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族”这个词汇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就如同夜空中的繁星,身边总有那么些人沉醉于追逐明星的潮流。

如今,我们见证了时代的跨越式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人们的观念也逐步开放,而文化产业交流的日益频繁,更是让越来越多的文学、艺术、娱乐、音乐、体育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些节目的举办,如同春天的花海,诞生了许许多多璀璨的明星,包括那些从草根中崛起和网络世界走红的明星。

以中学生为主体的青少年,把明星作为自己的偶像,进而加入了“追星族”的行列。

然而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发展、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尚不成熟,对自身和社会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片面和肤浅的层面。

中学生极度地崇拜自己喜爱的明星,甚至有时达到了狂热、执勘和痴迷的程度这常常会滋生一些消极负面的影响。

中学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着每个家庭的切身利益,也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前途与民族的命运。

因此,科学地认识当代中学生追星的现状和原因,全面地探讨正确引导青少年追星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当前中学生追星的消极影响

一、盲目追星不利于中学生的学习生活

中学生的本职就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然而盲目地追星会使中学生将学习兴趣转移到追星上,以此来寻找精神寄托和心灵归属。

部分学生甚至上课精神不集中,不认真听讲,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刷微博,关注自己喜爱的明星,同时也无法认真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开始不断下,久而久之开始产生厌学的心理,最终荒废了学业。

有的送艺人礼物价格高得吓人,为了自己喜爱的明星怎样都舍得,会花大量的金钱购买与偶像相关的一切商品。

不久前,有网友在金华新闻网上发帖称:一个来自台湾的影视明星到义乌某品牌产品代言宣传,受到众多追星族追捧。

在产品签收现场,这个明星亲笔签名的一套女士内衣被一女fans以8000元高价拍得,另一套有明星签名的男式内衣更创下了18000元的高价,连一双袜子也拍出了5000元,这些案例充分说明盲目地追星会影响中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

二、盲目追星不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盲目追星会让中学生分不清梦幻与现实,从而产生一些让常人无法理解的行为,不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这种反常的行为影响了中学生正确的价值判断,又如韩国歌星安七弦在上海新世界百货和百联世贸中心为某代理品牌促销举行签名活动时。

一个女歌迷迎接时竟然双膝跪地来表达激动和喜悦之情;韩国的当红明星李敏镐来到杭州,从机场到活动现场,随处都是粉丝的身影和尖叫,一位李敏镐的女粉丝在机场被挤得受伤流血。

周杰伦的歌迷从湖南开始一路追到广州,期间周杰伦住过多个救助站,并将从救助站得到的微薄资助攒起来买演唱会门票,在听到周杰伦广州演唱会上说两年内不开演唱会后,万念俱灰当场服下安眠药,有幸被抢救回来。

韩国当红明星金秀贤来到南京录制节目,节目票价被炒至万元。

2009年6月,音乐天王迈克尔杰克逊的去世让全世界支持他的歌迷都感到悲痛万分,有名粉丝受不了打击选择了自杀。

东方神起成员殴打中国孕妇事件发生后,有一群自称“仙后”的脑残粉恬不知耻的到韩国网站上代表中国人向东方神起道歉……

这些鲜明的案例启示我们要正确看待中学生的盲目追星,并进行有力地引导。

引导中学生理性追星的对策思考

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追星是人在成长中基本都会遇见的正常行为,随着中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日渐丰富,心智也会越来越成熟,中学生对于自身所喜爱的明星的那种狂热崇拜自然会冷却下来。

但如果不正确地引导中学生追星,中学生就会囿于盲目追星的影响。

所以引导中学生理性地追星,势在必行,是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一、重视学校榜样教育

众所周知,没有星星,宇宙将漆黑一片,偶像之所以称为偶像,是因为他们出类拔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中学生同样需要榜样,而偶像肯定是在某个领域获得巨大成功后才成为偶像的。

那么,今天的追星族,明天也许就会成为明星,中学生需要有偶像,崇拜偶像不仅能让他们学习生活更加充实,也能让他们对生活更加充满信心,让他们对未来的目标更加明确。

一个没有崇拜过偶像的人生是令人遗憾的,没有加入过追星族行列是人生上的缺憾。

因此,中学生理性地追星,选择去追那些对社会有贡献的明星,以他们的精神和事迹为榜样,同时去超越他们,让自己也成为明星。

这种理性地追星在增添中学生生活色彩的同时,还能更多的激发中学生的潜能。

二、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若想真正地解决中学生追星问题,没有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做不到的。

家长首先要正确地看待和评价中学生追星的现象,因为中学生在青少年时期追星是一种很正常也很普遍的现象,其次要弄明白中学生为何会热衷于追星,从根本上保障中学生追星问题的解决。

家长要知道中学生追星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来自中学生自身的情感需要,他们需要寻找自我,寻找精神寄托。

用追逐明星的方式来填补自己的情感真空期,加上对于学业和升学压力的情感宣泄。

客观原因来自于大众传媒在自身商业化的基础下,越发的对明星进行包装,使明星变得更加的绚丽夺目,明星从电视上、杂志上、网络上无孔不入的进入到中学生生活中,使中学生追星问题变得愈发明显。

家长面对中学生追星的教育引导要将围追堵截”转变为“疏通引导”。

中学生已经有了独立的思想,盲目地追星使得他们认为自己喜爱的明星是最完美的,每个人都应该和他们一样去喜爱他们喜爱的明星,无法认同任何人对自己喜爱明星的非议。

加上中学生处在叛逆期,你越不让他们追星,他们就越要去追。

所以家长们在解决中学生追星问题的时候切记简单粗暴的惩罚与批评,家长可以通过对中学生追星行为采用适当的干预和介入。

多采用对话和交流的方式去引导中学生从明星身上学习良好的品格和精神,通过对不同类型明星的不同成就的分析和比较,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水平。

让中学生能够主动地去选择和思考,从而实现对自我的反思和对自我的选择,让内心得到释放,增加理性认识。

三、加强大众传媒的管理

大众传播媒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谋求生存与发展,难免会为了取得新闻传播效应,渲染名人轶事,尤其是对当红明星的捕风捉影更是爱不释手。

但是大众传媒环境过于商业化和偏激化的发展趋势,会使得媒体所应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发生较大程度的偏离,甚至是相背离。

为了能够正确地解决中学生追星问题,大众传播媒体必须最大限度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为服务社会为目标,以传播健康文化为主题。

因此,传播媒体应该牢记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报道内容应该真实、真切,报道方式应该科学、有效,报道本身应该具有正能量、引导力:

关于所报道明星的娱乐轶事上,大众传媒更应该发掘和关注每个明星成功背后的故事,而不仅仅是明星成名后的璀璨星光。

大众媒体应该把关注明星的成功与关注明星背后的艰辛、曲折与努力的情形结合起来,以一种更科学的方式正确引导中学生,让他们了解到自己所喜爱的明星是怎样一步一步成功的,从而从自己所喜爱的明星身上学到拼搏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具有重要的示范功能和引导功能,因此,明星有义务、有责任让广大粉丝和公众了解自己的一些情况。

对于明星有悖法律和道德的行为,大众媒体首先就要报道明星不道德的行为,给予正确的评价并且予以持续的监督,使之能够改邪归正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

大众传媒通过对明星的监督、宣传和评判,引导中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去了解明星、认识自己、评价他人。

结语

青少年时期追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正常的现象,家长和老师对中学生追星也不要大惊小怪。

随着青少年年龄日渐增长,知识的日积月累,心智渐渐变得成熟,他们自然会从狂热的明星崇拜中冷却下来,但是作为教师我们不在他们青少年时期进行正确的引导,他们就会误入歧途。

所以,正确引导青少年追星,是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肩负的责任。

举报/反馈

乐学时光

164获赞 16粉丝
欢乐学习,创造美好时光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