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时空 作者 王琛 修缮长达半年之久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已重新开馆。作为全国首座建筑类专题性博物馆,这里以丰富多彩的文物、图片、模型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从茅茨土阶的原始状态发展到城墙楼宇的漫长历程,既有古人的智慧,又有历史的变迁。

中国古代建筑与伊斯兰古代建筑、欧洲古代建筑并称世界三大古代建筑,其悠久的历史与深远影响,让所有建筑门派都难以望其项背。漫步古建馆,你可以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中国建筑文化与艺术气韵,何况周边又有古树映衬,置身其中仿佛拥有了整个世界的安静,可以放宽心与悠久的历史对话,聆听耳边的远古回响。

造价昂贵的镇殿之宝

皇家宫殿御座之上,庙宇佛堂神佛像座之上,将穹顶向上凹进如井状,四壁饰有藻饰花纹,为的是突出主体空间,这就是“藻井”。谈到藻井,或许很多人都会想到我们生活所用的地下取水井。而藻井的位置与此恰恰相反,它是古代建筑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藻”即水藻,代表水;“井”为天文中所称的“东井”,为贮水之所,因此藻井蕴含着古人避火的美好祈愿,同时也是传统建筑等级的一种体现。随着建筑技艺的不断提高,藻井结构日趋繁复,雕刻日益富丽精巧,极具观赏性。

馆内陈展的藻井,并非古建馆建筑自身的原装构件,而是源于北京隆福寺。始建于明景泰三年(1452 年)的隆福寺地处故宫东北,曾是京城唯一的番(喇嘛)禅(和尚)同驻的寺院。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 年),隆福寺里的喇嘛用火不慎,将隆福寺部分建筑烧毁。1976 年唐山大地震时波及北京,隆福寺仅存的几间殿宇也几近倾覆。而后隆福寺被拆,藻井等木构件装饰被置于筐中转移至西黄寺,丢在厕所旁无人问津。直到 1989 年先农坛筹建古建馆,隆福寺的藻井才有幸绝处逢生,被修缮后在此与观众见面。

先农坛拜殿的这个藻井叫明镜,是当初悬挂在隆福寺毗卢殿殿顶的。作为一口方形藻井,里面又巧妙设计了八角形、三角形、菱形和圆形结构。藻井四角雕刻有翱翔的凤凰,周围的拱花簇拥着中心的蟠龙。整个藻井设计精美,雕工细腻,而最难能可贵的是,藻井通身为金丝楠木制成。井芯上的雕龙腾云驾雾,蓄势待发。龙的下垂姿态与这圆形明镜连成一体,同为金丝楠木雕刻,其工艺精湛,材质名贵,价值非凡,被称为“镇殿之宝”。

隆福寺毗卢殿明间藻井

毗卢殿明间藻井井心蟠龙

毗卢殿明间藻井局部

藻井中的满天星河

穿过拜殿走进庭院,就到了太岁殿。被誉为“稀世国宝”的隆福寺正觉殿明间藻井正收藏在太岁殿里。这个堪称明清建筑孤例的藻井是一座天宫藻井,一眼望去便让人为之一震。

隆福寺万善正觉殿明间藻井

这个藻井在地震中损坏的最为严重,定下来要重装修复时,一众专家和技术人员也一筹莫展。在梁思成营造学社的帮助下,根据隆福寺藻井的老照片对照实物,然后逐个比较,一点点将其拼接起来,历时五年才基本恢复了它的原貌。

这是个外圆内方的藻井,向上隆起6层。它的精致到了“井身无处不雕刻,每层无层不精彩”的地步。藻井每层均细雕云纹图案,同时又采用圆雕的形式,雕琢了精致华丽的亭台楼阁。其建筑样式十分丰富,仅屋面形式就有重檐歇山、重檐十字歇山、重檐圆攒尖、四角攒尖等。68座建筑均由廊贯通,或平廊,或爬山廊,而各廊制作手法又有不同,如爬山廊大斗直接坐在柱头上,不用普柏枋,属早期木构规制。建筑的排列组合方式为下层密集,越往上层数量越少,同时在各建筑及廊内置放神像,从下仰望,如神仙境界一般的空中楼阁好似近在眼前。

隆福寺万善正觉殿明间藻井

正觉殿明间藻井仰视图

正觉殿明间藻井局部

正觉殿明间藻井的楼阁与连廊

正觉殿明间藻井神仙出行图局部

藻井原来悬挂于隆福寺的万善正觉殿明间,它的下方矗立的是一尊释迦牟尼佛像。从正下方仰视,藻井呈现内方外圆,这在佛界称为坛城,第五层的方形框架之上开了四道门,均为金银贵寿的福门,可称为佛教的神圣境界。如果从侧面看藻井,定是须弥山无疑。佛界有三千世界之说,小、中、大各一千,须弥山则是世界的中心。眼前是虚幻又真实的须弥山,彷佛触手可得。闭上双眼,双手合十,顿时有种漂浮的感觉,灯光一照,星河闪耀,仿佛时空轮转,令人目眩神迷。这种独具匠心的设计让人拍案叫绝!

正觉殿明间藻井侧面须弥山造型

正觉殿明间藻井木雕四大天王单手擎天

正觉殿明间藻井木雕四大天王单手擎天局部

正觉殿明间藻井木雕四大天王单手擎天局部

琼楼玉宇四周的画作是彩绘的二十八星宿神仙出行图,而这座藻井与其他藻井相比最特殊之处莫过于它顶部的星空图。一般藻井中心或浮雕或绘画,而以星空图作为顶部中心前所未闻,当世仅此一份。

星图板为厚 4 厘米、边长 75.5 厘米的正八角形,在类似古星图中,这图幅相当大,仅次于杭州吴越古墓石刻星图。其表面裱以粗布为衬,并涂有深蓝色漆作为天空的背景,再在其上用沥粉堆金手法描绘出星象来,星星之间由金线相连,星象和文字不仅准确工整且完美传神,并有八谷、造父等星座的象形联法等等,值得深入研究。

正觉殿明间藻井星象图

正觉殿明间藻井井心星象图细节

十分可惜的是,在寺庙长期香火熏燎下,天文图画面已变黑,星象难认。长期的雨水渗透和木板伸缩变形也使星图局部有剥蚀残损,好在沥粉形成的浮雕状凸起线条为临摹工作带来一些便利。描摹本是用薄纸覆盖原图板,以手抚摸突起的星点与线条描绘而成,从摹本中我们可以更清晰地对星图做出解读。

北京隆福寺正觉殿藻井星图描摹本

整个星图的布局采用了传统的盖图画法,星图圆心处是北极星官中的天枢(也叫纽星,天之枢纽之意),以北天极为圆心绘有六个半径不等的同心圆。第一个圆是图上最小圆圈,表示范围内的星象绕天球北极旋转时不没入地平,也即内规;第二个圆为天球赤道。从摹本可见,虽未绘黄道,但有二十八宿宿度与十二次分野,显然是据实测绘制,很可能是一份历代传承的古星图,但是唐代还是宋代绘制,尚有争议。

最为神奇的是,1420 多颗繁星与今日的观测结果相比,位置竟然相当准确,在那个科技并不发达的时代,很难想象古人是如何创造出如此巧夺天工之物。

始皇伟构点江山

古建博物馆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古人在用火的过程中发现,泥土被火烘干具有变硬的性能,这为以后瓦的发明奠定了基础。我们常说“秦砖汉瓦”,但其实秦朝的制瓦技术已十分发达。2013 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发现了栎阳古都遗址,是先秦时期秦献公迁都的旧址。刚开始发掘就出土了大型的筒瓦以及罕见的槽瓦。见微知著,这些瓦构件足以使我们对秦朝的恢弘建筑产生联想。

谈到秦朝建筑,绕不开咸阳宫。时间回到公元前 350 年,秦孝公迁都咸阳,在列国纷争的乱世,从某种程度上讲,建筑也是国家强盛的标志,各国都在展示自己建筑的庞大雄奇,秦国自然也不甘示弱。随着秦国国力日益强盛,咸阳宫也一直在添砖加瓦不停扩建,这一建竟然断断续续走过了 130 年。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咸阳宫再次迎来新的增建。彼时的嬴政刚好 38 岁,血气方刚。大好的年岁任凭他“守土开疆,扫平四夷”。因此他每收复一个国家,就把这个国家最华美的建筑移往咸阳宫,或拆走运回,或仿照重建,使咸阳宫聚拢了全国最经典的建筑,各种形态和技术得以充分融会贯通。《史记》记载:“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

秦咸阳宫一号宫殿想象复原模型

万分可惜的是,楚汉战争爆发后,项羽杀入城中,“遂屠咸阳”,满城烈焰燃起,三月而不熄。正所谓“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但是从秦陵中出土的硕大“遮朽”(也称筒瓦,用于大型建筑主脊的两端)可以推断,咸阳宫建筑体量庞大无比,在当时可称得上是华夏之最,雄伟而奇绝。杜牧赞之“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绝不夸张。

秦夔(kuí)纹大瓦当 图源: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官网

秦云纹瓦当 图源: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官网

从高颐阙看铜雀台

杜牧在《赤壁》中写道:“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于建安十五年(公元 210 年)筹建,历时三年建成。抛开曹丞相“锁二乔”的浪漫,至少在建造目的中,最不能排除的就是曹操在为自己一统天下做准备。只可惜铜雀台早就化作了荒草萋萋的夯土,招惹了无数史学家和文人骚客妄自猜测。其实,他们只要仔细地端详一次高颐阙,便会有足够的空间令他们心驰神往,去构建自己心中的铜雀台。

石阙是汉代盛行的一种建筑方式,一般设立在城门两侧为门阙,设在公路两侧为路阙,设在寺庙两侧为庙阙,设立于墓地神道起首的叫墓阙。阙是以建筑的形态出现的,由木结构演变而来,是象征尊贵和等级的标志。

我们把目光聚焦馆中的这尊石阙:高颐阙(原件现存四川雅安)。顾名思义,高颐阙即为高颐所建。史料记载,高颐者姓高名颐字贯方,曾任东汉四川益州太守。墓前立阙,是始于汉代朝律,规定年俸 2000 石以上的官员死后可以建阙。高颐正属于这个级别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正厅级官员),所以公元 209 年高颐辞世后,皇帝诏令为其建阙以示纪念。现存东西两阙,西阙保存完整,馆里陈展的即是西阙的复制品。

阙分主阙和子阙,单檐和双檐,高颐阙不但是双檐,还是子母阙,这在墓阙中可谓是尊贵的上品了。阙顶仿汉代木结构,有角柱和坊斗,是非常逼真的石仿木实物。阙身雕刻精美,马车出行图、饕餮和奇兽、张良椎秦皇、高祖斩蛇等历史故事雕于其上,文化含量厚重。全国发现遗留的汉阙共 47 处,其中保留完整的有 29 处。高颐阙是全国唯一碑、阙、墓、神道、石兽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葬制实体。

高颐阙(模型,1:3)

高颐阙(模型,1:3)

高颐阙模型局部

高颐阙模型局部

高颐阙模型局部

高颐阙模型局部

割据逢乱世 塔寺独一帜

汉朝的统治并未像石阙一样屹立千年,南北朝时期战乱纷争,游牧民族从西南、西北大量涌入,佛教开始盛行。也是在这个历史转折时期,人们对佛教寺塔建筑热情空前高涨。建于公元 484 年的南京栖霞寺,因南齐隐士明僧绍退隐论教,继而建寺,因栖霞山得名。寺院依山而建,三进的院落,殿堂雄伟壮观,依山势层层拔高,湖光山色美不胜收。观赏栖霞寺的构建,使我们可以联想当时佛教建筑的一派繁盛景象。

杜牧在《江南春绝句》中写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期北魏有寺塔 30000 座,南朝仅建康城就有 500 座。这一时期开始在建筑上使用琉璃瓦,绿黄为最突出的颜色;发明和娴熟地运用反宇飞檐,使建筑形态更加优美。

南京栖霞寺

绿琉璃瓦

黄琉璃瓦

竣极神工的释迦塔

辽代在建筑中使用了“减柱法”,又称“移柱法”,通过受力的科学测算和设计,减少屋内的立柱或移动位置,使室内的空间更加开阔,采光更好。宋代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建筑著书)已经将“减柱法”收录其中。展馆内展示的这座塔模是建于公元 1056 年的山西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它是辽代继承和创新汉唐以来传统模式建造的,是文化相融的建筑精品。

佛宫寺释迦塔(模型,1:20)

木塔设计为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全部使用木结构,依靠斗拱连接,67 米高的塔身上下榫卯紧密咬合而无一钉。塔底层为重檐,内部 5 明 4 暗为 9 层,有斜向支撑牢固塔壁。第一层内的 56 根木柱平均每根负重 110 千克,建成至今已挺立千年!

释迦塔底层重檐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支撑构件,用于承托建筑物檐宇,在横梁和立柱之间挑出以承重,将屋檐的荷载经斗拱传递到立柱。斗拱对屋檐有支撑和减震作用,也有较强的装饰性,因此多用于较高等级建筑上。木塔因结构复杂,专门设计运用了 54 种不同类型的斗拱,总数达 480 个,有“中国古代建筑斗拱博物馆”之称。

木塔局部

木塔局部

木塔局部

“斗”是方形木块,因形状似古代量米的斗而得名。“拱”是一种矩形截面的短枋木,外形略似弓而得名。两者经多重交叉组合形成“斗拱”。在《营造法式》中,斗拱被称为“铺作”。展馆中“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技艺”部分对斗拱有着详细介绍。

释迦塔柱头铺作(模型,1:5)

山西苪城永乐宫三清殿柱头铺作(模型,1:5)

山西苪城永乐宫三清殿柱头铺作(模型,1:5)

山西代县边靖楼柱头科斗拱(模型,1:5)

展览中更多图片

明代景德街牌楼斗拱

明代景德街牌楼斗拱

故宫角楼(模型,1:20)

故宫角楼(模型,1:20)

故宫角楼模型局部

黑琉璃瓦

琉璃勾头与琉璃滴水(北京先农坛采集)

琉璃勾头与琉璃滴水(北京先农坛采集)

琉璃走兽(清乾隆年间造)

清式金龙和玺彩画画样

五狮戏球戗檐砖雕

五狮戏球戗檐砖雕

五狮戏球戗檐砖雕局部

牛腿

金扉朱楹——门窗艺术

门窗局部

金扉朱楹——门窗艺术

御窑金砖烧制场景(景观箱)

祭祀太岁——太岁坛复原陈列

地穴模型(比例1:5)

半地穴模型(比例1:5)

木骨泥墙原始地面房屋模型(比例1:5)

单株巢居模型(比例1:5)

多株巢居模型(比例1:5)

干阑式建筑模型(比例1:5)

展厅掠影

观展攻略

一、服务指南

预约参观请提前通过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

开放时间:9:00—17:00(16:30 停止入馆,周一例行闭馆)。

门票价格:成人票 15 元/人,学生票 8 元/人,未成年人免费,每周三前 200 名观众免票(以观众进馆先后顺序为准,前 200 人免费)。

出行 tips:博物馆有固定停车场,自驾方便。如果坐公交可以乘坐 15 路至南纬路下车,南行约 200 米即到。乘坐地铁 8 号线至天桥站,从 D 口出站后步行约 800 多米即到。

二、观展建议:

若您对中国古代建筑感兴趣,推荐观看如下书籍与视频资料,以获得更好的观展体验:

1.《先农坛听雨——从中国古代建筑说开去》,作者古枫,应急管理出版社出版;

2.《古建之美》,作者陈从周,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

3.纪录片《中国古建筑》,2012 年 CCTV 频道播出。

博物馆壁照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展厅分布

参考资料

[1]古枫.先农坛听雨——从中国古代建筑说开去[M].应急管理出版社,2021.

[2]关剑平.隆福寺藻井的保护与修复[A].中国紫禁城学会.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八辑(下)[C].中国紫禁城学会:中国紫禁城学会,2012:218-221.

[3]纪录片《北京中轴线》第二集《城之轴》.

[4]高健锋,黄云峰.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绿色营造经验研究[J].重庆建筑,2021,20(10):64-67.

[5]刘佳琦.中国古代建筑鸱吻符号研究[J].砖瓦,2021,(09):43-44.

[6]赵巍.中国古代建筑探析——以敦煌壁画中所描绘的建筑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05):22-23.

[7]马岸奇.弘扬中国古建之美[J].砖瓦,2019,(02):4-7.

更多精彩文章

《哪种植物,中国人喜欢了两千年?| 观展》《石破天惊开新宇:令人惊叹的石峁文明 | 访古》《5000年前“江南胜景”:良渚人的一天 | 新知》《北大陈连山解读:〈山海经〉现代人为什么看不懂?| 对谈》《国宝中的国宝,195件禁止出境文物系列(1)探宝篇》,阅读更多精彩文章请扫描开篇海报文博时空二维码。

图片 | 王琛

排版 | 小谢

设计 | 子彤

举报/反馈

经济观察报

904万获赞 95.3万粉丝
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资讯
经济观察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