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高伟

通讯员 黄明星

近来,有关新疆“海鲜”喜迎丰收的话题讨论不断。深居西北内陆地区盛产的三文鱼、澳洲淡水龙虾、南美白对虾等水产品火爆出圈,不仅得到中国消费者青睐,也成为助力当地民众增收的重要产业。离海最远的地方产海鲜,“新鲜”出圈的背后,也为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

要创新产业发展思路。印象里离海最远的新疆,产出活蹦乱跳的海鲜,迎来海鲜大丰收。早在2006年,新华社一篇《新疆告别“吃鱼难”》的新闻稿,还在互联网上引起小小热议。当年,新疆的水产产量不到八万吨,但现在已经排名西北五省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渔业大省”。这活蹦乱跳的新疆海鲜,已经超出了我们对“海鲜”的现有认知。随之而来的新疆渔业产业的突破和蜕变,也正是以思路创新突破传统农业业态布局的生动体现。近年来,“新疆海鲜”“海水稻”“河北热带水果基地”等一系列特色物产的非地带性分布,在打破地理局限、赢得消费者青睐的同时,也为地方产业振兴赋予了新的想象。新时代新格局,农业产业同样也需要打破桎梏,以创造性思路探索未来产业发展的新业态和新模式。

要强化技术研发应用。天苍苍,野茫茫的戈壁滩上产海鲜,把“稻花香里说丰年”写在一望无垠的沙漠上……一件件将他人眼中的天方夜谭变为现实的背后,最根本性的支撑还是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坐落于新疆帕米尔高原下的三师红旗农场,采用盐碱水质综合改良调控技术,将当地盐碱水还原成与天然海水相似度达99%的人工海水,在沙漠边寻找到真正的海水养殖模式,目前养殖基地总养殖面积达5500亩。麦盖提县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边缘,沙漠面积占全县面积90%以上,日照市援疆干部臧运东与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付宁副教授团队合作,克服了浮游物入侵、土壤返碱等技术难题,让罗氏沼虾规模养殖获得全面丰收。深居亚欧大陆腹地的新疆,充分发掘地方特色资源,配合专业团队技术改造应用,辅之以不断完善的产业政策支持,“米东区南北白对虾”“尼克勒三文鱼”“博斯腾湖螃蟹”等一张张水产新名片,正逐渐引领“新疆海鲜”走向世界。

要做好品牌宣传推广。日本核污水排海,消费者对海鲜的关注度提高。从这个角度来看,新疆海鲜的突然爆火似乎是热度下的产物,然而,细究下来,却离不开新疆海鲜早期的布局和突围。2017年,农业农村部发布《2017年渔业扶贫及援疆援藏行动方案》,顺势推出“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模式”;2019年,又在《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盐碱水养殖”。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引领下,新疆率先发力,因地制宜搞起了海鲜养殖。由此可见,在“新疆海鲜热”背后,是新疆水产养殖业愈发规模化、产业化的结果,而这或许潜藏着海鲜陆养的新发展方向。我们在积极做好品质宣传文章,让“新鲜”热度长红的同时,也要以此为契机做好成功经验的总结、宣传和推广应用,不断书写产业特色化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让“新疆海鲜”的“新鲜模式”在中国遍地开花结果。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举报/反馈

极目新闻

2673万获赞 581.5万粉丝
全球眼,中国心,瞭望者,思想家。
楚天都市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