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月中旬,中印两国的新一次军事首脑会谈如期举行。

中印两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就两个国家之间的领土争端,进行了一次军事和外交方面的交流。

印度一方则坚决主张中印边境应回复到2020年之前的状况,并且绝对没有任何退让的可能。

同一天,印度的新闻报导称,俄罗斯将如期将S400导弹防御体系移交给印度。

如今中印两国之间的争端愈演愈烈,而俄罗斯却如期履行了对印度的承诺,这让很多人都开始质疑,中俄两国之间的友谊,是不是都是假的?俄罗斯和印度真的是一个战略联盟吗?

从俄印关系的历史来看,两个国家的关系中,关系的密切和友善始终是两个国家的主要关系。

那为什么俄罗斯对印度有这么大的好感呢?

S400反坦克导弹

俄罗斯和印度保持友好关系

俄罗斯和印度之间的关系,可以回溯至15世纪,也就是现代的开始之时。

随着地理学的发展,一群俄罗斯商人抵达了印度,但两个国家之间已经很久没有直接的关系了。

直到19世纪中期,英国殖民主义与沙俄在中亚地区发生了冲突,英属印度同俄罗斯之间的外交史,才在一片充满了敌意和怀疑的气氛中开始了。

虽然1893年英国同沙俄签订了关于占领领土、划界等条约,并同意沙俄派人到印设立代表处,但到这时,两国还未开展真正意义上的贸易。

一直到印度独立,冷战开始,苏联和印度的邦交始于1947年。

当时,斯大林只把印度看作是一个附属国,对印度在地理上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认识。

在赫鲁晓夫执政之后,美苏两个国家开始争夺中立国家,包括印度在内,都在争夺中立国家的控制权。

特别是在中苏关系走向对峙的情况下,苏联为了在远东、南亚建立并维持自己的政治、军事利益,同时还要提防中、美双方,必须寻求亚太地区新的同盟。

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苏印两个国家的关系才得以快速发展,两个国家的友谊才得以进一步加深。

一九七一年八月,中美两个国家签订了《中美两个国家的和平与友好合作协定》,确立了中美两个国家的战略联盟。

直到苏联崩溃,东欧的地理版图瞬间分崩离析,而苏联的离开,更是让南亚地区的政治版图变得一片空白。

与此同时,受西方思潮影响,俄罗斯对美、俄两国展开了“蜜月外交”,并由此引发了俄、印两国关系的停滞。

俄罗斯对印度两国在军贸方面的合作在广度和深度上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自从1960年代苏联对印度的首次出口以来,俄罗斯就一直与印度签订合同,并将剩下百分之七十的军事与技术合同交给了他们。

到目前为止,俄罗斯给印度供应了大量的T-90型坦克以及苏-30型战机,甚至印度的航母都是由俄罗斯引进并改装的。

俄罗斯为印度输送的各种军火,数量庞大,以及在军事技术转让方面的优惠条款,都是中俄军事合作无法比拟的。

苏-30战斗轰炸机

此外,俄罗斯对印度出口的所有武器都是在役的,大部分都是攻击型的,极大地增强了印度海军、陆军和空军的攻击力。

俄罗斯八月份答应给印度提供S400防空导弹,这也是目前俄罗斯现役的防空、反导一体化的中、长距离防空导弹,主要出口到土耳其,沙特,甚至中国。

如果单从军事贸易的观点来看,俄罗斯向印度出售这种高科技的战略性武器并没有错,但偏偏在中印因为领土纠纷而陷入僵局的时候,俄罗斯竟然无视中俄友好关系,执意要将S400交给印度。

这样的举动,似乎是在表明自己是在中印两国的立场。

因此,中俄两国之间是否存在着所谓的“表面兄弟”呢?为什么俄罗斯对印度这么有好感?

2015年俄印联合演习

为什么喜欢印度?

对于俄罗斯而言,在很大程度上,印度是它在世界上最为关键的一个策略合作伙伴,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三维的价值观。

首先,对于俄罗斯来说,印度是一个无法替代的一体化系统伙伴。

俄印两国在经济贸易、军事军事和能源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潜在优势,并没有受到俄罗斯和美国之间的相互竞争的干扰。

克里姆林宫相信,长久以来一直维持着与西方分离的印度,在如今的世界多极格局下,印度能够在未来成为一个更强大的国家,并帮助俄罗斯实现其“脱西方中心论”的远景。

俄与印之间的贸易规模不算很大,每年都在一百亿左右,但印度却是俄罗斯为数不多的贸易盈余国家之一。

俄在2016年对印实现了29亿美元的逆差,极大地激发了俄罗斯工业进入印度市场发展的热情。

印度首相莫迪于2017年五月赴俄罗斯参加圣彼得堡的经济会议,是最近几年中参加会议的国家元首中的最高层。

俄罗斯还执意向印度派出高层代表,参加由莫迪发起的名为“古吉拉特”(Gujillat)的投资论坛。

在武器贸易方面,两国不仅有大量的武器贸易,而且还建立了一个两年一次的军事技术交流小组。

在此基础上,中美双方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合作,包括导弹,核潜艇,战斗机等尖端军事技术。

印度现在是俄罗斯最大的战略盟友,甚至超过了中俄两国的关系。

其次,在俄罗斯看来,印度是一个关键的避风港,是一个在多边协作体系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避风港。

苏联崩溃后,俄罗斯的整体实力出现了显著的下滑,这使得它对于维持自己在世界舞台上的声望产生了担忧。

一直以来,怀着大国之梦,徘徊于众多大国之间的印度,就成了俄罗斯联合对抗多级大国时最好的策略盟友。

近年来,俄印两国在国际多边合作方面一直表现得很好,包括印俄三国、金砖五国、G20、联合国等。

俄罗斯十分注重和印度在一些重大的战略问题上的交流和合作,力图把双方的接近和接近的战略意向提升到一个国际性的高度,以提高自己在世界范围内的发言权。

俄罗斯一直相信,如果能让那些和中国关系不太好的国家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就能让中国在“主持人”的位置上多一分筹码,多一分优势。

就像俄罗斯媒体说的那样,“俄罗斯想让莫斯科变成北京和新德里最近的地方”。

由于俄罗斯的积极促成,印度已经加入了上海合作组织。

随着印度的参与,上海合作组织内的矛盾变得更加复杂,而俄罗斯则拥有了在上海合作组织内进行斡旋的权力,这使得俄罗斯在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俄罗斯于2015年发起的欧亚同盟中,俄罗斯和印度是亚洲两个主要的合作伙伴。

在美国称霸世界,中国崛起,欧美结盟的情况下,弱小的俄罗斯不得不与印度合作,才能在世界上站稳脚跟。

第四,对于俄罗斯来说,印度也是一个机会,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成为全球新的经济增长点。

俄罗斯对于其对外政策重点的定位历来就有一种“东西之争”,这也是其对外政策主题徘徊不前的原因。

不过,在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之后,亚太地区将会是世界的中心,也将会是新的增长极,这让俄罗斯不得不在外交上作出选择。

虽然中国的快速成长是众所周知的,但俄罗斯并不愿意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一个国家上,因此,最近几年发展迅速的印度,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俄罗斯的视线,并被视为“东方政策”的重要一部分。

从2013年开始,俄罗斯的各项决策都以中印为中心,在与印度的交往中,都提到了深化合作,保持传统友好,扩大合作范围,扩大合作范围。

近年来,俄印两国在政治上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双方领导人经常相互访问,双方在安全、外交和经贸等领域的交往也十分紧密。

对于俄罗斯而言,利用核能、石油和军事上的优势,抢占印度的先机,就成了俄罗斯利用印度的优势,为自己的将来铺平道路的关键一步。

而且,现在整个西方都在抵制俄罗斯,只有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对他们开放。

考虑到自己的技术和产品,俄罗斯认为自己在这个市场上的领先地位还停留在印度之上。

因此,俄罗斯“偏爱”中、印两国,并不令人惊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俄罗斯别无选择的选择。

因此,俄罗斯对印度选项的偏爱会不会导致其远离中国呢?

但事实并非如此。

俄与印之间的隔阂

从整体上看,俄印两国之间的关系属于以实际为基础的“抱团”。

从俄罗斯的角度来说,它和印度之间的联系包含着制度层面、区域层面和发展层面的多种考虑。

如果只从地理游戏的角度来分析,虽然两个国家之间的疆域并不相邻,可以避开边境摩擦,也就消灭了两个国家之间最大的摩擦,但这并不代表两个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就完全没有“威胁”了。

首先,在经济和贸易方面,中美双边贸易合作的可能性很小。

俄罗斯自己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即便像我们所预想的那样,俄印两国之间的贸易量也不可能让我们作为对方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

与同时期美、印和中俄的贸易相比,人们对印俄贸易的期望还差得很远。

特别是在目前俄乌战争还不确定的情况下,俄罗斯的传统支柱产业受到了来自西方的限制,产品质量、零部件供应和交货速度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对俄印两国之间的贸易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作为俄印两国合作的关键,军事工业的前景并不是很好。

俄罗斯十分担忧印度的市场会对俄印两国的关系造成严重的影响。

事实上,两个国家之间的军事贸易与合作,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稳固。

印度是俄罗斯商品的最终使用者,因此对其商品的品质颇有微词。

莫迪执政后,特朗普和拜登两位总统的快速拉拢进一步加剧了俄罗斯在印军火市场所面临的严重威胁。

首先,正常的武器装备交易通常基于两国之间的相互信任,而这一点很明显是两国之间所缺乏的。

虽然两国已经签署了大量的军火贸易合同,但双方的军火贸易往来,以及双方的国防建设,都还处于初级阶段。

美印两国在军力上的协作

归根结底,俄与印两国之间的友谊,只是一种互相利用的关系,因为两国都害怕自己成为另一国的棋子,所以在这场战争中,两国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

在处理与欧美国家的关系时,两国基于一种“地缘政治游戏”的思维定势,都为另一国的发展和与另一国的关系而担忧。

如今莫迪和拜登的关系走得很近,俄罗斯担心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会快速变好,以至于印度会完全转向西方,但俄罗斯自己却没有足够的力量去说服和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至于印度,他们害怕俄罗斯和西方之间的长久关系,会把俄完全推入中国的阵营,从而对印度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造成严重影响。

总之,俄印两国之间在与西方的关系上会产生很大的差异,换句话说,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

在中亚和南亚等地区,俄和印还缺少一个相互信任的基础。

俄罗斯对阿富汗的政治安定非常看重,并在这方面不遗余力地向塔利班发出了对阿富汗进行政治调解的呼吁,并与巴基斯坦频繁地进行着共同的反恐军事训练。

俄罗斯主张扩大双边关系,谋求更大程度上的收益,并有意加入中巴经贸走廊的项目。

然而印度作为巴基斯坦的宿敌,同样视塔利班为克什米尔最大的威胁,一直在推动对巴的制裁,并且强烈要求将塔利班定性为恐怖主义。

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俄罗斯、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三个大国之间的外交合作,一直被印度视为一个不利的方面。

这三个国家,在中亚和南亚地区稍有异动,就会引起印度方面的注意。

由于中亚地区和南亚地区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利益要求,以及同西方国家之间不可能形成一个“统一战线”,因此,俄印两国之间的关系难以达到“亲密无间”的程度。

因此,俄罗斯和印度之间的友好关系更多地是建立在眼前的、短期的、互惠互利的基础上。

相比之下,中俄两国之间相互支持和利用的良性联系才是最稳固和最长久的,也是最有价值的。

这两个国家都有潜在的敌人,也有长期的友好合作历史,如今面临美国与西方的压力,中俄无疑是相互打破封锁、冲出西方的包围圈的最大帮手。

所以,俄罗斯不会由于和印度关系密切而使自己与中国保持距离。

如果撇下中俄两国的友谊,而对中国置之不理,则与我国的“多边主义”战略背道而驰。

从当前中、美、印、俄四国关系来看,随着美、印两国关系逐步升温,中、俄两国又被美国共同盯上,俄、印两国关系反而变得十分危险。

国家在对外政策上的抉择,从来都是以自身的利益为第一位。

俄罗斯之所以选择印度作为盟友,既有地缘政治的考虑,也有外交政策的考虑。

然而就长期而言,野心勃勃且将俄罗斯视为谈判的筹码的印度,根本无法与俄保持长期的良好联系。

如今莫迪与拜登两位总统的步步紧逼,正是俄印联盟瓦解的迹象。

举报/反馈

红姐说说事

3.8万获赞 2522粉丝
每天创作原创内容,喜欢就关注吧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