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晓琴选择的「工作」和大多数同学都不一样,她的工作是「全职恋爱」。
全职恋爱?这真有意思,「全职」到什么程度?大家听到这个新鲜词的时候,都忍不住好奇,到底晓琴毕业后,发生了什么。
恋爱是大二的时候开始谈的,在校园十佳歌手大赛上,晓琴认识了男朋友李乐。那一年晓琴是校学生会文艺部的部长,十佳歌手大赛的组织方。她将那一年的比赛命名叫「天生乐手」,参赛的选手不仅要演唱,还得带一门乐器演出,如果你不会就得带个乐队。
学钢琴十五年的晓琴,天生热爱乐器,不论是打击乐、管乐还是弦乐,晓琴都很喜欢,所以当她有机会组织这样一场比赛时,忍不住将自己的私心也藏了进去,想张罗着搜寻出这个校园里,所有能够直击灵魂的乐手。
李乐的出现让晓琴觉得:就是这个人了。
在决赛的舞台上,李乐是唯一一个大秀乐器和编曲的人,一首《安河桥北》的间奏,被李乐玩出了花。比赛结束后,晓琴丝毫不在意成绩是什么,她只有一个信念:我要认识李乐这个人。
与舞台上的忧郁和张狂很不一样,台下的李乐是一个十分阳光的男孩,时刻带着半真半假的笑容,你很少见到他不笑的样子。在把奖杯发给李乐的时候,晓琴问他:你叫李乐(le),还是李乐(yue)?
李乐笑呵呵地回答她:我也不知道,你觉得呢?
晓琴说:我觉得,舞台上你叫李乐(yue),台下的你叫李乐(le)。
这句话说到李乐心里去了。他俩很快变得熟悉起来,也很快进入了一段恋情。
这段感情,让两人都近乎于狂热。两个音乐狂人,整天泡在音乐教室,研究一些新鲜的玩法,他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一起。这几年大学生涯,他们跑遍了整个中国,到各地去参加各种大大小小的演出、活动,尽管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但是沉浸在爱情与音乐的世界里,人生里所有的烦恼都不复存在了。
自然时间也过得非常快,就像沉迷游戏的青少年一样,好像早上起床,才打了一会儿,就夜幕降临了。很快两人就要毕业了,面临工作与生活。
他们自然没法以乐为生。李乐凭着他以假乱真的乐呵劲,找了一份销售的工作,而且干得还不错。但晓琴却不一样,她开始了「全职恋爱」的生涯。
每天在家,晓琴除了刷手机,就是研究吃喝玩乐。一个月两个月,晓琴还能够自娱自乐,可过了小半年,一个人的吃喝玩乐实在令人无聊,她总想着各种花样,去李乐公司带给他一些惊喜。可大多数时候,李乐的反应都让晓琴觉得,他并不喜欢这样的惊喜。
更加让人抓狂的是,晓琴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混迹各种聚会与人群中,身边的朋友们都各有各的忙碌。于是,她只得变本加厉地依赖李乐。
既然他不乐意晓琴带来的各种惊喜,那么她就静静地待在李乐公司楼下,等他下班一起回家。可是,哪怕这样,还是出现了一些现实的问题,让晓琴的这段「全职恋爱」难以为继。
自从晓琴开始每天等李乐下班以来,李乐不再愿意给晓琴经济上的支持,让她可以每天「游手好闲」了。这让晓琴第一次感到危机。而更大的危机还在等着她。
在「全职恋爱」一年之后,李乐彻底无法忍受晓琴了,他觉得她在家里,给整个家里都带来了一种「低气压」,在外面工作每天讨好客户,已经让李乐非常有压力了,他不想回到家里,还要面对一个愁眉苦脸的晓琴。他完全不理解,不用工作、完全自由的晓琴,到底有什么好不开心的。
事态开始变得恶劣起来,有几次,在李乐应酬喝多后,回到家里,见到晓琴在那里默默地抹眼泪,李乐气不打一处来,狠狠地扇了晓琴一巴掌。这让晓琴感到震惊,她没想到李乐竟然会打自己。
有一就有二,晓琴被打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严重。有一次,李乐揪住她的头发,按住晓琴的头,狠狠地把她往梳妆台上的镜子,撞了过去。那个 2000 多块的梳妆镜,被撞出一条巨大的裂缝,晓琴的头也磕破了,鲜血哗哗地流。
这一次,彻底吓坏了两个人。在晓琴到医院缝了三针之后,他们打算去见伴侣咨询师。
当他俩找到伴侣咨询师时,他们认识到,他们的感情处于一种,极端的「财务依赖」的状态中。
财务依赖的定义是:依靠他人获得非工作性收入,因其有可能被切断,而感到害怕或者焦虑。而且个体因人为自己的热情、能力和积极性受到了遏制,而产生愤怒或愤恨的情绪。
晓琴就很愤恨,以前的李乐那么好,两个人一起全国各地跑的时候,晓琴觉得李乐就是全世界,而且刚刚毕业的几个月里,李乐也信誓旦旦告诉自己:你不用工作,我养你。晓琴很悔恨,信了他的鬼话。
而越是愤恨,晓琴越觉得自己无法离开李乐,自己对于生活的热情也逐渐消磨,每天唯一的盼望就是李乐早点回家。
所以,每当李乐在外应酬到很晚,才回来时,晓琴非常抓狂。
咨询师给晓琴的评估中显示,其依赖性人格水平很高。在 DSM-5 中,依赖性人格包括 8 项诊断标准,如下表:
在结构化的访谈中,晓琴在 1、2、3、4、6、8 这 6 项标准中,都表现出极大的焦虑,显现出较高的依赖性人格。
这种顺从他人,并且十分缠人的行为模式,源于对别人照顾的过度需要,晓琴非常需要李乐的存在,而且非常害怕失去李乐的支持。很多时候,她很想得到李乐的意见,哪怕是今天早餐要吃什么这样的小事,都希望得到李乐的支持和意见。
这让李乐特别的消耗,他难以承受这种事无巨细的依赖,而且这种生活轨迹的差异,让李乐感觉到非常的不公平,他觉得自己在这个家里,既当爹又当妈,在外面要挣钱养家,回到家里还要安抚晓琴的情绪。这让他觉得特别耗竭,以至于到后来,他感到愤怒。
而在财务上,晓琴也完全依赖上了李乐。尽管晓琴的家境不错,但她极力避免大学毕业后,依然依靠父母,但花李乐的钱,晓琴显得心安理得。这让李乐感到非常痛苦。李乐的家境并不富裕,自己选择销售,也是因为这样挣钱更快,他渴望可以早点积累足够的财富,可以养家。
可是,晓琴的消费习惯,让李乐倍感压力,他们在买什么、不买什么的问题上,出现了很多的分歧。在晓琴买下那个 2000 多的梳妆镜时,他们就大吵过一架,当时李乐疲于工作中的压力,实在不想多说,就算了。不过,在支配金钱的分歧中,李乐还是逐渐占据了上风,因为他发现,他有最后的终极大招——不给你钱。
这让晓琴感觉到,自己支配金钱的自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她逐渐感觉到「财务依赖」带来的压力和痛苦。
咨询师也发现了晓琴身上,明显的「财务依赖」倾向。在下表中,晓琴的量表总分超过了 20:
超过 20 意味着,你的均分过 4,平均下来,你已经比较符合财务依赖的状况。
其实,依赖型的性格,很早就有迹象,比如,当你觉察到自己的不成熟、缺乏自信、缠人、不安和脆弱时,就可以通过表 1 自查一下了。很多迹象可以让你发现这一点,比如,高度依赖的人,在大学时表现为非常想家,拒绝社交,以及和室友发生冲突。
晓琴尽管没有出现这样的状况,但她沉溺于音乐的世界,沉溺于一种二人的世界,不与外界其他的人和事打交道,也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依赖和不成熟。
这些问题,在日后的生活中,持续存在,往往引发工作冲突并破坏职业关系。晓琴更加直接干脆——放弃了开启自己独立的职业生涯。
更糟糕的是,财务依赖,不仅仅造成了关系中的失衡,有时候,还会造成一些更严重的危险。就像平日情绪稳定、性情温和的李乐,在真正掌握了关系中的主动时,也会在发生严重冲突时,逾越界限,实施暴力。
比这种情景式冲突中,发生的暴力,更严重的是,和具有暴力倾向的人建立伴侣关系,这样的暴力受害者,更加无助。一项研究显示,46% 的家庭暴力受害者声称,缺钱是迫使他们,回到虐待性关系中的重要因素。
于是,在咨询师的帮助下,晓琴和李乐开始尝试一些改变。因为他们发现,晓琴的依赖特点,不仅仅压垮了他们的关系,也对晓琴自己的人际关系,有不良的影响,晓琴的友谊、亲情和工作,都几乎断绝了,她和以前的朋友几乎没有了来往,和家人也很少沟通,当然也从来没有想过找一份工作。
咨询师给他俩普及了,心理学家伯恩斯坦(Bornstein)的一个理念——依赖行为并非总是糟糕的,而是找到适当的程度,从而让依赖具有好的适应特征。
通常来说,依赖程度处于适当水平,是适应的,也就是说,完全不依赖他人,孤家寡人一个,与过度依赖他人,什么事情都没办法自己承担责任,都是不适应的。
而良好的依赖,处于中间水平,既能加强和他人的亲密关系,帮助人们表达自己的依赖需要,又能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有自主生活的能力。这样一幅图,表明了二者的关系:
咨询师给他们举了几个简单的例子,什么样的依赖,是健康的依赖,而什么是不健康的依赖。
接下来,咨询师邀请他俩一起,来制作一些依赖行为表,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都会有哪些依赖行为,一起来区分那些依赖行为中,哪些是健康的依赖,哪些是不健康的依赖。
当然这个过程中,他们也遇到了不少分歧,每当有分歧时,他们就把这个点记录下来,带到周末见咨询师时,让咨询师「来评评理」,三个人一起来掰扯掰扯,到底谁占理。
比如,这周晓琴和李乐带来的问题是,晓琴晚上去买菜做饭时,总要问一问李乐的建议,李乐觉得这么小个事情,你不用问我。但晓琴并不这么觉得,因为她发现,每回吃饭的时候,李乐经常挑剔饭菜不好。这让晓琴很受伤,久而久之她不敢自己去决定这件事,而是每天给李乐直播逛超市的过程,让李乐手把手指导,我们到底要买什么。
可是,晓琴上午逛超市的时间,是李乐在公司开晨会的时间,他没办法做到和晓琴视频,于是,晓琴一边逛一边发照片给李乐,让李乐挑今天到底吃哪个好。有时候,李乐明明知道,今天晚上有应酬的局,自己没法回去吃晚饭了,但晓琴依然不依不饶,要李乐来决定,她这一天都吃什么。她的说法是,怕自己花多了钱,李乐不开心。
在咨询室里,当着咨询师的面,晓琴和李乐为此争吵了起来。
晓琴坚持,自己没有办法独自决定,因为如果自己做得不够好,李乐就是会不开心。
而李乐反驳说,有时候自己不开心,并不是怪晓琴,而且他觉得,晓琴也有权力反驳自己,可以和自己据理力争,而不是事事都听他的。李乐不介意和晓琴发生争执,他觉得很多事情都是吵着吵着,大家就更亲密了,彼此有更多的理解,总是把事情闷在心里,也不是事儿。
可晓琴非常不同意,她觉得很委屈,她认为自己没有资格反驳李乐,如果那么做,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因为李乐会断掉晓琴的经济来源。
连续好几周,他们带来的「一件小事」,话题最终都会谈到这里。他们这才意识到,还是绕不过「金钱」这件事。
李乐坚持觉得,晓琴也应该找一份工作,不论挣多挣少,她得让自己感觉到经济上的自主权,这才是独立自主的根本。可是,晓琴对此没有信心,她觉得自己脱离社会快两年了,每天都在照顾这个家,照顾李乐的饮食起居。大学里也没学到什么东西,都和李乐一起玩音乐去了。
而且,晓琴觉得自己把李乐的饮食起居照顾得还算不错,尽管他们是租的房子,可是他们的房间布置得很温馨,桌面的布置,卧室墙纸,床头的灯光,都是晓琴精心挑选布置的,就是为了让李乐在这么大的压力下,回到家里能够感到放松,好好休息、补充能量。
为了李乐可以生活得更健康,不像他的同事们那样年纪轻轻就秃头,晓琴在营养搭配上,也充分照顾李乐,设计了非常良好的早晚餐。当然,她管不着李乐时不时地应酬,但是每回李乐喝大了,晓琴都亲自去把他接回来,家里也总是常备着醒酒茶。
晓琴的所有心思,都投注到李乐的工作与生活中去了,她找不到自己可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她也不想去做什么,她就想这样,做李乐背后的影子。
「李乐背后的影子」,这句话脱口而出时,晓琴开始默默地流眼泪。她意识到,自己一直活在一种虚幻的假想里,她喜欢那个舞台上纵横驰骋的李乐,只要有一把吉他在手,就仿佛把世界拥在手里的音乐王子。她甘愿做那个王子背后的影子,这样她也是那个音乐世界里的暗影女王。
可是,他们不再在那个世界里了。李乐(yue)不在了,他是李乐(le),而且是一个常常在客户面前「假乐」的虚假李乐。作为影子,她无处依附。
要找回自己实体的肉身,而不是一个虚幻的影子,晓琴不得不承认,自己要找一份工作。
可是要怎么做呢?晓琴摇摇头,觉得自己没有一点头绪。
「李乐能帮到你什么吗?」咨询师问晓琴。
晓琴想了半天,她觉得李乐不要催自己,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可以慢慢来就好。
李乐很乐意看到晓琴有这样的动力,他当然愿意给晓琴时间,毕业后这两年都过来了,也不急于这一个月两个月。
「还有吗?」咨询师继续问晓琴。
晓琴摇摇头,想不到。沉默了好一阵后,咨询师观察到,晓琴露出欲言又止的表情,于是问她:「你是想到了什么,又不敢说吗?」
晓琴点点头。咨询师鼓励她说出来。晓琴这才说到,她希望自己为家里付出的努力,得到李乐的认可,甚至是……金钱上的认可。
咨询师说:「你的意思是,你希望你每天为李乐做饭、收拾好家里,帮助李乐把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李乐理应为此向你付钱,以此认可你的劳动,对吗?」
晓琴低下头,很不好意思,轻声地说:是的。
咨询师点点头说:你有这个想法很好啊。这是你独立的愿望。李乐就在这里,你可以直接和他谈。
还不等晓琴发话,李乐开口了,他表示这是他第一次听到,晓琴有这样的愿望,他很乐意和晓琴谈谈这一点。
很快,他们对这件事达成了一致。尽管在咨询师看来,晓琴还显得有些战战兢兢,不敢「狮子大开口」,只向李乐每个月要了 1000 块钱,相比于一个月挣 2 万多的李乐来说,这点钱不算什么,所以李乐很爽快地答应了。但可贵的是, 这笔钱的含义,不再是「生活费」,而是一笔实实在在的,属于晓琴的「劳动报酬」, 晓琴可以完全自由地支配它。
为了避免李乐再放「终极大招」,争吵时克扣晓琴的钱, 在咨询师的监督下,他们当场就签署了一项「劳务协议」,而且李乐还为过去两年,晓琴的劳动付出, 补发了工资,并且承诺在未来一年的时间, 只要晓琴还未找到工作,就会为晓琴在家里的付出,支付报酬。
拿到一笔「巨款」的晓琴,又开心、又紧张。她从过去在这段关系里,感到战战兢兢、小心翼翼, 转而开始变得迷茫起来——她开始思考,如果自己不再是影子, 那么她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咨询师看来,这是好事。迷茫感, 是走出阴影的起点。
正是为了避免迷茫, 回避自主选择带来的沉甸甸的责任,晓琴选择了做一个影子,不用思考、不用选择、不用亲自下地前行, 只要在李乐的背负下,跟随其往前走,他去哪,我去哪就好。
可是也正是如此,晓琴放弃了发展自我的力量,发展自我的财务选择。这一切都让她陷入被动。而咨询师所做的,不过是简单地,重新定义了他们的关系, 晓琴在家的赋闲不再是依赖, 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劳动, 这种劳动也要赋予价值, 这是晓琴迈出家庭前的一份临时合同。
半年后,晓琴给咨询师发了一封感谢邮件,她找到了一份工作, 给一家游戏公司做背景音的配乐, 她很喜欢这份工作,挣得也不少。半年前她根本不敢想象,自己竟然可以找到工作,而现在,她配乐的第一款游戏已经上线了, 论坛上有好些帖子在夸赞,这款游戏的配乐很动人。
更让晓琴感到幸福的是,她和李乐订婚了。她觉得,自己重新爱上了他, 不是作为李乐(yue),而是作为李乐(le),一个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李乐。
【本篇故事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