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953-2023年,中国汽车工业走过了非凡的70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引进、跟随、追赶、超越到引领。这70年就是一部中国汽车人波澜壮阔的奋进史画卷,将彪炳世界汽车工业史册。致敬中国汽车工业!致敬中国汽车人!《汽车纵横》为此特作本期“封面故事”专题报道。本专题报道共8篇,今天发布第4篇,敬请关注。

40年数十家合资车企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见证,从“请进来”到“走出去”将成为中国车企对外合资的新方向。


2023年7月15日,中国汽车工业迎来70年华诞。经过了70年的发展,中国已连续14年位居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大国、连续8年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并且有望在今年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这一系列傲人成绩的背后既有中国自主品牌车企的艰辛付出,也有合资经营带来的技术和产业扶持。
回望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中国车企已走过了约40年的合资经营之路,共产生了数十家合资车企。在“请进来”时期,中国车企的合资经营之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1983-2017年的外资股比限制期和2018-2022年的外资股比开放期。
未来中国车企将逐步从“请进来”转向“走出去”。在努力实现汽车强国梦的大背景下,中国车企的合资经营之路已经从吸收技术、经验走向输出技术和出海经营。

从CKD组装到高度国产化

今年7月在2023中国汽车论坛上,中汽中心资深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吴松泉表示:“到今天,(中国)汽车行业一共有45家整车合资企业。”
为了保护本土汽车工业,我国于1994年发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汽车工业开始实行“目录”制管理,要求外资车企在华生产销售汽车必须通过合资公司的形式展开,并提出“合资汽车公司外方占股不能超过50%”。
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吉普)是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北京吉普由北汽集团与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戴姆勒·克莱斯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出资组成,三方股份占比分别为57.60%、31.85%、10.55%。三方于1983年5月5日签约立项,北京吉普在1984年1月15日正式开始营业、拥有“Jeep”和“Mitsubishi Motors”两大车型品牌。
中国合资车企最先以CKD模式进行生产销售,此后逐步提高整车零部件的国产化率。CKD模式是合资车企进口整车零部件、再到国内工厂组装生产。1986年,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决定以CKD模式引入日本大发Charade车型,并命名为夏利。1986年9月底,以CKD模式生产的第一辆夏利下线并上市,当时这款车的代号是TJ730。
虽然天津夏利在销量上做到了风靡一时,但CKD模式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贡献十分有限,因此提高零部件的国产化率成为了当时的重要课题,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大众)首款车型桑塔纳的生产经历刚好体现了国产化率提高的发展历程。
1984年10月10日,中德双方经过深入谈判,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协定各出资50%组建上汽大众的合资协议在人民大会堂签署。1985年,上海大众汽正式成立。此后,在“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广告加持下,桑塔纳做到了家喻户晓。但该车型产量超万辆时,上汽大众的合资工厂仅能做到轮胎、收音机和蓄电池的国产化生产,整车国产化率低至2.7%。
1987年,上海市政府将汽车工业列为上海第一支柱产业,分别成立了“支援上海大众建设小组“和“桑塔纳国产化办公室”。这一年,上汽大众合资工厂生产的桑塔纳实现了30%的零部件国产化。
1989年,国内最先进的轿车总装流水线在上汽大众工厂投入生产。全长585米的生产线可以同时装配90辆桑塔纳,每7分半钟完成一辆桑塔纳的组装。通过中德双方的共同努力,桑塔纳的国产化率不断提升,1990年桑塔纳实现了60%的零部件国产化,1996年实现了90%的零部件国产化。桑塔纳的国产化发展是中国汽车工业合资经营的一个重要缩影,国产化率的提升带动了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后,外资车企巨头扎堆进入中国市场,一汽丰田、东风悦达起亚、北京现代、东风标致、华晨宝马、东风日产、东风本田、广汽丰田、北京奔驰、长安福特等合资车企陆续成立。
我国加入WTO后,降低关税是协定承诺的必然之举。汽车关税的降低会导致外资车企把在华的经营重心从合资生产转向出口整车,影响我国车企在合资经营方面的发展。不过,伴随着车企合资经营的发展,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壮大起来,这为中国车企在市场竞争方面提供了源动力。
目前,我国已逐步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京津冀、中部、西南六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仅长三角地区就有宁波华翔、万向钱潮、均胜电子、华域汽车、威孚高科、精锻科技、万里扬等130余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

高水平开放下的大浪淘沙

合资车企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产样本和技术资源,见证了我国汽车工业在规模上由小到大、综合实力上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2018年,中国汽车合资经营之路走进外资股比开放期,中国汽车市场迎来全面开放竞争期,一些合资品牌在大浪淘沙之下走向没落。
当年6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以下简称负面清单)。负面清单对汽车领域对外开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做出明确安排:2018年7月28日起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
负面清单之下,政府对汽车行业的管理方式转向法制化、事后监管等方向。2022年2月,华晨宝马的股权发生变动,宝马(荷兰)控股公司对华晨宝马追加3750万元投资、其投资股比由50%增至75%。2018年5月,特斯拉汽车香港有限公司以外企独资的方式成立了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标志着外国独资车企进入中国市场。
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初期,市场上流传着一种阴谋论:外资股东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故意做差合资车企业绩,拉低合资车企的估值,再从中资股东手上以较低的价格收回合资车企的股份。但这种阴谋论的实践可能性为零,第一合资车企一旦被刻意作差业绩就可能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永远掉队;第二中外双方在合资车企上的合作博弈是反复切磋、长期沟通的结果,并不以阶段性的时间节点来划分。
负面清单的真正实施标志着我国汽车工业已经从开放走向了高水平开放、中国车企的综合实力足以应对外资车企的挑战。随着中国汽车工业进入全面开放竞争的新时代,市场竞争陡然加剧。由于新时代呈现出了“企业微利、行业整合、全面创新”等基本特点,导致所有合资车企必须适时调整在华战略,一些调整不及时的合资车企在短时间内迎来销量骤然下滑,甚至出现了一些合资品牌从中国黯然离场的情况。
自负面清单实施以来,合资车企在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法系和韩系合资车企最先受到冲击。据Wind数据,2018年法系合资车企在华市场份额由2013年的3.4%跌至1.0%以下,此后长期在0.3-0.7%之间徘徊;2019年韩系合资车企在华市场份额跌至3.4以下,其市场份额此后一蹶不振。
相对应的是,2020年日系合资车企在华市场份额由2017年的16.2%提升至22.3%,德系合资车企在华市场份额由2017年的18.7%提升至23.2%。
2023年上半年,在新能源汽车加速提升市场销量的背景下,日德引领的合资车企迎来销量全面下滑。今年上半年,合资车企累计销量为480万辆、同比下滑4%,在华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60%跌至50%以下。取而代之的是,中国自主品牌车企通过新能源赛道实现了销量上的弯道超车。

从“请进来”到“走出去”

未来,我国车企的合资经营之路将从“客客气气请进来”转向“高昂头颅走出去”。以前中国车企引进跨国汽车巨头、吸收对方的技术在国内进行生产经营,现在已经有中国车企开始向传统汽车巨头进行技术输出、在海外与当地企业进行合资经营。
今年7月26日,大众集团宣布与小鹏汽车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大众集团以15美元/ADS的价格对小鹏汽车进行增资。双方达成技术合作框架协议,将共同开发两款大众品牌的电动车型。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将成为小鹏汽车的合作伙伴,进行联合研发和采购。这开启了外国汽车巨头购入中国车企技术的先例,并将深刻影响未来中国合资经营的发展方向。国金证券认为,中国车企未来可能将走向制造厂商+智能化技术厂商的并立态势。
7月27日,上汽集团宣布与奥迪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携手加快上汽奥迪全新电动车型开发。上汽的纯电专属化星云平台具备大空间、高性能、高智能、高安全、高技术延展性等特点,800V碳化硅技术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350KM,上汽零束发布的全栈3.0解決方策可实现先进的中央计算和区域控制。华西证券认为,此次合作是对上汽智能电动技术的认可,有望充分发挥上汽集团在电动智能领域的技术优势。
技术输出之外,出海经营更能体现中国车企合资经营的新方向。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首次突破200万辆。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为311.1万辆,同比增长54.4%,中国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2023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总量为214万辆,同比增长75.7%,中国有望在今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大国。
同期,中国车企开启海轮订购潮,海运是我国汽车出口的主要运输方式,海运出口量常年占我国汽车出口总量的8成以上。比亚迪、上汽集团是中国汽车出海的代表车企。
比亚迪为购买出海运输船,已接洽了招商工业、广船国际、黄埔文冲和浙江扬帆集团等多家船厂,新船预计从2025年开始陆续交付。此外,比亚迪计划与泰国当地公司暹罗汽车集团合资,为泰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右舵市场供应汽车,初期产能规划10万辆/年。
上汽集团已在海外拥有3个创新研发中心和4个整车制造基地,100余个零部件生产研发基地,1,800余个营销服务网点和6条自营国际航线,并与各地区供应商合作,拓展供应链建设,逐步打造全球的运营体系。此外,上汽集团旗下的安吉物流是业内知名的汽车物流供应商,为上汽集团的汽车出口提供了先发优势。
中国车企出海是一场持久战,从渠道网络搭建、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商业模式创新、带动当地核心需求等各个方面都需要逐步完善,这些都离不开与当地企业的合资经营。一个很明朗的预期是,中国车企将扩大在海外的布局规模,初期将以整车进口或CKD模式在海外构建品牌,中长期则转向本地生产,通过建立整车+本地化工厂的保障体系确保新产品在海外的长期供应。
举报/反馈

汽车纵横AutoReview

1918获赞 2.3万粉丝
发布产业数据、分析产业政策、解读行业热点
汽车纵横杂志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