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发现自己在无意识中产生一些重复的行为或思想。如总是反复检查门是否已锁;不停地洗手以防止细菌传播或是毫无理由地数数,这些行为可能让你感到困扰,甚至无法自拔,其实,这可能是一种名为“强迫症”的心理障碍的表现。

强迫症:来源于内心焦虑

强迫症,又称强迫性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持续的、不必要的、重复的行为或思维。这些行为或思维往往源于患者内心的焦虑、压力或其他情感因素,尽管他们明知这些行为没有实际意义或效用。

强迫症:遗传、环境、心理因素有关

目前,科学家们对强迫症的病因尚未得出确切结论。然而,研究表明,它可能与大脑化学物质的不平衡、遗传因素、环境压力、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因素有关。

强迫症表现:思维和行为

强迫症的症状多种多样,根据其主要表现形式,常见的分为两大类: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1、强迫思维

(1)强迫联想:反复联想一系列不幸事件会发生,虽明知不可能,却不能克制,并激起情绪紧张和恐惧;

(2)强迫回忆:反复回忆曾经做过的无关紧要的事,虽明知无任何意义,却不能克制,非反复回忆不可;

(3)强迫疑虑:对自己的行动是否正确,产生不必要的疑虑,要反复核实。如出门后疑虑门窗是否确实关好,反复数次回去检查。不然则感焦虑不安;

(4)强迫性穷思竭虑:对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的事件进行反复思考,明知毫无意义,却不能克制,如反复思考“房子为什么朝南而不朝北”;

(5)强迫对立思维:两种对立的词句或概念反复在脑中相继出现,而感到苦恼和紧张,如想到“拥护”,立即出现“反对”;说到“好人”时即想到“坏蛋”等。

2、强迫行为:

(1)担心类:反复检查门窗;反复检查电器是否关闭;不看天气预报不能出门等;

(2)仪式类:走路时不能踩砖缝;食物切的形状不好就不吃;只穿某种颜色的衣服;所有物品必须严格分类放;强迫计数等;

(3)过度洁癖类:极度怕脏;反复洗手;反复打扫卫生等;

(4)完美类:有一点瑕疵的东西就不会用;发信息必须逐字逐句反复斟酌;在家做饭严格精确配料比例等。

强迫症治疗:心理疗法、药物缺一不可

对于强迫症的治疗,主要采用心理疗法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心理疗法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暴露疗法等,旨在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减少焦虑和压力。

药物治疗强迫症主要是使用抗抑郁药物,如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和三环抗抑郁药(TCA)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减少强迫症状,但并不能完全治愈强迫症。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提高大脑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浓度,来减轻强迫症状。这些药物通常需要服用数周或数月才能产生有效的治疗效果,因此患者需要耐心地等待。除了抗抑郁药物外,一些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利培酮等也可以用于治疗强迫症。这些药物可以减少大脑中与强迫症状相关的神经递质的活性,从而减轻强迫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不应该自行购买或使用药物,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强迫症的预防:适当时需求专业帮助

虽然强迫症的原因尚不明确,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预防或减轻症状:

1、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如进行冥想、瑜伽等活动;

2、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有助于维持身体和心理健康;

3、认识并接受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接受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有助于减少自我压力;

4、培养兴趣爱好:参与有趣的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可以分散注意力,减轻焦虑;

5、寻求专业帮助:如有需要,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医生的帮助,进行专业的心理治疗。

强迫症虽然影响广泛,但通过深入了解其表现、原因和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一心理障碍。最重要的是,对于有强迫症状的人,应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问题,尽早寻求专业帮助。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心理调节方法来预防强迫症的发生。

编辑:史耀晖

【来源:西部网健康_健康生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发至邮箱newmedia2023@xxcb.cn,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内容咨询及合作:19176699651;yuanshipeng@xxcb.cn。

举报/反馈

潇湘名医

606万获赞 56.9万粉丝
潇湘晨报权威健康平台,身边的健康科普助手
潇湘晨报旗下健康医疗新闻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