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农技科研工作者、省市科技特派员,先后获得贵州省优秀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入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荣获首届“铜仁杰出人才奖”“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 ……她是贵州省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顾昌华。
面对记者的镜头,顾昌华有些拘谨,但谈到自己的专业领域、谈到学生,她立刻变得从容、自信。她说:“我的教育理念是人尽其才、物尽其能,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7年很长,当年的黄毛丫头,如今已经扎根职业教育事业大半辈子;37年很短,顾昌华说自己还想继续努力,为贵州职业教育、食用菌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每一朵野生菌都是宝贝”
“这是绣球菌,这是白乳菇,这是羊肚菌……”在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梵净山食药用菌标本馆里,顾昌华向记者介绍着其中陈列的200多种、500多瓶浸泡野生菌标本。
“这里每一朵野生菌对我们来说都是宝贝!”很难想象,对每个“宝贝”背后的故事都如数家珍的顾昌华,起初并不喜欢这个专业。
顾昌华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讲解试管斜面培养基制作。郑明祁 摄
1982年,顾昌华考入贵州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刚入学时,我对这个专业并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后来常跟着恩师李子忠教授深入田间地头,“老师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诲人不倦的育人品德慢慢启发了我,也让我对学农的态度和观念发生了改变。”顾昌华说。
1986年大学毕业后,顾昌华回到铜仁任教。2003年至今,她一直在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从事花卉生产技术、农业微生物以及食用菌生产方面的教学、科研及技术推广工作。
顾昌华带领学生做野生菌驯化实验——无菌操作示范。郑明祁 摄
有一次,顾昌华听老乡说在梵净山深处看到了野生桑黄菌,她就带着团队一行人在7月最闷热的时候,顶着35度的高温前往深山林野中辗转寻觅。最终,他们在一棵三百多年树龄的古桑树上发现了珍稀的野生桑黄菌。
“看到金光闪闪的桑黄菌,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回忆起这段往事,顾昌华脸上洋溢着笑容。“这是非常有价值的桑黄菌。发现新的菇、新的菌,比得到任何荣誉还要高兴。”
类似的“幸福时刻”还有很多。如今,顾昌华带领团队成功分离驯化了十多种野生绣球菌、灰树花、羊肚菌等菌株,选育优良菌种。目前,团队向农户提供平菇、香菇等优良菌种,产量能比常规品种提高10%以上。
“科研容不得半点马虎”
顾昌华向记者介绍,新生刚入校,老师就会带着他们参观食用菌标本馆和食用菌大棚出菇情况。“我们要引导学生,让他们知道这些菇是怎么种出来的、怎么走向市场,也让他们亲眼看到食用菌技术给乡村带来的变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顾昌华说。
不仅如此,顾昌华还将课堂搬到了食用菌基地。“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食用菌装袋,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一步也不能错!”实践课上,学生们听到最多的话,就是“科研容不得半点含糊”。
“现在接种不成功,只是一两块钱的材料浪费了。但如果将来他们成为农业技术指导员,在指导农民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损失就大了!”顾昌华说。
顾昌华在食用菌基地给同学们讲解平菇出菇管理知识。郑明祁 摄
聊起顾昌华的严谨,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教师何东建感受很深。“实训课上,顾老师对每一名同学都严格要求,绝不允许浑水摸鱼,会及时指出问题并亲自示范指导。这些点滴让我看到了一个工作三十多年的老教师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
有付出就有收获,她指导的学生在第八届、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贵州省赛决赛中获得金奖。在今年举办的贵州省职业院校师生技能大赛“食用菌栽培技术”赛项上,顾昌华指导的选手在试管斜面培养基制作、无菌操作接种和组织分离、菌袋制作的竞赛项目中,获得大赛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图为顾昌华和她指导的学生参加比赛。(学院供图)
曾有学生给顾昌华发信息说,在老师的耳濡目染下,他明确了人生方向,坚定不移地踏上研究食用菌的这条路……
在顾昌华看来,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还应有良好的个性特征。“每位老师都会在教学中显露出自身个性。良好的个性特征、人格魅力会如春风化雨,对学生的品德形成和人格塑造产生帮助。”顾昌华说。
“职业教育的春天来了”
一线工作、扶贫的经历,令顾昌华格外看重产教融合的巨大空间。她认为,职业教育应与行业密切合作,了解当前和未来需求,并据此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让学生毕业后更容易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
而从学生角度出发,顾昌华认为,未来的职业教育应该更注重个性化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方式进行差异化教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职业教育应该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和不断学习的能力,以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顾昌华进一步补充道。
自2013年起,顾昌华在青年教师和学生中组建“食用菌技术服务团队”,在她的带领下,这支队伍正在慢慢成长。
37年初心不改,潜心教书育人,矢志追求工匠梦;37年扎根黔东,服务乡村振兴;37年躬耕杏坛,献身职教事业,顾昌华还在坚守。
顾昌华说:“人尽其才,物尽其能,职业教育的春天来了,我们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乡村振兴助力。”
《经济参考报》版面图
记者:魏薇 铜仁报道
来源:新华职教
参与:李梓昂
监制:黄可欣 李保金 李会平
编辑:李安然 王奇 王毅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