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生病最无助的时候,我遇上了东莞援藏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心里顿感踏实,感谢你们!”2023年9月22日,远在3000公里外的东莞援藏医疗队收到了一段来自东莞的语音,里面充满感激。
近期,东莞市民梁先生来到西藏旅游。在雪域高原,有糖尿病史的他因饮食习惯改变、缺氧、劳累等诱因,在西藏那曲市突发出现腹痛、呕吐、气促,被紧急送往当地医院救治。此时,他生命体征不稳定,实测血糖高达33mmol/l,尿酮体(+++),低血清碳酸氢根7.8mmol/l,高血钾7.5mmol/l,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重度)”,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
因当地救治条件有限,梁先生辗转联系到了驻扎在巴宜区的东莞援藏医疗队,寻求医疗救助。
东莞援藏医疗队驱车奔赴当地接转危重患者。
东莞援藏医疗队负责人翟洁卿了解到情况后,迅速与梁先生取得联系,援藏专家韩巧军连夜搭乘120急救车奔赴当地开展转运和救治工作。
见到东莞援藏队员,听到熟悉的东莞话,梁先生眼眶湿润,握住韩巧军的双手不肯放。
东莞援藏医疗队驱车奔赴当地接转危重患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重度)”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之一,如因延误诊断和缺乏合理处理而导致的死亡率非常高。东莞援藏医疗队员周妙媛是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派遣的内分泌科专家,她连夜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陈伟坤团队取得联系,共同制定相关诊治方案。
9月11日,梁先生抵达巴宜区人民医院,援藏队员周妙媛、蔡桂容等迅速将他转入住院部重症监护病区开展紧急救治。
援藏队员周妙媛与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团队在线沟通研定方案。
经过连续多日的治疗,梁先生腹痛、气促明显缓解、胃口改善,精神状态好转,血清碳酸氢根、血钾恢复正常,但血糖不稳定。在与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进行充分的沟通研判后,医疗队考虑梁先生仍处于高海拔地区,病情的后续治疗存在不利条件,建议尽快回到低海拔地区继续治疗。期间,莞藏两地内分泌科团队对梁先生身体状态进行多次评估,并详细指导梁先生回莞途中注意事项等。
9月14日,梁先生乘机飞抵广东,由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安排绿色通道顺利进入内分泌科继续治疗。
患者梁先生顺利在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康复出院。
9月22日,患者梁先生康复出院,这场莞藏“接力赛”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东莞援藏医疗队提醒您
最近,因为高原反应病倒在雪域高原的游客还真不少,很多朋友都在担心,有糖尿病、高血压,到底能不能去高原?
当然可以!
要知道,曾经还有关于1型糖尿病患者佩戴胰岛素泵登珠穆朗玛峰的报道。高海拔并不会增加糖尿病的患病率,相反,研究发现,在海拔越高的地区,糖尿病的患病率越低。
但需要注意的是, 平原的糖尿病患者进入高原👇 :
1. 在平原把血糖控制平稳;
2. 随身携带血糖仪或者其它血糖监测设备。到高原后,饮食和活动可能影响血糖控制。如果有身体不适,每日要多测几次血糖;
3. 胰岛素应当随身携带,注意保存温度;
4. 如果在高海拔发生了高原反应,要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激素容易导致血糖恶化),若必须使用,需严密监测血糖,及时救治;
5. 如果佩戴了胰岛素泵控制血糖,那么需要准备胰岛素笔,如果胰岛素泵故障,可以用胰岛素笔进行胰岛素注射;
6. 高海拔地区天气干燥,糖尿病患者注意多饮水,避免脱水。
可以。
但是低压低氧状态导致高血压的发病率比平原高,每3个人就有1个高血压。正常血压的人从平原进入高原,血压也会不同程度的升高。
这是因为,为了适应高原低氧,我们的心率会增快,交感神经会兴奋,白天和夜晚的血压都会升高。通常情况,血压正常的人到达海拔3700m,收缩压较平原平均增加10mmHg左右。
建议想要进入高原的高血压患者👇:
1. 在平原先把血压控制稳定;
2. 如果只有轻度高血压,平原不需要用药就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在高原短期旅行时不需要进行血压监测;
3. 如果高血压需要用药控制,上高原时最好带上血压计和足够的降压药物。进入高原后,如果血压明显升高,则需要咨询医生后适当增加药物应用。
温馨提醒:
基础疾病不可怕,进入高原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无畏”,在原本可以预防的情况下发生意外。因此上高原前,要对自己的身体情况有准确的认知,并做好相关准备哦!
文/南方日报记者 欧雅琴
通讯员/黄晋
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