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关于精神疾病和精神类药物的文章我也写过一些了,但有时候,还是说不清这个问题。这个命题,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晦涩、最复杂的情况之一。能比精神病更复杂的问题,放眼整个宇宙,也没几个。
精神病学史回顾:
精神病学史是一部充满曲折和进步的发展历程。在最早期,精神病学处于经验式治疗的阶段,缺乏明确的治疗方法和有效的药物。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精神病学逐渐发展出了一套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等,但这些方法今天仍然存在很大问题。
在古代,精神疾病通常被认为是由恶魔、鬼魂或其他超自然力量引起的。治疗方法包括驱魔、祈祷和巫术。
19世纪,精神病学开始作为一门医学专业发展,人们开始研究精神疾病的生物学和心理学原因。20世纪后精神病学进一步发展,诸如精神分析和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开始出现(有没有用另说),20世纪下半页,精神病学主流模式开始转向生物医学模型,强调药物治疗和其他生物治疗。
在今天,百花齐放、五花八门的观点、观念,什么都有,放眼望去,唯有一句——乱花渐欲迷人眼。
精神类药物史回顾:
在古代,人们常常使用各种天然草药和其他自然疗法来治疗精神障碍,虽然他们可能并不认为这是一种疾病。
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精神疾病的理解仍然非常有限,但是一些草药仍然被用于治疗。不管好的坏的,甚至鸦片、大麻曾一度被风靡使用。
19世纪,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开始尝试使用化学药品来治疗精神疾病。例如,19世纪后期,人们开始使用氯化钾和溴化钾来治疗癫痫和其他精神障碍。
精神病学药物的历史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第一个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被发现。这标志着精神疾病治疗的新时代的开始。这是一种抗精神病药物,被用来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其他严重的精神障碍。
在此后的十年里,更多的抗精神病药物和抗抑郁药物被发现,但都是机缘巧合、误打误撞,比如氟哌啶醇(一个更具选择性的抗精神病药物)、安非他酮(一个新型抗抑郁药物)、阿米替林(一种三环抗抑郁药)、氯硝西泮(一种苯二氮卓类药物)等等。
1980年代,这个时期见证了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的问世,标志着抗抑郁药物的新时代。同时,新的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和奥氮平等也被开发出来,给广大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进入21世纪,精神病学药物的发展更加多元化,更多的药物被研发出来。这些药物,副作用更小、安全性更高,但是,仍然没有解决全部的问题。
今天的问题:
1、精神疾病究竟是什么?这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大脑的物理、化学性病变,只是较为科学的最进步的一种说法而已。更多的,是未知。
2、精神类药物究竟为何起效?这还是一个未解之谜。拿最简单的SSRI举例,我们以为是补充了抑郁症患者脑内的血清素而得以让疾病得到控制,但这并不是全部的真相。也许药物改变的是其他的东西,只是附带改变了血清素系统,而这让我们误以为是血清素的改变治愈了抑郁症,甚至再进一步认为“抑郁症是由缺乏血清素而导致的”。所谓的单胺假说,正是如此由来。但更深的问题,我们还不知道。
3、“精神病”意味着什么?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里,“精神病”所象征的文化和意义都不相同。有些地方,“精神病”是神迹的体现;有些地方,“精神病”是混乱、可怕、失控的标志。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有些时间,“精神病”是被上帝“开除人籍”的象征;而有些时间里,“精神病”又是富含丰富创造力与浪漫色彩的征兆。
最后:
未知,未知,还是未知!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却非羡长江于无穷……唯一一憾者,大自然给了人类并不足够充分了解这个人世和宇宙的时间,还没明白点事,已然要死去了。
更有千杯盏,却与何人说?
本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