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sa _ 五月的钢琴 - Do You Still Remember Me
02:48来自卧猫剥洋葱

如果把思维比作一部复杂的机器,人的行为是这部机器的输出的话,那么心智模式就是驱动这部机器的底层操作系统。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什么是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如何决定情绪和行为,以及如何发展你的心智模式。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心智模式

每当我们遇到一件事情,都会在大脑中产生一个想法,这些想法表面上看起来杂乱无章,但如果你仔细分析,就会从中发现独特的规律。

比如面对同样一件事,有些人想的更加乐观,有些人想的更加悲观。遇到一个困难,有的人习惯于从外部去找原因,有的人习惯于从自身去找原因。

碰到一个问题,有些人习惯去思考问题是什么,有些人却习惯去思考解决办法是什么。这些具有惯性的想法就是心智模式。

换句话说,所谓的心智模式就是我们头脑中惯有的组织和加工世界的方式。

你也许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条狭窄的山路上,一个货车司机正在爬坡,他已经连续开了三个小时,有点昏昏欲睡。快要到坡顶的时候,迎面来了一辆车,车上的司机伸出头,伸手指了一指,对他大喊了一声,猪,然后呜的一声,两车擦肩而过。

他猛地清醒过来,立刻伸出头,冲着车的背影大声骂道,你才是猪,你们全家都是猪,当他得意地回过头来,突然发现眼前有一大群狂奔的肥猪。

惊恐之余,刹车不及,连车带人掉进沟里去了。

其实对面的司机只是想告诉他前面有猪,但在他的心智模式,那句话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在骂他是一只猪,他觉得这是对他的极大的侮辱。

所以如果把人脑比作一台电脑的话,这个司机脑子里运转着自己的操作系统,当他接受到猪这个信息时,大脑迅速构建出一个对面司机骂我是猪的事件。

正是这样的心智模式让他失去了躲开危机的机会。

可见心智模式对我们的情绪和行动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转发评论,关注收藏!接下来我们继续聊聊心智模式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心智模式不仅影响了我们的情绪和思维,更会决定我们的行动,最终导致截然不同的人生。

古希腊哲学家艾比克泰德说,人不是被事物本身所困扰,而是被他们对事物的看法所困扰。意思就是一件事对我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并不取决于事情本身,而是取决于我们怎么看待的,而如何看待世界,如何采取行动,又取决于我们的心智模式。

所以,你有什么样的心智模式,就决定了你将看到什么样的世界,或者说我们看到的都是自己构建的世界。

佛与禅宗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说法,这句话翻译成白话就是一切真实的事物都是你的心智模式,而一切的心智模式对于你来说就是真实的世界。

比如同样是半杯水,有些人看到的是只剩半杯,所以会很焦虑,很消极。有些人看到的是还有半杯水,所以很开心,很积极。

这就是心智模式的影响。他让我们对同样的事物产生不同的解读,不同的情绪,进而促使你采取不同的行为。

比如,你觉得自己能应付一件事,你就会想各种办法全力以赴,事情做成后,就会强化我能行的信念,积极的心智模式得到进一步增强。

反之,如果你觉得自己做不到,就会各种拖延、想退路、找借口,最后事情就越有可能做不成,我做不到的信念也随之得到了强化,消极的心智模式就进一步被增强。

总结起来,心智模式分别以防御型和成长型两种方式影响了我们,最终决定了我们整个人生的走向。

防御型心智模式呈现出3种思维方式,分别是坚固型思维、应该思维和绝对化思维。

一个经常被父母称赞聪明的孩子,很容易陷入到自我证明的陷阱中,他们为了维护自己聪明的形象,只愿意做一些简单的事情,而习惯性的回避挑战,逐渐形成了坚固型思维;

进一步恶化,孩子就会发展出应该思维,他们认为自己应该时时刻刻表现的很聪明,否则就没有人喜欢自己,这种思维倾向于防御自己内心已有的规则。最终,孩子如果在某件事上犯了错误,比如一次考试失败了,就会认为自己连考试这件小事都没做好,这证明自己根本不聪明。进而为了避免伤害,孩子就产生了什么都不敢尝试的绝对化思维。

所以你看,以外界和主观的评价代替了与世界的互动,会让原本一张白纸的孩子形成了消极的防御型心智模式,失去了成长的机会。

与此相反,成长型心智模式则推动人不断的创造积极的与世界。发生互动,从而实现心智的自我计划。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积极乐观,不断进步,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发展成长型心智模式?

长按点赞继续看完下半段,相信一定能给你带来惊喜!

如果我们把防御型心智模式比作一潭死水的话,那么成长型心智模式就是一条充满生命力的河流。

一条河流要流动起来需要3个条件,分别是地势落差产生的动力永不干枯的水源以及提供路径的河道。接下来,我们一一来看【发展成长型心智模式的动力、水源和河道。

01创造性思维能为你的心智成长提供持续的动力

我有一个朋友很喜欢自媒体创作,可经济上暂时有些困难,没法外出学习专心创作,只能做一份自己不那么喜欢的工作。他一直被这个问题所困扰,觉得自己为了钱放弃了理想。其实很多人都有类似的困扰,你有自己的目标和梦想,但现实的条件就是不允许你去追求梦想。这个时候,一般人的眼里只看到困难,他们会想,我连钱都没有,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哪有什么资格去追求梦想呢?

于是在各种纠结和自我怀疑中痛苦不已,裹足不前。而另一群人的想法则完全不同,他们接受没钱的现实,在他们心目中,如果钱是实现梦想的前提,那就全力以赴去挣钱,在他们眼里,挣钱只是实现梦想的路径。

如此一来,当他们挣钱的时候,完全清楚自己是为什么而挣钱,而这种把困难当做实现梦想工具的认知就是创造性思维。总结起来,创造性思维就是以终为始的思考方式,先去思考自己想要什么,再去考虑如何去实现现实的环境能提供什么?又不能够提供什么?怎样做才能弥补现实和目标之间的鸿沟?

正如冯仑所说的,创业的人都是先有一个梦想,再去找钱,想办法实现梦想。

如果有了钱才去创业,那就不叫创业了。看到这里的你有梦想吗?你跟梦想之间的鸿沟是什么?你想过做哪些事去跨越这些鸿沟?请把你的答案打在评论区内。

02发展心智模式的第二个方式是控制的二分法

什么叫控制的二分法呢?

其实很简单,有些事是我们能控制的,有些事是我们不能控制的,或者说一件事情当中有我们能控制的部分,也有我们无法控制部分。那么控制的二分法就是努力去做我们能控制的,不要纠结于我们不能控制的部分,简单来讲,就是放下执念,专注当下。这听上去很像是一句废话,但多数人的焦虑都来源于此。

比如很多上班族最害怕的就是,在周一的例会上被老板点名发言,更加害怕自己表现不好被老板批评,被同事们笑话,所以每个周日的晚上都很焦虑,只能不断的刷抖音,刷朋友圈,结果就是更加的焦虑,甚至失眠。

其实会不会被老板点名,你自己根本无法控制,你能控制的是尽可能的做好准备,梳理清楚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其实生活中有太多我们控制不了的事情,你控制不了自己的过去,控制不了自己的原生家庭,也控制不了别人是怎么想的,别人是否喜欢你。你更加控制不了的还有一个终极问题,那就是每个人都会死,而且你还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死。

所以,运用控制的二分法,首先是放下自己的执念,把更多的精力专注在我们能控制的事情上。你可以控制自己是否早起,每周锻炼的频次,你可以控制每天晚上是否去小区散步,你还可以控制自己多检查一遍报告中的错别字。这些事情虽然看起来微小,而且不一定立马能看到效果,但这才是心智真正成熟的标志。

看到这里,请大家回想一个让你焦虑的问题,在这个问题里,你能控制的是哪些部分?你不能控制的又是哪些部分?请把你的答案写在评论区。

如果说创造性思维是心智发展的动力,控制的二分法是心智发展的路径,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的【近的思维】就是心智发展的源头,或是所谓近的思维,就是关注最真实的、正在发生的、离你最近的事情,就是积极的与现实真切的互动。

03“近的思维”是心智发展的源头

想象一下,你在草地上散步,河边的花都开了,清风拂面,水波荡漾,孩子们围在母亲身边跑来跑去,父亲懒洋洋的靠在长椅上晒着太阳,旁边的一对情侣依偎着彼此,不时的传来阵阵笑声。身处此情此景,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抛开烦恼,敞开心扉,感受着当下发生的一切。

在这个过程中,靠近你心灵的是具体的、形象的、真切的情形,远离你的是抽象的、远大的、虚无的幻念。

从这个角度来说,近的思维也可以称作正念思维,是能够用正念去关注当下的一切,而不是放纵自己去思考太飘渺、太抽象的事情。

近的思维之所以是心智发展的活水源头,是因为它能让我们一直保持着与现实的互动,并在互动的过程中不断进化我们的思维,而不是被头脑中的规则和禁锢所束缚,只能看到固有心智模式让我们看到的东西。

人的烦恼大多是因为想得太多、想得太远。你越是想得多,想得远,就越有可能脱离现实,就越觉得自己无法掌控。

你越是认为自己没有掌控感,就越想逃避现实,越倾向于自我防御,最终导致你的心智地图不断的萎缩。

正如我们开头提到的那句话,影响我们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于事情的看法。

所以始终保持近的思维,积极的与现实互动,你才能感受到更多的真切与真实,你的心智模式才能得到不断的发展。

最后,我想和大家说说,心智模式是我们思维的底层操作系统,它决定了你能看到什么,决定了有道君能够表达什么。如果你想要拓宽思维的边界,发展自己的心智模式,建议多和有想法的朋友们积极互动。今天这个视频就是我与现实互动的一种方式,也期待你能把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写在评论区上。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如果你觉得我的分享对你有启发和帮助,也请你点赞转发,如果你还能点击关注,那真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我是卧猫剥洋葱,一个爱分享的心理博主,我们下期再见。

举报/反馈

卧猫剥洋葱

4850获赞 2003粉丝
行动和思考,总要有个在路上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