民也可使用。“师父”一词或自唐代起流传,基本含义即老师,也可用于对出家人的尊称。“师父”一词在感情色彩上要强烈得多,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古代,师父往往自己收养徒弟,弟子住到师父家里,由师父贴钱教养,把徒弟当成家人。即便没有如此亲近,在传统观念中,父和师也具有同等重要意义,因此旧时也使用“父师”一词。师父,也用于对和尚、尼姑、道士的尊称。
七.宗师
宗师,指在思想或学术上受人尊崇而可奉为楷模的人。例句有:大宗师复返先天,心境神而明之,能够洞察万物。近义词有宗匠。相关古文有:“石介,字守道, 徂徠山人也。文章学术,天下宗师,皆呼为徂徠先生。” 出自宋代孔平仲《谈苑》。
八.师保
师保,原为古代辅弼帝王和教导王室子弟的官员,亦师亦保,统称“师保”。《易•系辞下》: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后来泛指老师。
九.助教
助教,是大学教师职称的最低等级,是高等学校教员老师中职称低于讲师的一种初级职称,助教原则上不能单独授课,或不能教授全部一门学科的课程,应跟随讲师或教授批改作业,辅助其教学。教师职称等级由低到高依次是,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其基本意义就是协助教学。
十.教授
教授,是一种高等教育体系中的职称。多指在大学或学院中执教的资深教师与研究员,但教授与研究员是有区别的。教授有教课的任务,而研究员则没有。教授为大学教师职称的最高级别。中文的教授两字则源于“传教授业”的字义,是中国古代就已使用的学官名称,在中国汉代、唐代的大学中都设此职位。与英文没有关联。日语中则与中文同用“教授”来称呼大学中的老师。
十一.讲郎
讲郎,是指汉代讲授经书的官。《后汉书·儒林传序》:“又诏高才生受《古文尚书》、《毛诗》、《谷梁》、《左氏春秋》,虽不立学官,然皆擢高第为讲郎,给事近署。”《隋书·经籍志一》:“永平中,能为《左氏》者,擢高第为讲郎”。
十二.学博
学博是唐代府郡的学官。唐代府郡置经学博士各一人,掌以五经教授学生,后泛称学官为学博。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三十六回:这人大是不同。不但无学博气,尤其无进士气。
十三.先生
先生,字面的意思表示出生比自己早,年龄比自己大的人;另有先接触陌生的事物的意思,引申为先接触陌生事物的人。因此古代称别人先生,有向别人学习的意思,正所谓“达者为先,师者之意”。
其基本解释有七个:
1.老师,如:周先生(意思和周老师相同)。
2.对知识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人的尊称。
3.旧指账房管账的或从事文书工作的人。如:他在当铺当先生。
4.旧指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为业的人。
5.对医生的另一种称呼:如"生病了去看先生"。
6.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特定用途:前面都带人称代词或定语;比如你先生、我先生)。
7.80年代后对所有男性都可以称为先生,如:王先生、李先生。
十四.教谕
教谕,“正式教师”之意,宋代开始设置,负责教育生员。
十五.业师
业师,称教过自己的老师。出自《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这位是小儿的业师,姓 陈 ,见在府庠。”《儒林外史》第三三回:“请出一位先生来,是 华士 今年请的业师。”《红楼梦》第七回:“家父之意,亦欲暂送我去温习旧书,待明年业师上来,再各自在家里读。” 蔡元培 《我青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我的业师,是一位老秀才王子庄先生。”
十六.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