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宇浩

一方长凳,两盏清茶,三分神气韵,四方绕梁声。数不尽三晋瑰宝,听不够山西梆子。

山西大地厚重的历史底蕴,孕育了“晋善晋美”的戏曲文化。

9月16日,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得主、好腔调·2022新古典戏曲季最佳男主角谢涛来到之江编剧村,为大家带来了《我和戏曲的故事》的精彩讲座,与观众分享她与晋剧的缘分以及四十多年的从艺心路。

讲座开始前,三度曹禺剧本奖获得者,“好腔调”创始人余青峰上台,为此次讲座的开场做了简单致辞。

谢涛在现场和观众分享她和戏曲结缘的故事,这似乎和想象中戏曲世家一帆风顺的演艺道路不同。她说:“家长都有一种自己从事一个行业,就不情愿自己的孩子也从事同一行业的心理。我当时学习非常好,但我瞒着母亲撕掉了重点中学的录取通知书。”

不过纸终究包不住火,初中报到那天,谢涛没去,班主任专门来家访。这时母亲才知道女儿做了如此大胆的决定,抱着谢涛痛哭起来,谢涛则坚定地说,“妈,你放心,我肯定给你争气。”

1996年,谢涛凭借晋剧《丁果仙》第一次获得梅花奖,也实现了儿时许下的承诺。她妈妈别提多骄傲了,就连买个衣服都会跟对方聊:“你知道我女儿谢涛不?就是唱晋剧的。”

现场观众听到谢涛的故事,发出一阵笑声。

在谢涛成长的路上有很多和戏曲有关的重要时刻,一步一步,她似乎越来越走近戏曲里的人物。

15岁,谢涛决定弃旦从生。隔行如隔山,旦和生的走路姿势、发声位置都各不相同,相当于重新开始。

19岁,她得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奖,从此坚定对戏曲执着的追求和坚持。29岁,谢涛凭借《丁果仙》得到了人生中第一个梅花奖和文华奖。“《丁果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戏,我第一次深刻地体会到如何塑造人物。”

她的老师告诉她:“演人物,不要演行当;演这一个,不要演这一类。”

经过和人物角色的不断磨合,谢涛的表演在不断进步:《范进中举》让她体会到人性的复杂,每个人身上都有范进的影子;《烂柯山下》是演出量最大的一出戏,每次下乡演出都是一次打磨;《傅山进京》是晋剧里程碑式的一部戏,也是一次挑战;在出演《于成龙》时,谢涛两度剃发;《庄周试妻》中的角色让她体会到人的多面性和人心的复杂。

余青峰、谢涛、屈曌洁(从左至右)

在讲座结束之前,现场的观众进行了提问互动环节。

一位年轻的戏曲同行对专业性的问题有些疑惑,询问关于表演时一人分饰两角的问题。谢涛从自身出发,诚恳地回答:“这当然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首先不能泄劲儿,同时得一心好几用。就和变脸一样,在挑战自己的同时,也很过瘾。”

另一位六十八岁的听众说她是在戏院长大的,这个讲座的现场让她感觉回到了童年。

在场的年轻听众表示曾经在国外看到过晋剧的演出,深深为中国戏曲魅力所折服,她说:“戏曲,要更多地走出去,应该要有更多的碰撞。”

据了解,在11月这个丹桂飘香的季节,谢涛将带着《庄周试妻》再次回到杭州,与戏迷们见面。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举报/反馈

潮新闻客户端

1236万获赞 68.3万粉丝
深耕浙江、解读中国、影响世界
潮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