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也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带来影响。

高校要抓住手机新媒体给大学生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创新工作方式

通过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宣传员队伍、建立新媒体工作平台和加强监督管理等途径,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手机作为现代大学生的生活必需品,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力日趋明显。

因而,新形势下高校应运用手机新媒体拓展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使大学生思想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一、手机新媒体的显著特征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校园无线WIFI 覆盖率迅猛发展,手机网络跨入4G时代,微博、QQ、微信、易信等手机新媒体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社交工具。

其具有以下特征:

1.快速便捷、交互存储性

强触摸式的安卓等操作系统的广泛普及,使用户通过简单的滑动、点击即可实现简单的基本操作;传播速度得到极大提高,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

手机新媒体由“单一单向式传递”阶段跨越进入“双向、多向互动式交流”时代,关注、点赞、评论等用户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方式极大地增加了其趣味性。

此外,手机新媒体可以便捷地存储海量信息数据,方便随时随地传播、调用。

2.高移动性和便携性

手机用户超越了普通网民时空、地点的限制,只要有网络信号,就可获取资讯、查阅资料、与人交流,人类迈入“随时发声、随时传播、随时交流”的时代。

便捷的无线移动特性使手机成为信息传播最方便的媒介,特别是对于热点新闻的传播,因受众精确、信息传播率高、可信度高等特点而具有天然优势。

3.知识碎片化和功能多样化

手机新媒体使每位用户都成为讯息的贡献者,人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标准选择接收和发布信息。

其传播过程集文字、声音和图像于一体,融光、电、音于一炉,构成图文并茂、声情交汇的丰富语境和形式活泼多样的传播渠道。

青年学生可分享自己喜闻乐见的图片、文字及兴趣收藏等,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

二、手机新媒体给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机遇

手机新媒体因覆盖面广、传播成本低廉、速度快,较少受空间、时间限制等优势,为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机遇。

1.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崭新载体,手机新媒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高校将核心价值观嵌入到手机新媒体中进行传播,大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微博、微信朋友圈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看似润物无声,但是“点赞”“评论”和“转发”的背后都是正能量的传递,都是在践行和传播核心价值观。

通过手机新媒体技术,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更加简单地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知识。

还有助于他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树自立自强、创新创业意识,扩展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的广度。

2.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手机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这个平台帮助高校实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一对多”到“多对多”的转变。

完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课堂教学主导”到“课堂内外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德”的升华。

转变了高校“单向灌输”的传统教育方式,使得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

现代化交流方式的“交互性”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容易“走心、入心”。

帮助青年学生实现从传统一成不变的“受教者”单一身份到当下人人都可以成为“教育者”多重身份的蜕变,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3.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手机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使信息传播进入到“人人能发声,随时都能关注,瞬间都能成为网红”的时代,可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高校教师应主动学习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方法,充分运用新媒体及时发出正能量的声音,利用手机新媒体引领舆论风向,把握舆论主导权,树立正面公信力,确保校园和谐稳定。

三、利用手机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

面对手机新媒体的强势来袭,高校教师应主动适应,迎接挑战,拓展新途径,占领新阵地。

1.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

对于作为受众的大学生来讲,其能够正确理解分析媒介信息、提出批判意见,从而提升对负面信息的辨别、免疫能力。

良好的媒介修养可以使大学生,在面对手机新媒体传播和承载的海量信息时有能力去分辨美丑、去伪存真、去糟取精,懂得如何在新媒体的文化建设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目前,高校没有专门课程来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致使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明显落后于新媒体技术发展水平。

特别是高校艺术类大学生,他们因为专业的特殊性,寓媒介的使用者、传播者和创造者于一体,更加需要提升媒介素养。

首先要培养大学生的媒介道德观和价值观,通过警示性教育、典型塑造等日常教育帮助大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新媒体信息进行过滤、处理。

其次,要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新媒体媒介,将其作为获取资讯、查阅学习工作资料的工具,减少娱乐消遣的频率和概率,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加以引导。

再次,高校可通过改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等德育课程,将思想教育课程作为新媒体媒介素养培养传播的平台。

通过生动活泼的案例分析、视频分享,使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得到逐步提高。

最后,高校要注重建设良好的媒介素养校园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可通过打造专门针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第二课堂活动。

开展媒介素养调查探究专题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

2.培养一支品学兼优的手机新媒体宣传员队伍

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一些思想活跃的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积极分子等学生

骨干往往能影响信息的传播导向,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比教师更能获得广大学生的认同和支持,更能引导周围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

高校思政教师事务性工作较为繁杂,无法时刻关注手机新媒体的最新动态,所以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应秉承“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依靠学生、服务学生”的理念。

充分利用学生人人都有手机、个个都会使用新媒体的优势,着重引导和培养其思想的先进性。

指导他们掌握手机新媒体的管理技术。

提高实际运用能力,做到“不缺位,不失语”,在思想引领、党团建设、安全教育和呵护心灵等方面发声,在学生中树立榜样。

成为高校宣传工作中的积极分子,及时发布校园信息和时事热点,增强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引导广大青年共同营造手机新媒体的精神文明氛围。

3.运用手机新媒体建立高校思政工作平台

在“云移大物联”时代,新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要求教师要借助平台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更好地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高校要以“慕课”等新兴教学平台以及微信等社交平台为依托,建立手机新媒体视域下的工作平台,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

进一步开阔大学生视野、开放大学生思想、活跃大学生思维,引导大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根据实际情况将党校、团校的育人功能延伸到手机媒体上,推送校园动态、思想教育、社会热点专栏等图文并茂的信息,鼓励青年大学生在平台上查看、交流、提出自己的意见、看法。

结语

在国家坚持网络安全和网络发展同步进行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要从手机新媒体的特点出发,牢牢把握手机新媒体给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

高校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高效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工作,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合格的青年人才。

举报/反馈

墨翟聊教育

3757获赞 607粉丝
翟引领,畅聊教育之道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