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简王十一年(前575年),在鄢陵之战击败楚军、获得最终的胜利之后,晋军最高统帅晋厉公一时间自信满满、得意洋洋,其内心中“加快收回国内诸卿权力、巩固公室君权’的想法几乎不可抑制;而为了再次警醒国君,不使国家陷入内讧动乱之中,一心维护国家稳定和君臣团结局面的晋中军佐士燮,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再一次上书规劝晋厉公,以《周书》上的‘惟命不于常、有德之谓’的说法来劝国君要常保谦逊之心,敬畏上天,和卿士们时时警惕、团结一心,以防备随时到来的内患。

可晋厉公在鄢陵大胜楚国之后,早就信心爆棚、志得意满,觉得自己的功业和能力已经赶上并超越晋国先君们了,因此在心中早有计划,准备逐步实施从诸卿士手中收权的行动;所以,晋厉公对老臣士燮的忠告和良言不以为然,在勉强给了老臣面子、从鄢陵撤军返回国内以后,晋厉公就更加加紧了收卿士之权、扩张君权的行动,以实现自己“内外政令皆由国君所出”的终极目的。

士燮之所以不厌其烦、三番五次地向晋厉公提出暂时中止对外用兵,留下楚国这个大患以警醒国内,并说出了“诸侯盟友都背叛晋国,晋国才可以免除祸患;只有郑国一国背叛晋国,那么晋国的内患就会马上到来!”这么‘泄气、示弱’的话的原因,就是士燮本人已经敏锐地发现了国家的祸患越来越严重,到了不能不重视的地步——‘若外宁、则必有内患’;要是还不想办法解决此事的话,晋国朝堂看似平静的状态之下,掩饰不住的内讧、动乱,就即将爆发了。

而士燮口中几次提起的‘国家的祸患’,就是指晋国的侈卿大族,此时在朝堂八卿之位中有其三的世袭权臣之家——‘郤氏’。

晋国郤氏,出自于晋公室小宗;当年晋献公在位时,曾出兵讨伐北方的翟人(赤狄),公室子弟叔虎也从军出征;在伐狄的作战中,叔虎奋勇作战、处处当先,为晋军表率;战斗中他率先突破翟了人的营垒,带领晋国军队大破翟人部落,为晋国的扩张立下了大功。

征讨翟人获胜之后,晋献公奖励诸将军功,将郤邑(山西沁水下游一带)封给了在伐狄之战中立下大功的叔虎,并称其为‘郤子’(叔虎名豹,所以从此后又名郤豹)。而叔虎的后裔,此后就以先祖的封地为新氏名,别立于晋公室之外,称为‘郤氏’。

郤豹多子,其中嫡长子郤芮继承了郤氏家主的位置,成为郤氏第二代宗主;郤豹还有其他儿子郤縠、郤溱、郤义、郤称、郤乞等,日后都从属于宗主郤芮、出仕晋国;而郤豹的庶长子郤称因为排行居长,所以又名郤伯,他的子孙后代也从郤氏大宗中分离出来,另立为‘伯氏’(记住这个伯氏,以后的文章中还要介绍到)。

‘骊姬之乱’中,晋献公为了将君位传给宠妾骊姬所生的小儿子奚齐,因此逼死了太子申生,又派兵追杀两个庶子重耳、夷吾;其中重耳逃到了翟国,随行的侍从有赵衰、先轸、狐偃等人;而夷吾逃到了梁国,随行的侍从就是郤芮、吕甥等人。

后来,晋献公于周襄王元年(前651年)去世后,晋国内乱,权臣里克发动政变,重耳和夷吾的两个幼弟奚齐、卓子都死于非命,晋国第一位相国荀息也因此而内疚自尽;事后,里克先是派人迎接重耳回国,但重耳不肯回来(害怕被杀),于是里克改为迎夷吾回国;在郤芮、吕甥的劝说下,夷吾于周襄王二年(前650年)回国,顺利继承了晋侯之位,即晋惠公。

晋惠公回国之后,先是用计诛杀了弑君的权臣里克等人,然后重用亲信郤芮、吕甥,让他们执掌晋国朝政,协助自己治理国家;这是郤氏第一次进入晋国朝堂参与执政,也是郤氏在晋国百年侈卿基业的真正开端。

晋惠公在位的十四年中,郤芮一直是晋国朝堂重臣,和吕甥的地位相等,也就是当时晋国还没有设置‘中军将’及‘执政大夫’的官位,不然郤芮必然要占据其中的一席之地。

周襄王十五年(前637年)九月,晋惠公在绛都去世,在秦国为质、但得报晋惠公病重后便从秦国暗中逃回国的晋太子圉在郤芮的拥立下继位,即晋怀公。而晋怀公继位后,郤芮及庶兄郤称(伯称)依旧手握大权,执掌晋国朝政;可奇怪的是,郤芮另外的几个兄弟郤榖、郤溱、郤义、郤乞,却都没有和家主继续保持一致,而是在一边冷眼旁观。

晋怀公继位后,因为忌惮伯父重耳在外的势力,因此发布了‘勿从亡人令’,要求跟随重耳在外流亡的狐偃、狐毛、先轸、赵衰等人必须按期归国,否则将一律处罚、乃至家族连坐、诛杀。

狐偃和狐毛所在的狐氏,是重耳和晋惠公夷吾的外公家(狐氏的家主狐突,其长女季姬、次女小戎子都是晋献公的侍妾;其中季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而晋怀公继位时,狐突居然还在人世(不可思议、太不可思议了——以重耳和夷吾的年纪来推断,狐突此时起码都九十多岁了,但史书上就是这么记载的,所以本文也就这么写了)。

为了打击伯父重耳,晋怀公便要求曾外祖父狐突(晋怀公祖母小戎子,是狐突之女)即刻召狐毛、狐偃这两个舅公返回晋国。但狐突不愿意让狐氏家族和儿子背上‘背主求荣’的骂名,于是拒绝了曾外孙的要求,不肯召回两个儿子。

狐突的耿直态度让晋怀公震怒不已,认为这个老东西倚老卖老,仗着曾外祖父的身份,不将自己这个国君放在眼里;另外,晋怀公心中也在怀疑,狐突这么做有企图暗地里效忠重耳、背叛自己的趋势。

恼羞成怒、心怀忌恨之下的晋怀公,不顾礼法和亲情,悍然杀害了曾外祖父狐突,想以此来威慑晋国内部的那些‘阴谋叛乱、归附亡人者’。但之后的事情并没有如晋怀公所想象的那样简单,杀害了狐突之后,晋怀公在国内的人心尽失、威望全无,除了郤芮、吕甥等少数死硬分子之外,晋国的大夫家族、普通国人们绝大多数不再尊奉晋怀公,而是预备改换门庭、投靠在外的公子重耳,推翻晋怀公这个无道之君。

外祖父被杀的噩耗传到在秦国暂居的重耳之处后,重耳无比悲愤,对卑劣不孝的侄子充满了仇恨,狐偃、狐毛兄弟更是想要马上赶回国内,发起对昏君晋怀公的复仇之战。

晋惠公去世、晋怀公继位后,晋国国内的形势变幻莫测,而晋怀公倒行逆施之举,已经造成国人们人心不附,晋怀公的君位已经有不稳之势;晋国的贵族大夫及国人们大都希望迎接重耳回国,以承继晋武公所开创的晋国新公室的宗庙社稷,再振霸业雄风。

周襄王十六年(前636年)正月,流亡在外十九年的晋公子重耳,在姐夫秦穆公的帮助下,以三千秦军为护卫,率狐偃、狐毛、先轸、赵衰、魏犨、胥臣、贾陀等家臣顺利地渡过了大河(黄河),重返阔别已久的母国——晋国。

伯父从秦国渡河返回晋国之后,得知消息的晋怀公大惊失色,急忙命亲信郤芮、吕甥等人率军前去阻挡,一定要把重耳一行人挡在大河边,不要放到绛都来。可郤芮的军队还在半途中时,晋国靠近晋、秦边境区域的令狐(山西临猗)、桑泉(临猗临晋镇)、臼衰(山西运城解州)等地的守军和国人们就纷纷放弃对国君的支持,全部向重返晋国的的‘明主’——公子重耳归附,人心所向。

得知边邑诸城已经倒戈归附重耳后,郤芮与吕甥经过考虑,决心选择合乎自己利益的行动,于是临时驻军在庐柳,没有和重耳以及护卫的秦军展开交战,而是驻足观望、按兵不动。随后,在秦国使者公子絷的劝说下,郤芮更是直接退兵到郇城(临晋镇附近),放弃了与重耳对阵;虽然还没公开归附重耳,但实际上也背叛了主君晋怀公。

二月十一,狐偃作为主君重耳的代表,和郤芮、吕甥在郇城内会面,并达成了一致意见,郤芮与吕甥正式倒戈、归附了新主重耳,所率军队也都交由重耳一方指挥。

得知自己派出‘平乱’的军队也都倒向了重耳一方后,晋怀公明白自己大势已去,无计可施之下只得仓惶从绛都出逃,逃往晋国的高粱(山西临汾尧都区),在此躲避藏身。

周襄王十六年(前636年)二月十六,在重重大军的护卫之下,公子重耳顺利地到达了晋国的故都曲沃,在绛都城内的大夫们闻讯之后,都纷纷赶来曲沃朝见新主;这其中就有郤氏成员——郤芮的兄弟郤縠、郤溱。

在曲沃城中,重耳隆重地参拜了祖父晋武公的宗庙(晋国‘曲沃代翼’之后,新公室的实际开创者,也是曲沃小宗的第一位晋侯,就是晋武公;所以,在其之后继位的晋侯——晋献公、晋惠公、晋怀公,在继位时都要到旧都曲沃来参拜武公庙,以示崇敬先君、和宣告自己继位的合法性;重耳要夺取君位,成为新一任晋侯,自然也得走这么一遍程序),向晋国、乃至向王室及天下各诸侯宣告——自己即将继承晋国的宗庙社稷。

参拜了武公庙、并得到国内诸多贵族、国人们的拥戴后,重耳于武公庙内宣布正式即位,承袭晋国社稷;这就是晋国第二十二任晋侯——晋文公。

二月十八,晋文公刚刚继位,就立即派出军队直驱高粱,将众叛亲离、人心尽失的卑劣侄子晋怀公给诛杀,彻底消除了影响自己统治的最后隐患。

郤芮、吕甥原以为背叛旧主、向新君晋文公输诚并交出了所率军队后,晋文公就会因此而重用他们。但晋文公继位之后,首先启用的是赵衰、狐偃、狐毛、先轸、胥臣等随自己流亡在外十九年的忠诚家臣们,紧接着又提拔了郤芮的兄弟郤縠、郤溱,以及国内的大族栾氏家主栾枝等在自己刚刚渡河、尚未站稳脚跟时就主动前来联系、投效的晋国贵族大夫,以安定国内的人心。

而对于郤芮、吕甥这种晋惠公、晋怀公父子的死硬党羽,直到最后关头才因为维护自身利益而背叛旧主、改投自己的行为,晋文公从心里就对他们很是鄙夷,因此并不打算予以重用,而是计划随便安排某一处城邑让他们前去驻守,远远地打发离开绛都,也就罢了。

晋文公的疏远、厌恶态度,让郤芮和吕甥两人既慌张又懊悔,深恨当初不该轻易地就向晋文公归降,要是选择继续支持晋怀公,和回国的重耳死扛到底,那么现在胜负究竟属谁还未可知!

因此,郤芮两人就准备趁晋文公刚刚继位、百事草创,有所不备时突然发动叛乱,杀死晋文公后再逃往国外,联络外援再作打算。

晋文公继位后一个多月(具体时间不明),郤芮和吕甥经过暗中策划,准备了大量的火油、柴木等物,想要放火焚烧晋文公居住的寝宫,将其烧死,以泄私愤。

但这个谋反计划却被公宫中的寺人(宦官)勃鞮(即十九年前奉晋献公之命,到蒲地追杀公子重耳的‘寺人披’)所得知,于是勃鞮向晋文公紧急告密;吕甥、郤芮的作乱之举就此泄露。

阴谋暴露后,郤芮和吕甥两人不得不紧急逃离晋国,准备渡河逃亡到他国去(也许就是当初郤芮侍奉晋惠公夷吾出逃避难时,所居住过的梁国)。但两人在逃到大河(黄河)对岸后,却被得知消息的秦穆公派出使者所诱杀,终于身败名裂、客死他乡。

在阴谋暴露、不得不弃国逃亡时,郤芮惊慌失措,急于脱身,因此来不及带上儿子郤缺一起离开,所以郤缺就被留在了晋国;此后,因为父亲的反叛行为,郤缺一度被晋文公取消了贵族的身份,降为庶人,只能带着妻子儿女在国内艰难地生活、亲自力田以为谋生(不知道有没有受过叔父郤縠、郤溱的照顾)。后来,郤缺得到了晋文公近臣胥臣的举荐,才得以重新入仕,恢复了贵族的身份。

周顷王元年(前618年),‘五将乱晋’事件发生,中军佐先克遇刺身亡,随后执掌朝政的晋中军将兼执政大夫赵盾诛杀了主谋者——上军将箕郑父,下军佐先都、大夫梁益耳、士榖、蒯得,清洗了朝堂;此时,已经人到中年的郤缺才在赵盾的大力扶助下进入朝堂,担任上军将,重新取得了父亲郤芮曾经拥有过的位置。

之后,在经历了半生的辛苦奋斗后,郤缺最终于周定王六年(前601年)、恩主赵盾去世后,继任为晋国正卿,出任中军将兼执政大夫,成为晋国新一代的执政,总算光宗耀祖、重振郤氏家门,这些都是后话了。

晋文公回国继位后,在周襄王十九年(前633年),为应对日益复杂严峻的争霸局势(就是和楚国对抗、争夺中原诸侯的控制权),晋文公特地在被庐举行“阅兵大蒐礼”,在检阅军队战斗力的同时,也重新设立了新的晋国军制,将原来的两军四卿制改为三军六卿制,并设‘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六个卿位,以中军将为国家正卿,掌管军政要务。

起初,晋文公是想要以连襟兼女婿赵衰(晋文公在流亡中,和家臣赵衰各自娶了两姐妹;后来,晋文公回国后,又把女儿嫁给了侍奉自己有功的赵衰,所以两人之间才有这奇葩的亲戚关系)为晋国第一任中军将,兼领执政大夫;但赵衰再三力辞,并强烈推荐郤氏现任家主郤縠(郤氏的家主原本是郤芮,但郤芮阴谋作乱被杀后,其子郤缺已经因为父亲的牵连被降为庶人,所以郤芮之弟郤縠才能以‘宽严得体、守学弥惇’的高尚品行被赵衰举荐)出任中军将。

晋文公从善如流,接受了赵衰的建议,以郤縠为中军将,统领军务;这不但是郤氏家族中第一个出任中军将的成员,也是晋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任中军将(但郤縠并没有兼任执政大夫,晋文公还是授命舅舅狐偃担任了执政大夫,军政大权分别由两人掌管)。

周襄王十九年(前633年)冬,楚成王亲自率大军伐宋,包围了宋都商丘。宋国国君宋成公一面组织抵抗,一面马上派遣和晋文公私交颇佳的宋司马公孙固前往晋国,向晋文公求援,请晋国出兵解救宋国目前所面临的危局。

收到宋国的紧急求援信后,晋文公认为当年自己流亡诸国时,宋国先君宋襄公对自己礼敬有加、给予的待遇也很优渥,因此觉得应该报恩、出手救援宋国;于是晋文公马上召集诸卿士大夫们商议对策,并定下了‘援宋拒楚’的军事行动方略。

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正月,晋文公正式出兵援宋,首先以攻伐曹国的名义向卫国借道。卫国国君卫成公自然不肯,一口回绝了晋文公的要求;晋文公于是绕道渡过大河,直接攻下了卫国的五鹿。

但就在攻克五鹿后不久,晋国第一任中军将、老臣郤縠于军中突然患病去世;晋文公仔细思考之后,没有晋升六卿中排名第二的中军佐郤溱(郤縠的弟弟)为中军将,而是把六卿之末的下军佐先轸越次提拔,直升为中军将。

郤氏家族的第一位中军将郤縠,就这样匆匆结束了他不到一年的中军将任期。

之后,晋文公在援宋行动中,击败了楚令尹子玉(成得臣)所率的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就此登上了诸侯霸主之位;而郤溱也在中军佐的位置上尽心尽力,辅佐晋文公成就霸业,可以说尽到了自己的职责。

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年),晋文公去世,晋太子驩继位,即晋襄公;郤溱继续以中军佐的身份辅佐晋襄公;但郤溱已经年老,衰弱的身体承担不起繁重的政务,仅仅一年之后,周襄王二十五年(前627年),郤溱去世,中军佐位置出缺,晋襄公提拔赵衰担任中军佐,兼执政大夫,协助中军将先且居(此时先轸已经战死,其子先且居继任中军将,但没能兼任执政大夫)治理国政。

随着郤溱的去世,郤氏在朝堂中所占据的卿位就此暂时空缺,而下一位郤氏成员进入朝堂成为卿士,延续郤氏的权势和荣光的场景,就得等到十年后、‘五将乱晋’之时,郤芮之子郤缺在赵盾的扶持下,入朝堂为卿、担任上军将之时了。

那么郤缺是怎么样报答对自己有提携之恩的赵盾和赵氏家族的呢?下一篇继续讲解。

举报/反馈

伯虎42

2.9万获赞 3.1万粉丝
在史书中追寻;专注于历史事件、人物探索。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