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全球经济治理重要平台,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一个是一年一度的全球经贸盛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二十国集团(G20)和进博会的影响力已超越国界,它们的“朋友圈”扩展至全球,足迹遍布各大洲,对国际经贸合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进博会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往来。无论来自发达经济体,抑或新兴市场经济体,越来越多G20成员参展商积极参加进博会,并将其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机遇平台。与此同时,进博会也正因他们的参与,为各国间的经贸合作注入新的动力。
G20领导人第十八次峰会刚刚在印度新德里落幕。作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印度也非常重视进博会这一平台。5年来,印度参展企业总展览面积近3000平方米,展示的印度羊绒地毯、香料、手工艺品等产品,受到众多中国消费者的关注。
作为中国在亚洲的海上邻国,印度尼西亚紧抓进博会机遇,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据悉,前5届进博会共有百余家印尼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近万平方米,咖啡、燕窝产品、棕榈油等深受好评。“通过进博会这个平台,可以把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带给中国消费者。”印度尼西亚工商会主席兼东盟商务咨询理事会主席阿斯加德·拉希德(Arsjad Rasjid)表示,对于希望打开中国市场的印尼企业,进博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南非是G20唯一的非洲国家,积极参加每一届进博会。每年的下半年是这个南半球国家农产品的主产季,进博会自然而然就成为南非农产品亮相中国的舞台。
在第五届进博会上,葡萄酒、牛肉、马海毛、咖啡、蜜树红茶、鲍鱼罐头等许多南非特色产品备受青睐,吸引了众多国内采购商的目光,共达成意向成交金额近1亿美元。“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世界共享中国市场机遇的重要平台。”南非驻华大使谢胜文表示,在进博会推动下,更多南非优质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对于举世瞩目的进博会,欧盟及其成员国参与热情高涨。
作为G20创始成员国之一,德国从未缺席进博会,大众、宝马、拜耳、博世等知名德企已成为进博会的“忠实粉丝”。据统计,前5届进博会德国企业参展面积在欧洲排名第一、在全球排名第三,参展的企业数量是欧洲第一、全球第五。借助进博会这一大舞台,企业有机会展示优质的“德国制造”,共享中国大市场的广阔机遇。
法国同样是进博会的重要参展方。在每届进博会上,法国参展企业数量、参展面积、意向成交额等展览指标在全球各国中都位居前列。正如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所言,“进博会是法国商品‘走进中国’的门户”。法国商务投资署作为进博会境外组展机构,已连续多年组织中小企业参展,成效颇丰,并将继续参加第六届进博会。
11月,随着加勒比洋流把温暖湿润的海水注入加勒比地区,进博会的热度和活力也被带到了美洲。
去年,约有200家美国企业参加进博会。上海美国商会董事会成员卡梅伦·约翰逊曾表示:“进博会对美国企业仍然具有吸引力。这是美国企业了解中国市场、展示商品和服务理念的重要渠道。”
多特瑞中国总裁麦欧文对此深有感触,他把参加进博会比作“好似站在一个巨人的肩膀”。从参加首届进博会至今,多特瑞的展台面积持续扩大,从首届的9平方米,到108平方米、150平方米,直至如今200平方米,这些数据折射出多特瑞在中国蓬勃发展的势头,同时也是进博会强劲“磁力”的写照。“希望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进博会共同进步,赢得机遇,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麦欧文说。
作为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巴西是进博会上的“老面孔”。巴西出口投资促进局(Apex-Brasil)连续多年参加进博会,积极寻求与中国伙伴的合作机遇。该局主席维亚纳表示:“中国是巴西最大贸易伙伴和主要投资来源国,深化对华合作对巴西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进博会在“枫叶之国”加拿大也广受赞誉。自进博会举办以来,仅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参展商就已达66家,这一数据足以窥见进博会无与伦比的魅力。
作为第一个受邀参加进博会的国家,澳大利亚对参展表现出极高热情。自首届以来,累计已有500余家(不含本届)来自澳大利亚的各类企业参加进博会,紧抓在华的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今年4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投资与贸易局副局长凯莉·贝尔(Kylie Bell)表示,进博会为澳大利亚产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绝佳机遇。新南威尔士州政府致力于支持当地出口商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市场开展贸易合作,将发动在全球各地的网络支持新州企业参加第六届进博会。
几年来,从亚欧大陆到非洲、美洲、大洋洲……进博会的“朋友圈”越来越大,“铁杆粉”越来越多,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包括韩国、日本、沙特阿拉伯、土耳其、俄罗斯、英国、意大利、墨西哥、阿根廷及欧盟等在内的多个G20成员同样也将进博会当作他们共享中国机遇的“舞台”。
未来,通过进博会和G20等重要平台和机制,中国将更进一步与全世界分享更多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多方共赢。
(部分内容综合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国新闻网、中国网、上观新闻、上海证券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